(一)独自练习、课堂弹奏中的放松心理
心理素质是人们在弹奏中对自身情感的控制与调节,良好的心理状态对钢琴弹奏十分重要。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们需要心理上处于非常健康的放松状态,才能准确而完整地把一首乐曲演奏出来。在拿到一首新的乐曲要开谱时,漫长而枯燥的练习模式开启了,长时间的记谱,超负荷的练习,人的心理就会烦躁,导致原本可以控制的音色由于焦急的心态而弹奏的生硬,甚至越弹越无法找到乐感。这时我们要做的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短暂的休息,然后抛开急功近利的想法,让自己心情整体的缓和下来,再继续进行弹奏。不要过度地限制乐曲完成的时间,静心弹奏好每一个乐句、乐段,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时再往下进行弹奏,把整个练习过程当做是自己体验乐曲的乐趣,并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完成对乐曲的弹奏。
在上专业课时,面对着自己的专业老师弹奏,精神上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紧张。我觉得,学生在面对自己的专业老师时,就会自然而然的对老师产生一种敬畏的心理,这种心理让弹奏心态不好的学生感到紧张。比如在琴房独自弹奏效果很好的学生,给老师汇报弹奏时,水平不能够得到正常发挥,乐曲弹得很生疏僵硬。在课堂上,老师讲过的内容在回课时达不到要求,乐曲弹奏的不熟练,就会害怕老师的批评,注意力不能够集中,心理就会紧张,因此乐曲就不能完整地弹奏出来。在弹奏时,我们要抛开这些杂念,用一颗平常的心态面对老师,真正明白我们的良师益友对我们的帮助是无穷无尽的,减少与老师接触中的紧张感,要让自己的心里明白:每一次面对老师的指导都是对自身水平提高的过程,老师指出的问题也正是我们需要认真改正的问题,认真听老师讲解并加强练习,随着对乐曲的理解进一步深化,技术能力逐步提高而更加自信,用轻松自然的心态来诠释音乐。
(二)舞台演奏中的放松心理
在舞台上进行演奏时,弹奏者的心情就不会像平时那样平静,因为钢琴演奏行为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听觉、记忆、意象、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因素,这些因素对于钢琴演奏效果有着重要作用。在舞台上,由于灯光、观众等一系列的演奏环境的变化,人就会产生恐惧的心理,人的肢体活动就会变得机械,头脑空白,手心冒汗,出现忘谱的状况。在弹奏很熟悉的作品时,我们注意力也可能完全被这些因素分散,自己弹奏的什么内容可能都不清楚,此时,尽管对音乐进行浑然不觉,手指仍会不断运动,在正确的时刻弹奏出正确的音符。这是我们肌肉对乐曲很熟悉的结果,但是,这种情况只是把乐谱搬运了下来,只是做了“复印”的效果,缺乏了音乐的灵魂。
在演奏时,我们要对自己树立信心,让自己确信舞台演奏是对自己音乐水平的一种展示,是对音乐理解的一种释放。要忽略演奏环境对自己的影响,不要注重结果,要享受自己的演奏过程,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乐曲的弹奏过程上,这样我们的演奏过程才能自然地纳入正轨。抛却了恐惧和对舞台中的杂念,不在意演出的结果,不担心观众最自己演奏的评价,不为自己增加过重的精神负担,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回平常的自己,让自己完全的放松下来,专注于自己对乐曲的演奏,用心来诠释完美的音乐。
编辑整理:Lily
(原创不易,内容未经允许,抄袭必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