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约:字
阅读时间约:6分钟
本文章节:
01、因病休学后她渴望回到校园
02、“冰火两重天”的情绪交替
03、白天总是压抑自己的情绪
01、因病休学后她渴望回到校园
瑶瑶13岁,是我们接诊的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昨天,瑶瑶母亲的自述文章分享了女儿的成长和患病经历。
瑶瑶大约1年前在学校感到胸闷、想哭、非常不舒服,晚上失眠,在家也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最后不得不休学。
父母带瑶瑶去过精神科,诊断为重度抑郁症,医生开了舍曲林。瑶瑶不抗拒吃抗抑郁药,只想感觉好一些。但父母不同意,认为精神科药物副作用大,医院,但瑶瑶又喝不惯中药。
所以,无论是药物上还是心理上,瑶瑶一直没有接受过传统的专业治疗。幸好她休学后情绪相对稳定,与父母的关系不算十分恶劣。后来,父母在网上了解到我们,考虑后决定前来面诊。
面诊时,她对妈妈仍有较大的抵触情绪,因为她经常在学习上受到妈妈的训斥,“我妈搞一言堂,非常独断”。
5年级后,瑶瑶有了一定的独立意识,2、3天就跟妈妈大吵一架,结果被妈妈批评得更猛烈。
从那时候起,她就经常情绪低落,有时难以入睡,甚至想过死亡,只是症状还不突出。“我跟我爸妈说过,但他们不当回事”。
上了重点初中后,瑶瑶的日子更加难过了,学习压力很重,老师的教学节奏很快。虽然瑶瑶一直被父母逼着学,内心压抑,但她成绩很好,小学时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
逐渐她也认为自己必须表现优秀。而且父母很少对她肯定,来自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就成了她的主要自信来源,她非常在乎。
可到了这所初中后,无论她怎么努力,不断自我施压,名次和成绩都很一般,数学还听不懂,考不及格。
瑶瑶非常焦虑,每次考试和成绩公布前都很紧张。如果考得不好不但自卑,回家还没法跟父母交代。有时她会在课堂上忍不住哭出来,失眠加重;可越失眠越焦虑,越焦虑越学不进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于休学后暂时脱离了学习压力,瑶瑶的情绪症状缓解了很多,尤其在白天,也能跟父母适当地交流。但她晚上容易情绪波动,泪流不止,失眠仍然严重,凌晨2、3点才能入睡。她在嘈杂的环境下会特别受不了,心里莫名冒火。
不过总的来说,面诊时瑶瑶的情绪很稳定,表达流利,思路清晰,主要问题在于无法复学。我当时初步判断她的问题主要是学习障碍和失眠,情绪症状比较轻微。
瑶瑶和父母主要想解决的也是学习障碍、复学的问题,并提出了接受系统化深度心理干预的强烈愿望。
经过我们更深入的评估后,瑶瑶一家确定了心理干预方案。但我们明确提出,不宜只干预学习障碍,这样效果可能会很不稳定。因为从瑶瑶的成长经历来看,学习障碍只是表面的,根源还是情绪症状背后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我们坚持一定要先解决瑶瑶的情绪问题,建立积极的认知和逆商,父母有针对性地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孩子学习效率的恢复和提升才能更加稳固,才能真正地走向心身健康。
瑶瑶和父母接受了我们的建议。但正式开始干预后,我们发现瑶瑶的病情其实没有面诊时发现的那么简单。
02、“冰火两重天”的情绪交替
在前期的认知干预中,瑶瑶认为自己在家能够正常生活,但晚上仍有情绪低落,尤其想到学习时会焦虑到睡不着。她非常期待接受干预后能正常复学,像以前一样投入学习。
考虑到她迫切想复学的意愿,开学前所剩下的时间又不多,我们便尽可能加快了进度。很快就转给了催眠治疗师Lucy,对她实施深度催眠下创伤修复。
第一次催眠着手的是情绪症状。瑶瑶说每到晚上8点到10点后,她会莫名地情绪低落,但脑海里没有相关的画面,她也找不到原因。
在深度催眠下,催眠治疗师Lucy发现了这背后的4个心理创伤,都与她和母亲的冲突有关。
比如瑶瑶大约7、8岁时,一天晚上她和妈妈吵架了,原因是她写完作业后很想出去玩一下,但妈妈不允许,理由是还有培训班的习题没完成,也还没练琴。
最后瑶瑶还是被迫继续学习,但心里非常委屈、孤独、生气、憋屈,感到十分累,而且很羡慕别的同学。在她心里面,她觉得无论自己多优秀,在外面收获多少夸奖,但妈妈都没有认可过她,“我觉得自己像个空壳,没有真实的自己”。
还有她大约13岁时,也是晚上,学校宿舍的同学们都睡着了,但她失眠,“明天就要回家了,但我不想回现在的家,我想回小时候的家”。她躺在被窝里一直流泪,但不敢哭出声来,硬生生把情绪压抑了下去。
昨天还提到瑶瑶在5年级时曾希望有一台手机,但妈妈拒绝了,理由是会耽误学习。在深度催眠下,瑶瑶想起了那时的内心想法,“是不是和我成绩相关的妈妈才关心?是不是她就爱我的成绩?妈妈是一个不爱我、不关心我的人”,内心充满难过和痛苦。
相关的心理创伤得到修复后,瑶瑶第二天反馈,她晚上轻松多了,睡眠明显改善。我告诉她,她感到情绪低落但又说不出原因,很多精神科大夫可能会认为这是“内源性抑郁症”,是生物学层面的因素导致的。
如果接受一般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她说不出具体的事,也很难进行下去。这是因为目前主流心理学流派仍停留在外显记忆层面。
但当利用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深入到内隐记忆层面时,就能精准化地发现、并修复相关创伤事件,效果还很明显。瑶瑶进一步理解了正在接受的心理干预技术,对我们的信任度进一步提高了。
她的妈妈对于女儿情绪的改善也很欣慰,但震惊于那些事对女儿造成的心理伤害。我引导她不必自责,而应真正地学会自我反省,将愧疚化为动力,学习掌握良性沟通三部曲——共情、倾听及积极引导。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次催眠时,需解决的问题就相对复杂了。瑶瑶说她晚上有时很“亢奋”,但如果听到噪音,就会非常烦躁,甚至有打人的冲动,接着情绪又会转为非常抑郁,有种“冰火两重天”的感觉,特别累,特别痛苦。而且这会持续好几天晚上,令她感到无比疲惫。
这个症状她在面诊时没有提及过,但在初期认知干预时跟我说过。我担心这背后是否有轻躁狂发作的可能性,也就是那时候,我们意识到瑶瑶的情绪症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
在深度催眠下,Lucy针对这个问题找到了2个心理创伤。
瑶瑶10岁时,有一天晚上背钢琴谱背到很晚,因为第二天就要参加等级考试了。她感觉很累了,但妈妈不断催促她,“一定要背乐谱”。后来实在太晚了,乐谱只背了一半,妈妈决定让她去睡觉。
可是她躺在床上睡不着,转辗反侧担心次日的考试,脑子里不断回响着妈妈的声音:一定要背乐谱、一定要背乐谱。
第二天上午,瑶瑶没法按时起床,错过了等级考试。她看到妈妈其实很生气和失望,但又故意表现出平静。这让她更加愧疚了:“妈妈陪我练了那么长时间,谱子那么简单,我竟然背不下来!”
第二个心理创伤更加关键。瑶瑶6年级时,进入小升初的关键阶段。有一天放学后母亲因有事,没来接她,嘱咐她自己去上奥数班。
瑶瑶上了一天课已经很累了,但她知道不顺从妈妈的后果。结果奥数班老师也有事迟到了,瑶瑶等了很久老师还没来。她真的撑不住,拖着疲惫的身体先回家了。
回家后,她被妈妈骂了一顿,“你为什么不能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坚持一下?你累,谁家的孩子不累?你就是懒!偷懒!任性!”
瑶瑶非常委屈,反驳了一句:“要不你去试试?看你能不能坚持!”
妈妈一下子情绪大爆发,开始不停地翻旧账,把女儿之前很多令她不满的事儿拿出来一顿痛骂。
那天晚上瑶瑶又失眠了,人很累,但脑子停不下来,母亲说过的话不停在脑子里转啊转,“你看看别人”“你就是偷懒,任性,不想坚持”。
她很想放声哭,但怕被发现,只能一直默默流泪。第二天她还要爬起来上学。表面看起来她很平静,如往常一样,但其实她状态很差,但强迫自己“亢奋”起来,强行调动精力听课、作业,但其实效率极低。
好不容易又熬到了晚上睡觉时间,瑶瑶已经筋疲力尽了,但她还是睡不着。脑子里又出现了母亲的话“你看别人怎么怎么样”,她不停地想自己是不是真的不如别人。
这种情况持续了4、5天,旁人看不出来明显的异样,但其实她内心非常焦虑、烦躁、学不进去。其实在这时,她已经出现“微笑型抑郁症”的征兆了。
以上创伤得到修复后,瑶瑶觉得对比起第一次催眠,她的内心有了一种真正轻松的感觉,睡眠进一步得到改善。
次日接受我的强化认知干预时,我跟瑶瑶说,她这个“晚上亢奋”的症状,如果说给很多主流的精神科大夫听,他们很可能以为她轻躁狂发作了,进而诊断为为双相障碍。她和父母的心理压力会骤然增大!
从这个角度看,虽然妈妈给她带来过很多心理创伤,但她生病后,妈妈坚持让她接受高效的心理干预,这个选择还是比较理性的。我引导她要学会认可、感谢父母。
这次催眠还暴露了她另一个扭曲认知: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她认为自己只要努力背乐谱了,就应该能背下来啊!为什么花了一整晚,还是不行呢,于是非常自责。
如果她对这个错误认知没有觉察,以后如果遇到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的情况时,她又会备受打击,埋怨自己,甚至可能会将责任归咎于外界。
我告诉她,努力是必须的,但方法和方向也很重要。方法错了,会事倍功半;方向错了,再努力也可能是南辕北辙,抵达不了成功的彼岸。她需要反省自己在学习上是否有方法不对、方向有误的情况。
03、白天总是压抑自己的情绪
经过前两次深度催眠下创伤修复后,瑶瑶的睡眠改善了很多,后来又接受了一次关于内心压抑、悲伤的创伤修复,那天晚上一觉到天亮。
她说,“这种感觉很久没有过了”。而且她本来吃的右佐匹克隆片(一种治疗失眠的药物)完全停掉了。我也持续引导瑶瑶妈妈学习掌握更多良好的亲子沟通技巧。
第三次准备进行深度催眠下创伤修复,Lucy希望处理她和妈妈的关系,比如她觉得妈妈很容易焦虑,她就必须在心里面强迫自己成为“母亲的母亲”,照顾妈妈的感受,即使她其实十分委屈。
可是一谈到这个话题,瑶瑶就哭得停不下来,情绪有点激动,甚至有点上气不接下气。Lucy不停地安慰她,希望帮助她平复下来,否则将无法进行深度催眠。
但瑶瑶哭了将近2个小时。瑶瑶曾说过Lucy让她有亲人的感觉,可想而知信任度非常高,以至于她忍不住毫无保留地将内心的压抑情绪全都流露出来。
Lucy认为这种状态下,不适宜进行深度催眠,便让我介入,面对我,瑶瑶的情绪逐步平复下来。瑶瑶断断续续地才告诉我,原来她哭的直接原因是最近逛商场时看中了一个乐高的钢琴模型,特别喜欢,想让妈妈买,但妈妈说以后再买,她内心知道这是妈妈的托辞。
按正常来说,这一类事情即使伤心,也不会导致哭上2个小时啊。估计在很多家长眼中,这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惯坏了,”那么伤心,至于吗”?
但我在对其妈妈做干预的时候,引导她必须要从更深层面理解女儿的强烈情绪反应。这意味着在过去,她很可能多次因类似的事情对女儿造成过心理伤害,比如总是拒绝女儿的请求,从大人的角度出发认为“这没必要”“这些东西没用”。
我建议,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她可以考虑买下那个模型送给孩子。这是接受心理干预以来,一次修复亲子关系的好机会,也有利于瑶瑶的情绪更加平复,更好地接受下一次深度催眠。
后来,妈妈告诉我,她给瑶瑶买模型了,女儿很开心,专心地搭建了很久,母女俩的交流也比以前更顺畅一些了。
Lucy和瑶瑶再次见面时,决定先不碰她和母亲的关系问题,担心再次引发她的创伤激活后的情绪爆发。而是先处理另一个问题:瑶瑶在白天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不去积极面对,也不处理,到了晚上回想起来很容易情绪崩溃。
图片来源于网络
Lucy利用深度催眠发现了2个心理创伤。
第一个是瑶瑶12岁时,一家人去北京游玩,但北京的交通线路非常复杂,傍晚时3人找不到回酒店的路了。
瑶瑶的妈妈一个劲埋怨丈夫没有做好旅游攻略,两人吵了起来,妈妈最后伤心地哭了,爸爸还在继续骂。瑶瑶看到妈妈那样,心里很难过,也在默默流泪。
一家人好不容易回到了酒店,父母继续冷战。瑶瑶不知道说什么好,坐在床边很尴尬、无助,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睡觉。她当天晚上还梦见父母在吵架,自己在梦里哭,醒来了眼角还有眼泪。
Lucy问她,当时有没有想过去安慰妈妈?瑶瑶说她不敢,害怕自己去安慰的话,妈妈看到自己也哭了,妈妈会自责。
为什么瑶瑶认为,自己的哭会引起妈妈自责?这背后肯定有另一个更早发生的心理创伤。
原来,瑶瑶大约11岁时,妈妈和姥姥吵架,她在旁听出了一些问题,就插了一句嘴,指出姥姥的错误。结果姥姥更生气了,突然大声吼瑶瑶,她一下子吓哭了,妈妈也哭了,继续和姥姥吵架,而且说瑶瑶说得对。
“姥姥的反应很吓人。本来妈妈是没哭的,我插了话之后妈妈才哭了,我让她自责了”,瑶瑶说。
其实,瑶瑶妈妈当时哭并不是因为自责,而是因为和姥姥吵架而感到委屈,看到女儿被吓哭了又心疼。瑶瑶产生了错误的归因。
Lucy还发现,瑶瑶压抑的时候经常不敢哭出声来,但会在做梦的时候哭,醒来时眼角还挂着泪珠。瑶瑶认为在梦境里哭是一种很好的释放压力,这没啥不好的。
可其实这是很消极的方式。经常做噩梦,在梦里感到压抑、痛苦,这会影响睡眠质量和第二天的精神状态,长期以往,对心身都不利。
而且这相当于一种“隐藏”情绪的方式,白天里拼命作出若无其事的样子,不去处理问题;到了晚上独处时哭着入睡,在梦里继续哭,第二天起来继续伪装。这其实是典型的“微笑型抑郁症”。
我引导瑶瑶要用积极、健康的解压方式取而代之,而且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要学会面对和积极处理。
如果是一时难以改变的现状,要学会先理性接受,再有智慧地转化思维,甚至升华,为以后改变状况做充分准备。总之,尽量不要总是让事情埋在心里,形成叠加性心理创伤。
数天以后,瑶瑶再次前来接受深度催眠。Lucy继续跟她谈起与母亲相处的问题。
可是瑶瑶再次哭起来,说跟妈妈在一起时自己很难放松下来,想起来心里就很难受。她的心理创伤再次被大量激活,当天的深度催眠只好又取消了。
瑶瑶的妈妈到底还对女儿造成过哪些创伤,导致女儿一想起来就那么委屈、痛苦?明天继续分享瑶瑶的心理干预经历。
#健康好文百里挑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