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广州日报推出“银发族新调查”系列报道,讲述了老人们为何有如此强烈的学习意愿。学习,究竟让老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广州日报继续追踪报道。事实上,对于不少老人而言,最初开始学习,主要是为了学习实用性的知识,而不被时代落下。但他们真正“上大学”后,他们发现,不仅仅是学会了一门技能,更是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近3年来,广州老年大学的班级数从个急速扩展到个,课程数量从96个增长到个,随着校区的扩展,入读人数也从不到人翻了一番,足见其受欢迎的程度。据了解,当前老年大学最热门的课程依然是声乐、钢琴和民族舞,而近几年新开的课程摄影艺术、电脑图像处理和智能手机应用,也跻身广州老年大学“十大”热门课程。
广州市老年大学,老人在学习。
数据:“50”后和“60”后成为报读老年大学的主力
“实用性”“智能化”课跻身十大热门课程
根据广州老年大学的最新数据统计,年春季学年共开设个班级,开设课程门,在读学员超过1.6万人,男女学员人数比例约1:3.85。其中,80岁以上人,70-79岁人,60-69岁人,50-59岁人。“50”后和“60”后成为报读老年大学的主力军。
近三年的数据显示,广州老年大学的规模正在逐年扩大,班级数从个上升为个,课程数从96个增长到个,随着校区的扩展,入读人数从人上升为人,三年来翻了一番。
数据显示,报名最多的五个热门专业为:声乐、钢琴、民族舞、瑜伽和太极班,报名人数都在人以上,最热门的声乐班,报名人数高达人。为满足长者的需求,这些热门专业开设的班级数量都很多,声乐、钢琴、民族舞三个热门专业都开设了50个以上的班级。大部分课程整个学期学费仅元,最贵为元。
除了传统的“大热门”,事实上近几年新开的一些智能化、实用性课程也逐渐受到老年人欢迎。电脑图像处理、数码摄影和安卓系统智能手机应用都跻身十大最受欢迎的课程。而从去年开始,大学还新开了中国最新经济政策解读与形势分析班和个人理财班等课程,邀请各高校的专家教授前来授课,也受到不少老年人的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在以往老生报名中,有部分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土耳其、新西兰、泰国、越南等海外国家及地区的访问记录。原来,不少在外地旅游的老年朋友用手机在旅途中进行报名。
心声:盼增设实用性强的课程
“其实我都很想学的,我在单位的时候就很喜欢跳舞和唱歌。”蔡阿姨说。自己对老年大学里的声乐类和舞蹈类的课程也很感兴趣,但因为需要照顾家里80多岁的母亲,每周最多只能上一门课,在权衡利弊下,她还是选择报了理财班,“我希望通过合理的理财,安排好自己的退休生活,我也可以安度晚年,生活得更加充实和自信。”
在报名个人理财班之前,蔡阿姨还在老年大学里学习过中医药养生和经络养生类课程。她表示,这些课程都是跟自己退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实用类的课程,除了对自己有帮助之外,健康和理财类的知识也可以帮助到家人,“学会经络养生知识之后,回去帮妈妈按摩,这些对她的身体也有好处。”
校方:课程设置按需开设
事实上,广州多所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也都是“按需开课”,例如广州老年大学课程设置中,除了传统的舞蹈、声乐等,还开设了个人形象设计、电脑基础、智能安卓手机应用、会声会影、健康烹饪知识、中国最新经济政策解读与形势分析、个人理财、旅游英语口语等实用性的课程。
在英语初级班课堂上,记者看到,老师教学的内容并非传统的音标、语法,而是以“场景”切入,“你可以在顶层货架找到那些商品,”“这些苹果很好卖”……报名参加英语班的程叔则是因为儿女在国外,他经常要出国看孩子。“我不懂英文,出国都不敢说话,觉得这样不是办法。”他说,这些课程非常实用,他也期待着将学习的成果应用到下一次出国旅行中。为了能够增加练习,他也学起了,用点读笔,等家里进行练习。
除此之外,广州老年大学今年起还与广医一院合作,在校园开设了医务室,医院的力量,开设了各色医疗健康课程。而在民办的广州岭海老年大学中,更是将这样的按需开课进行到底,在他们的课程表中,绘声绘影制作班,智能手机操作班,智能手机与电脑应用,手机摄影和图片处理,摄影单反入门班……都是老年人需求量极大的课程,在开设这些课程之外,他们还允许根据学生的进度留级,所以学校也产生了不少被戏称为“留学生”的老年人。实
广州市老年大学,老人在学习。
实用性课程受热捧
◆故事1:退休老人学理财“腹有有理财气自华”从跟风理财到主动出击
“以前把钱都投入到股票里面了,如果有什么急事根本拿不出来。”蔡阿姨是个人理财班的学员。她说,相对于声乐类和舞蹈类的课程,她更倾向于学习理财方面等实用课程,让自己退休后的积蓄有所保障。
蔡阿姨说,因为身边不少朋友在投资股票,7年,她也拿出了百分之十的积蓄投资股票,“就几万块钱,我也没有注意它的跌涨,没想到碰上了8年金融风暴。”经过了这场“金融风暴”的洗礼,蔡阿姨选择退出股市,用积蓄买了房子,“除了投资到房产上,我也想不到有什么方法可以让钱保值升值。”一直困惑于金融理财的蔡阿姨在退休之后果断报了个人理财班,学习系统地理财。
“原来是跟风买股票,现在我会自己主动选择合适的理财方式。除了投资股票,我还会把一部分积蓄会放在活期存款和理财产品中,以便不时之需,同时降低投资的风险性。”虽然只学了半个学期的理财课程,但蔡阿姨说起自己的理财观已经头头是道。
她表示,自己的理财观念比较保守,虽然还没有因为理财赚钱,但合理的理财安排让她的积蓄得到了保值。“更重要的是,我学会如何用这笔积蓄合理地安排自己的退休生活,让退休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蔡阿姨表示,她除了把积蓄用作投资理财,还会将钱花到自己的旅游中。“这其实也是一种投资啊。”蔡阿姨笑言,“旅游对我的身心都有帮助,身体更加健康了,医院看病的钱。”
◆故事2:老年人也能成为搭配“潮人”
丝巾+花衣服,这样的组合在不少人的刻板印象中就是“大妈标配”。参加个人形象设计班的李阿姨最希望能够打破“刻板印象”。采访时,李阿姨穿着一件胸口带小碎花的湖蓝色上衣,搭配纯白的休闲长裤和白色的高跟鞋。她告诉记者,这套服装是上了个人形象设计班之后,根据老师的意见搭配的,从搭配上看起来更加舒服和干净了。
提起报这个课程的初衷,李阿姨坦言,的确是因为拍照的需要才报的这门课。“拍了照片,大家就会讨论你穿得怎么样、打扮得怎么样。”李阿姨说,刚退休的时候,她经常和朋友出去旅游,在旅游过程中拍的照片会引发大家对于穿衣打扮的讨论,逐渐地产生了对于提高个人形象的需求,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才报了这个班。
李阿姨说,退休之前因为工作较忙,大部分时间穿的都是工厂的工作服,即使是下了班,平时的穿着也是比较随意,怎么休闲怎么穿。“年轻的时候要照顾家庭,要忙工作,也顾不上自己打扮,但自己心底里还是喜欢打扮得好看一点。”李阿姨表示,每个人都有爱美之心,包括老年人也是,个人形象设计班的课程刚好满足了这部分老年人的需求。
旧衣服“玩出”新搭配
“这些衣服其实都是自己以前买的,现在重新搭配了一下,感觉像传了新衣服一样。”李阿姨表示,自己身上穿的衣服、裤子和高跟鞋都是在报班之前买的,但以前都是觉得哪一件好看就穿哪一件,并没有注意整体的搭配。
在老师的指导下,李阿姨慢慢地学会了自己搭配服装。“我们这一代人比较节俭,平时也不会经常买新衣服。”她说,即使在课堂上看了很多漂亮的衣服,李阿姨也很少买新衣服,通常是拿以前旧的衣服来搭配。虽然没有经常买新衣服,但李阿姨表示,通过老师的专业指导,她将自己的旧衣服重新搭配组合,也能有很多不一样的搭配方式。
上过个人形象设计班的李阿姨现在已经成为身边同伴当中的“潮人”。她说,家人和朋友都说她的穿衣品味越来越好了,她自己也会给家人做一些衣着搭配上的指导,“老伴穿衣服还是跟以前一样一身都是深色,我帮他把衣服或裤子其中一件换成了浅色,他自己都说整个人精神了不少。”
“上大学”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夫唱妇随“老伴”变“同学”
“年轻就喜欢国画了,很高兴退休后实现了这个心愿。”家住海珠区的李浩熙老伯今年70岁了。虽然原本对国画一窍不通,但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进步”,如今,李伯不仅自己学习画画,还拉上了老伴陈阿姨一起学,两人从“夫妻”变“同学”,课上一起学习,课后互相“斗画”,还组织班级同学一块出去旅游写生。
提起李伯最初的画作,陈阿姨捂着嘴笑了笑说,“黑乎乎一片,什么都看不清。”听到这个“吐槽”,李伯也深有感触地点了点头。他说,他从年开始学习山水画的,虽然现在画起来得心应手,但他当年确实是零基础入门的。“还是二十几岁的时候,经常看到有人在街边画画,我可以一看就看几个小时。”李伯说,退休后闲着没事,刚好捡起年轻时的这个爱好,一学就学到现在。
因为完全没有学习国画的基础,李伯表示刚入门的时候很艰难,“只能一笔一划地临摹老师的画作,但怎么画怎么不像。”说到李伯一开始的几幅画,陈阿姨直言“一塌糊涂”。但因为兴趣而学习的李伯没有因此放弃,尽管每周只有一节课,他在课后依然坚持每天临摹,慢慢地越来越熟练,“画山水画已经没问题了,接下来还打算学习花鸟画还有素描。”
◆夫妻结伴学习玩“斗画”
李伯说,自己比老伴提前两年上老年大学,学了国画之后,他一直想劝老伴跟他一起上这门课。“结伴一起上学,还有共同的朋友和同学,这样学起来更开心。”但刚开始陈阿姨并不愿意加入,“看他开始画得很难看,我也没什么兴趣学画画。”
但李伯画画水平的提高也慢慢吸引了陈阿姨,“看到他画了一幅有色彩的山水画,我才真正对山水画开始感兴趣。”陈阿姨说,原本黑白的水墨画加上青色、赭石等颜色,配上远近分明的构造,让画中的山水更加层次分明,富有意境。
陈阿姨说,和老伴一起学习山水画,不仅课上可以一起交流,在家里也经常一起“斗画”。“一起临摹山水画,然后互相研究怎么改进。”陈阿姨说,每天下午和老伴一起临摹练习画画时最开心的时光。有时候两老“斗”起画来就忘记了时间,于是,两老也像小年轻一般,干脆不做饭了,一起到外面吃快餐。
提起退休生活,李伯感慨,刚退休的时候,自己经常跟着几个朋友一起下象棋,打麻将,虽然也打发了时间,但觉得没什么意义;现在除了和老伴一起学国画,还经常约同班同学外出旅游,练习写生,“退休生活更加丰富和充实了,人也感觉年轻了不少。”
文:广州参考·广州日报记者申卉、张晓宜通讯员龚德军
图:广州参考·广州日报记者邱伟荣
广州参考·广州日报编辑潘慕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