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样的人才是聪明人?
我们常常以“这个人很聪明”,这个人一脸“聪明相”来评价那些让我们觉得厉害的人。人人都希望自己是个聪明人,但到底怎样才算是聪明?
我工作加上创业的这些年,见到过各种类型的“聪明人”,也算是一定程度上的“阅人无数”,因此,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我们得认同:看一个人是否聪明并不单单以智商的高低来衡量。不仅是我们的智力水平一直在变化,而且,每个人的个体差异都很大,因此硬生生的“数值标准”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
一般来说,我们更加认同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处理问题的能力等“让我们觉得聪明”。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对不同形式的信息处理效率和处理方式不同,而一个人可以被称得上“聪明”,其实就是他在某个领域拥有快速学习能力。
拥有快速学习能力的人常常表现为对某个领域信息掌握速度很快,不仅如此,他们还非常了解自己学习和认知的这个过程。
2、可以练习的“聪明”
我们每个人天生各有所长:有些人对数字敏感,有些人对画面敏感且从小喜欢画画,有些人从小却表现出对音乐的极高的天赋。在自己的“技能点”领域每个人都表现的非常“聪明”。
①刻意练习
比如我有个歌手朋友,她对数字不太在行,但是对声音特别敏感:凡是她听过的旋律都能写下来。虽然没有特别经过英文口语的培训,但是听她唱英文歌,你就会觉得她是不是土生土长的ABC或者是科班出身。
这样的人是有天赋吗?也不尽然!
她因为对声音敏感和爱好,不断加强自己在音乐方面的输入,每天完成3小时以上的自主基础练习,加上高强度的工作,每天将近16个小时都泡在音乐里。
真正验证那句话“每个领域最杰出的人,往往是练习时间最久的那个人。”
她说,大部分的曲目她都听过并且不间断的“磨”耳朵,好听的英文歌曲从一开始的拼音练习到持续的流畅哼唱,这样的流程每天都在进行,因此一个新的曲子进入她的曲库,她能很快地“调动出来”,因为感觉似曾相识。
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这些杰出的聪明人是通过持续地模仿和练习,同时动脑筋思考如何将新知识融入到已知的知识中,在不断的思考和反思中形成自己的学习框架和学习办法。用乔布斯的话说,就是“在这个领域把已经划出的点连起来,而学习能力高的人连得特别快”。
比如你想练习钢琴,比起每天漫无目的地练习下去,制定“以合适的速度弹完曲子两遍以上不出错”这样的目标,你的练习成效更加明显,同时收获的经验也更多。
不过,比起单纯的练习技艺,更高层次的练习是“思维迭代”。
②思维迭代
最近,想必大家都被载人火箭SpaceX发射成功的消息刷屏了,这次成功意味着人类第一次可以乘坐商业飞船飞往太空,普通人想要实现星际旅行已经跨出了关键的一步。而SpaceX它背后的CEO埃隆·马斯克(ElonMusk)本人也是个狠人。
创建特斯拉,用商用火箭把宇航员送上太空,未来还计划登陆火星,这些大胆的奇思妙想绝对和他个人的思维方式密不可分。
而一位曾经采访过他的作家是这样描述他的思维过程的:“马斯克把人看作是电脑,他把自己的大脑软件看作是他拥有的最重要的产品。他设计了自己的大脑软件,每天都对其进行测试,并不断进行更新迭代。”
也就是说,人家不但把自己的大脑当做一个应用系统,还能不断地根据外界需求,打补丁修bug,再不断升级。这自然能把大多数思维还停留在1.0版本阶段的人,足足甩出几个星际了。
3、通才思维:给聪明做加法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伟大的思想家,不仅在自己的领域很出色,在其他的领域同样出色甚至更厉害。比如物理大神爱因斯坦,很喜欢拉小提琴,又比如股神巴菲特竟然会弹尤克里里。
那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来解读,跨领域的多元思维体系,也助力了他们的辉煌成就。
巴菲特的好伙伴查理·芒格和畅销书《思考,快与慢》的作者Danielkahneman都是通才。
查理·芒格是学习法律的,后来成为巴菲特的“幕后智囊”,他们联手创立的伯克希尔公司每股股票价格从19美元升至美元。
Danielkahneman的本职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系教授,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不同的思维方式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创造力。而和不同领域的伙伴合作,也能补充彼此的思维领域。通过不断地、多样化地学习,我们都可以构建更好的、更多样的思维模型。
虽然我们不可能学会世界上所有的知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建立跨界的思维体系。
我们对于这个世界了解的越多,逻辑体系越完善,就更有可能能够帮助我们,在面对复杂决定的时候,更快做出有价值的判断。
你觉得什么是“聪明”呢?关于可以练习的“聪明”你有什么心得吗?
欢迎和我交流分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