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而来,圆满感知论,全新哲学思想。上篇讲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不具同一性,思维不能反映"绝对存在″,所有形而上学的"真理之路"都是错的,因为"真理"并不"真",所以并没有真理。虽然感性、知性、理性都不能反映本原,但我们可以通过特殊的途径方法到达本原,而后用感性、知性、理性确认本原的存在。此篇来讲哲学的另一个基本问题,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首先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两个不同的哲学基本问题,前者主要研究讨论的是意识与物质谁是第一性,谁在起决定作用。后者主要研究讨论的是思维能否反映"绝对存在″万物本原的存在。对前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唯心的标准;对后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而有的人将这两个问题等同起来,认为这两个问题是同一个问题,思维与存在问题就是意识与物质问题,说的是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的存在问题,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思维与存在问题的可知不可知,是指思维能否正确反映意识物质背后"绝对存在″本原的可知不可知,而不是物质的可知不可知。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之后,也就是说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不能研究讨论"绝对存在″本原,其研究讨论的只是"相对存在"中两个相对存在因素之间的关系问题,实际只是现象问题,而非"绝对存在″的终极真相问题。
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在发展至今的哲学中有二元论与一元论两种。笛卡尔的思想就是二元论,他认为意识与物质有着各自独立的本原,人是一个二元存在,是肉体与灵魂组合的产物,是身和心的复合体。而一元论有两种,一是物质为第一性,物质决定意识,精神意识是物质现象,物质不存在精神意识也就不会存在,这就是唯物主义。二是意识为第一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精神意识感知的现象,精神意识不存在就不会感知到物质的存在,这就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争论了两千多年,谁也不能说服谁,至今依然没有结果。那么唯物唯心究竟哪一派是对的呢?二元论与一元论又是谁更符合真相呢?
我们先来看二元论,笛卡尔认为人是物质肉体与精神意识的复合体,物质与意识可以单独存在,这个观点实际不完全正确。物质与意识可以独自存在,这一点是对的。这一点实际已被许多濒死再来者们和有些宗教修证者们所验证,人在断掉呼吸后精神意识可以离开肉体,并能有感知思想等的精神存在,他们称之为灵魂。苏格拉底敢于英勇赴死,就是因为他坚信灵魂的存在。但是笛卡尔认为物质与意识是两个本原是错误的,同时其认为物质意识这两个本原是永恒的存在也是错的,包括苏格拉底认为精神灵魂永恒,是“绝对存在”也是错的。真相是这个世界所有一切的物质与精神意识,都是由一个本原本体而来,而其所产生的物质与精神意识,都只是暂时的"相对存在″,只有本原本体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存在。
而一元论的唯物唯心,实际也都是错的。本原本体产生物质与意识的过程,并无先后秩序,也无主次之分。本原本体一直在灵动幻化,灵动的不同方式不同频率,同时产生了不同的物质与精神意识。一旦产生了物质与意识,物质就不能决定意识,意识也不能决定物质。物质与意识都是本源本体产生,本质上是本原本体不同的灵动方式与不同的灵动频率,所以意识可以感知物质,相对存在的意识就可以感知相对存在的物质的相对存在。所以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这个命题本身就是错的,是远离真相的。
这个世界所有一切物质精神的本原本体,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意识,其是超越物质意识的永恒存在。其也不是一些人认为的能量,因为能量与物质精神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本原本体与物质精神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而不是转化关系。就如一架钢琴与乐曲,是因为钢琴的弹奏,琴弦的振动而产生了美妙的乐曲,钢琴并不是乐曲,钢琴并没有转化为乐曲,钢琴弹奏出乐曲时,钢琴本身并没有多出什么,也并没有少些什么。如果把本原本体比作是钢琴的话,那么物质精神意识,就像是钢琴奏出美妙乐曲中的各个音符。
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是本质同一,都是由本原本体灵动而来;是无先后,是本原本体同时灵动产生;是无主次,一旦产生后物质不能决定意识,意识也不能决定物质;都是暂时的相对存在,物质与意识都不是永恒的存在,更不是本原本体本身。世界不是唯物的,也不是唯心的,而是唯本原本体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