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钢琴 >> 钢琴资源 >> 正文 >> 正文

充斥着流行特征的钢琴作品

来源:钢琴 时间:2023/4/11

变奏曲

除了奏鸣曲,贯穿莫扎特一生的还有另一种钢琴作品,就是主题与变奏。

在莫扎特的三十多年音乐生涯中,创作的此类乐曲共16首,最早的一首诞生于年,莫扎特年仅10岁,最后一首作品完成于年,也就是他去世的那一年。

莫扎特曾经在巴黎逗留期间以极快的速度创作了四首以法国歌曲为主题的变奏曲:分别是K.a/、K.e/、K.f/和K.d/。最后一首被后人誉为他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

莫扎特所写的变奏曲大部分都非常简单,但是它们当中都充斥着明显的流行特征。

主题往往被置于乐曲的开头,其后跟随着一系列相互对比的变奏段落,这些段落起着装饰或修改主题的作用,而本体则被保持下来。

我们找到一些标准的曲例:有些将主题用多种音型代替的变奏方式,通过加入十六分音符、三连音或者八度震音等增加演奏难度;有些用附点节奏处理主题;有的采用法国传统的跨越式乐曲手法,右手在中音区演奏,左手则在左右跨来跨去,弹奏单独的音或短小音型;有些则伴随主题演奏一个很长的颤音。

大部分变奏曲中包含一个音色单纯、高度装饰性的柔板,伴随着一个严肃而充满表现力的小调(Minore)变奏段。

或者经常是半音化的,且包含切分节奏。

在《变奏曲》“JesuisLindor,K.a/,创作并出版于年)中,最后一个变奏段将主题演化为一支小步舞曲。

部分变奏曲在尾声中部分再现了原始主题:“JesuisLindor”(K.a/)、“LaBellefranoise”(K.f/)、“Lisondormait”K.d/、“UnserdummerPbelmeint”,降B大调K.中的小快板,以及杜保的小步舞曲(K.)。

最后的变奏曲“EinWeibistdasherrlichsteDing”是一首非同寻常的作品。莫扎特在这三变奏曲之前加入了一个器乐引子。

这个引子经过适当变换出现在各个变奏段的开头;在最后一个变奏段中,莫扎特彻底改变了规则,在尾声中将歌曲主题与器乐引子以复调形式对应起来。

莫扎特在创作的时候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会为最后的变奏段安排一个合适的尾声,它们通常紧跟在柔板段落之后,快速而辉煌。

然而,这种情况在晚期得到了一定的改变,他通常会加入一些符合因素使得最后的变奏段显得独特。这些因素主要来自幻想曲中,如琶音、模仿歌剧宣叙调的独奏线条,以及风格、织体与和声的突然转折。

例如,这些因素出现在根据杜保(Du—port)的小步舞曲“JesuisLindor”创作的变奏曲的结尾,以及“EinWeibistdasherrlichsteDing”的结尾。

其他一些作品似乎走得更远,在乐曲末尾甚至加上了华彩段(candenza):作品包括“Lisondormait”、帕伊谢洛(Paisiello)的“SalvetuDomine”,以及格鲁克的“UnserdummerPbelmeint”。大多数情况,最后的变奏段会分成相互对比的几个部分。

(三)键盘组曲

莫扎特对键盘组曲也很感兴趣,并于年创作了钢琴组曲K.i/。

这首曲子莫扎特没有写完,也么有曲名,但是它显然是一首完整的组曲,有些曲目也一直保留至今,如序曲、阿拉曼德舞曲、库朗特舞曲和萨拉班德舞曲的开头。

键盘组曲盛行于巴罗克时期,并且当时盛行着一种创作组曲的传统,就是序曲从C大调转移到G大调;阿拉曼德舞曲在c小调上;库朗特舞曲在降E大调上;萨拉班德舞曲则在G大调上。

但是莫扎特创作这组曲子的时候并没有保持这一传统。我们都知道,莫扎特喜欢创新,因此有这一行为也很容易理解。

从这组曲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的序曲是一首法国序曲,在缓慢的第一部分中,丰满的和弦在强有力的节奏推动下交替进行,带来了迅捷的和声转换效果;一个快速的赋格式快板紧跟序曲的第一部分,主题着重强调重复音型。

这个部分包括一个对题,甚至紧接段,自始至终被强劲的节奏所推动。巴罗克的传统印记在两个舞曲乐章也有表现。然而,巴罗克组曲中常见的变奏因素(循环曲式)已经消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3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