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什霍夫斯基教授是来自波兰波兹南音乐大学的钢琴系主任。他的课堂氛围非常活跃,会引导学生跟着他的思维去分析和欣赏自己演奏的作品,再进一步润色。在近期的线上大师课中,教授在指导巴赫作品时,多次提到自己对巴赫平均律的解析和见解。
复调作品中的赋格是演奏家们的必学曲,虽然没有现代派作品的乖张或浪漫派的强度,但是其中错综复杂的声部关系都快让演奏者的手指打结了,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彼得·什霍夫斯基教授曾接触过许多中国的学生,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家的赋格谱面都会用彩色笔把每一个声部都勾勒出来。他表示这种分析方法是很好的,但彩色笔给的是视觉刺激,还需要其他感官的配合才能弹得更好。因此他给出了一个练习方法,能让学生更好地区分和协调这种多声部作品,而不只是盯着一张张七彩斑斓的谱面无从下手。
在近期的一节线上大师课中,教授为一个学生讲解了一首降B大调的赋格。这首三声部的赋格并不复杂,主题旋律非常明确,但是在第21小节开始,主题旋律出现在了中声部,而且旋律音需要双手轮流去弹奏,很容易连不起来失去整体性,甚至被另外两个声部淹没。
教授讲解了他的练习方法——先把最简单的低声部去掉,分别弹奏高声部和中声部,让耳朵听熟两个声部;然后右手用稍弱的力度弹奏高声部,左手弹奏中声部,强调中声部的重要性;接下来回到一开始双手交替配合的指法去弹奏,保持中声部较强力度的同时,也要保证音色和触键连贯性,让听众能分辨出来这是一条完整的旋律;最后再把低声部加在一起练习。
这个练习方法的原理是在视觉刺激外,运用听觉记忆帮助学生弹奏的时候找到着重点,声部越多越需要单独弹完再分组分组地搭配,才能达到区分主次、协调配合的效果,真正弹奏出多声部音乐的奇妙和融合。
彼得·什霍夫斯基简介
波兰最为出色的年轻钢琴家之一
现任波兹南帕德莱夫斯基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
彼得·什霍夫斯基在WaldemarAndrzejewski教授指导下以优异的成绩获得波兹南帕德莱夫斯基音乐学院学士学位。之后顺利考入德国柏林艺术大学继续深造,师从著名钢琴家赖纳·贝克尔(RainerBecker),并于年获得艺术博士学位。
彼得教授参加了许多国内和国外的钢琴比赛,并多次获奖,其中包括勒斯特年轻音乐家国际比赛一等奖、罗马年轻钢琴家国际钢琴比赛一等奖、埃特林根国际钢琴比赛三等奖、波兰比哥什国际钢琴比赛特别奖、《罗马年》国际钢琴比赛三等奖、波兰罗兹第六届舍曼诺夫斯基国际比赛三等奖以及该比赛肖邦乐曲最佳演奏奖、达姆施塔特肖邦欧洲比赛六等奖等等荣誉。除此之外,什霍夫斯基以波兰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华沙的第十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以及有名的英国利兹(Leeds)国际钢琴比赛。
彼得教授应邀参加过许多国际性的重大音乐活动,定期演奏在欧洲和世界最著名的音乐厅,并次同许多国内外的交响乐团合作和演奏。他长期合作的乐团有柏林交响乐团、黎巴嫩国家交响乐团、波兹南爱乐乐团、费罗兹瓦夫爱乐乐团、罗兹爱乐乐团、土伦爱乐乐团、罗门查室内乐团、华沙肖邦大学交响乐团等等乐团。曾于06年3月在上海音乐学院的音乐厅什霍夫斯基先生举行两次以肖邦音乐为曲目的钢琴独奏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