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钢琴 >> 钢琴资源 >> 正文 >> 正文

猜调山歌音乐表现与演奏处理

来源:钢琴 时间:2023/1/26

《猜调》音乐表现与演奏处理

《猜调》是《云南民歌五首》中的第三首。作曲家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构成的主题和缓慢的间插乐句表达YanJiuPingLun·研究评论5YiShuPingJian了聪明机灵、活泼开朗的少数民族青年男女嬉戏的场面。民歌《猜调》流行于云南彝族地区,后来流传到汉族地区,并广为传唱。它的歌词内容是猜谜,一段问谜,下一段答谜,一问一答巧妙机智,演唱风趣、俏皮。

钢琴曲也体现了原来民歌诙谐、机敏、幽默、愉快的音乐情绪。乐曲的结构是带前奏和尾声的三段体曲式:前奏—A—B—C—尾声,前奏(1-5小节),第一段A(第6-16小节)第二段B(第17-28小节),第三段C(第29—37小节),尾声(第38-44小节),D徵调式。建议速度72-88。全曲没有标明连音的音符都要弹成跳音(semprestaccato)。左手的三次滑音(第6、19、30小节)一定要敏捷,1指的音要与右手第一拍的音对齐。

第19-22小节左手的八分音符可用断奏。在第19-22小节、第27-28小节,右手的旋律音在双音或和弦音的上方,要把这个旋律音清楚地弹出来。整首曲子都要注意主旋律和伴奏的音量,让主旋律清晰,左手只起陪衬、烘托的作用。在弹奏时一定要明确旋律音在和弦或双音的最髙音,这样才有可能把这个乐句弹清楚。边唱边弹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右手第9小节第二拍前十六分节奏的指法为2、1、3。

如同这样的指法全曲共有8次。(第10、11、12、32、33、34、35)应尽量保持一致。踏板的运用需谨慎,建议只在三种情况下才能使用:左手三次滑音时;第23-26小节每小节两次;尾声的第38-41小节踏板与左手的和弦同步。

《山歌》音乐表现与演奏处理

《山歌》是《云南民歌五首》中的第四首。在优美略带豪放的旋律中穿插着琶音,把“山歌”的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唱云南山歌时既抒情奔放又细腻缠绵、回声缭绕。整首作品的节奏应宽松一些,自由一些。乐曲分为两大段四个乐句:A—A1—B—B1,G羽调式(建议速度为-)。第一段A(第1-10小节),A1(第11-20小节);第二段B(第21-29小节),B1(第30-39小节)。左右手相互交叉跨越的弹奏共有六次、7小节:前五次是左手跨越右手弹奏;第2、21、22、23、25、26小节,最后一次是右手跨越左手弹奏;第39小节,第20小节可有两种音型次序的分配,指法也有些不同。

一种是按乐谱要求弹奏(有一定的难度);另一种是左右手交替弹奏(较容易)。在《山歌》的第2、12、20、34小节,是乐句间快速的经过片段,要一气呵成。第2、12小节可以渐强,第20、34小节要轻。第15-17小节右手的pp(较弱)要有回声的感觉。第34小节有一个六连音的色彩性和声外音,要朦胧一点,不要太响而破坏旋律。踏板的运用是必须的,这样才能把山歌的特质表现出来。

方法是:首先,跟着左手和弦节拍(如第4、5小节);其次,需要保持时值时(如第3小节);再次,带有华彩性质的琶音时(如第2、12、20、21、34、37、38、39小节);最后,左手有跳音时不能用踏板(如第21、22、23、25、26、30、31、33小节)。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