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周末音乐会中,基因三重奏带领观众了解了贝多芬《钢琴三重奏》Op.1No.3的时代意义,并赏析了其中的第一、第二乐章。本期周末音乐会将继续带领观众赏析第三乐章、第四乐章。让我们通过伟大音乐家贝多芬的艺术创作故事去感受“自由、平等、博爱”。
基因三重奏
聆听《c小调钢琴三重奏》第三乐章、第四乐章
《c小调钢琴三重奏》第三乐章篇幅较小,是一首非常轻快的谐谑曲。在《钢琴三重奏》Op.1的前两首三重奏中,贝多芬将富于戏剧性对比的谐谑曲放置在第三乐章的位置。第三首的第三乐章虽然改为更传统的小步舞曲,但这首“小步舞曲”却丝毫没有优雅、平稳的宫廷舞特征,而更富于讥诮的幽默感和华丽的炫技性,事实上还是一首富于舞曲律动感的谐谑曲。
第四乐章终曲中,贝多芬开创性地使用了最快的急板。在此之前,很少有作曲家会使用“最快的急板”这样的术语作为整个乐章的速度及情绪提示。这也体现出初出茅庐、意气风发的青年贝多芬特立独行的个性和一往无前的勇气。整个乐章几乎一直在冲刺,但在最后却仿佛如一匹奔驰远去的骏马,以渐弱结尾结束全曲——这时的贝多芬已经不屑于廉价的掌声,而是要开创属于他自己的时代了。
贝多芬时代的到来
贝多芬出版于年《钢琴三重奏》Op.1既是他在维也纳出版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他近两年间与海顿、萨利埃里、申克等名家学习的成果展示。老师海顿对学生贝多芬的这三首新作总体持肯定态度,但唯独对这首《c小调钢琴三重奏》颇多微辞,认为在调性布局、结构安排、末乐章弱结束等方面过于离经叛道。
海顿在当时被认为是先锋派,奠定了很多音乐体裁,后人称他为“交响乐之父”“四重奏之父”。这么一位创新者都觉得自己的学生贝多芬太先锋了,可想而知,这首《c小调钢琴三重奏》在当时是有多么的与众不同。尽管没有受到老师的肯定,这首贝多芬作于25岁“离经叛道”的杰作却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它不仅标志着贝多芬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也预示着欧洲音乐全新时代即将到来——依然“向海顿、莫扎特致敬”,但完全属于贝多芬的伟大时代。
钢琴三重奏(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贝多芬纪念碑(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艺术创作究竟是以服务性为第一性,还是以创造性为第一性,这个理念上的分歧一直延续到今天。贝多芬所开创的时代,不再仅仅是为雇主服务,艺术创作的初衷成为了最重要的事情。
今天,当我们重新聆听这部作品时,它充满了古典风格,同时极具传统。所以,今天的“先锋”,可能正是明天的“传统”,忠于艺术,执着开拓,贝多芬确实做到了。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基因三重奏简介:
基因三重奏成立于年3月,由钢琴家张佳林、小提琴家张精冶和大提琴家宋昭组成。三位成员共同生活学习于中央音乐学院的三十余载所缔结的深厚友谊,是创立“基因”三重奏的初衷。自年4月首演以来,基因三重奏在全国各地已举办百余场专场音乐会,同时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国家大剧院等地举办系列讲演活动,推广室内乐经典作品。发行的录音专辑包括:《基因三重奏现场录音》()、《穿越时光》()、《贝多芬、莫扎特、海顿钢琴三重奏》()、《贝多芬“大公”三重奏》()、《超越时代的声音》()。
国家大剧院艺术普及教育部/策划
基因三重奏/演奏
张佳林/导聆
赵诣飞/整理
责编:勾晓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