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钢琴 >> 钢琴发展 >> 正文 >> 正文

海上钢琴师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

来源:钢琴 时间:2024/10/10

一部电影能对人产生的影响,我相信,有足以创造创造奇迹的力量。而《海上钢琴师》,正是这样一部电影,具备这样的力量的电影。

故事只是简单的故事,,一个被遗弃在一艘航轮上的男婴,被好心的黑人烧炉工收养,却又不幸在8岁时因为烧炉工的意外离世成为孤儿。而这时,他的音乐天赋却也展现出来,摸到钢琴既能弹奏优美的旋律,好像是因钢琴而降临的。他一天一天长大,从没有离开过大船半步,只是弹奏钢琴。虽然未曾踏上过陆地,但他的名字早已为大家熟知。

他的朋友—小号手马克斯,也就是讲述这个故事的人,一直劝他下船,以他的才华,一定能功成名就,但是至死都没有踏出这条船,虽然他也曾因为爱情而动摇过,但最终还是放弃了去陆地寻找他心爱的姑娘,而是选择留在船上。直到一声炮响,他和船一起走向毁灭。

只看这个故事梗概,的确不是什么了不得的故事,况且这种事情在现实中也是海市蜃楼。怎么可能会有人一生下来就会弹琴呢?又怎么可能置财富、地位、爱情一切的一切都不顾,只是选择留在海上终生漂泊呢?或许当你看了《thelegendof》,他的眼睛会告诉你答案。

那是一双纯粹的眼睛,天真而无辜的艺术家的眼睛,这双眼睛可以看到他从未去过的小乡村的美,可以看到忧郁的男子心底挥之不去的哀伤往事,可以看到少女脸上散发的朝露般的清纯自然,他可以将一切一切看作是悠扬动听的旋律,却不能看到名誉和财富给他带来的荣华富贵。

在这里还是想写写斗琴这一经典桥段。个人感觉电影还是拍的还是有些过了,尤其是把他的对手杰利刻画得过于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以他的身份背景,一位业已成名、受到很多人追捧的黑人爵士钢琴手,就算德才不相配,也不至低下到连村夫都不如吧?我还是觉得,能够在艺术上有所造诣的人,一定坏不到哪里去,顶多是有点性格上、行为上的瑕疵,但大善大恶上,并不能有大的过失。因此,杰利这个角色,还是有点败笔。

我想是因为导演想以他的极丑来衬托的极美的缘故吧。杰利是当时有着追名逐利的“美国梦”的人一个缩影,而我们的,却是和他截然不同的意中人。

有个特写,身材魁梧杰利镶了钻石的门牙在镁光灯下闪烁光芒,而与之对比的是,热泪满面被他的音乐打动,一点不在意这人是不怀好意上船来踢他的馆。导演想要传达的,我想就是那个简单的道理,越是看上去虚张声势的人,只是穿了一身假虎皮而已,其实内心脆弱到不堪一击。出去斗琴这一段有点过的篇章,电影还是很成功的。

透过我的视角,我始终认为电影最深刻、最想要表达的是关于“选择”的主题。人类社会越是发展,出现的新鲜事物也就越多,这就意味着“乱花渐欲迷人眼”,谁也不敢保证,永远不会受到诱惑,把灵魂一直紧紧锁进心里,不去放逐它,始终呈现真我。因为客观环境就是这样。什么是客观环境?也就是眼中的陆地,他从未踏上过的陆地。陆地,没有尽头,他看不到尽头。

一条条街道,一栋栋高楼,他要怎么在这里找到一所房子,一个女人,然后一个家?而海上就不一样,在海上漂泊,他可以和心爱的钢琴为伴,88个键,很有限,但他却可在这奏出无限的乐章。他爱的,只是这种快乐,这种简单的快乐,这种88个键的无限的快乐。

为了这样的快乐,他宁可放弃一切,哪怕是最后让无数观众为之惋惜的爱情。他只需要踏上陆地,就那一步,如此简单,便能拥有所有俗世定义的美好幸福,甚至流芳千古,他自己也深知这一点。可是他却始终忠于自己的选择,不为任何利益、诱惑而动,坚持做一个纯粹为自我而活的人。

根据佛洛伊德的理论,任由三种境界,本我、自我和超我,,是一个始终活在本我的人吧。他始终追求快乐,回避痛苦,做令他觉得快乐的事情,不在乎规章制度,他会说”去他的爵士乐“,他会说”去他的常规“。是世界上所有坚守自己理想的人的一个缩影。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值得认认真真去观看的电影,相信每个人看完之后都会有所感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9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