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娃下半年就三升四了,真是“弹指一巴掌”啊,转眼间小学阶段居然就过了一半了。
回望这跌跌撞撞的头三年,看着这个懵圈男娃的成长得失,我曾无数次地想:如果从一年级再走一遍,娃和我自己,会不会少走一些弯路,少浪费一些时间,从而多一些乐趣与和谐?
会的,肯定会。
我首先会在这几个大的层面上进行调整:
第一,三门主课要均衡发展,“坚决不偏科”的观念,从一年级就要开始确立。
三门主课一定要全面推进(至少在思想上不要偏科)。
这源于我亲身踩过的坑,由于我家娃英文启蒙比较早,原版听说和阅读搞得比较多,对英文兴致很高,反而看中文书劲头不大。
由于对语文的轻敌,由于对中文阅读的忽视,所以孩子的中文阅读理解一直不咋地,口语词汇既不丰富,表现力也不到位,还导致了数学应用题,经常读题读不懂。
而且阅读能力不行的话,你在一二年级还不容易看出来(因为一二年级题目比较简单)。可一进三年级,问题就全出来了,文言文阅读难,现代文阅读长(篇幅经常是一整版)。
这当然是我的主要责任,仗着是母语环境,加上当时对大语文教材改革也不是很了解,整个一年级就基本上就没搞什么固定的课外阅读。
以致于准备上二年级了,才惊觉不对劲,才开始大规模地加大中文阅读、做阅读理解、预热古诗文,才勉强跟到中上游的水平。
所以,即便你家娃也走英文原版路,但别忽视了看似亲切,实则更难的中文。
仔细分析一下那些书上的英文牛娃实例,其实他们的中文更厉害,在方法上打通了语言学习的任督二脉,真正做到了双语并进。
再往后续阶段看,那些中学学霸,理科状元一样很爱看人文书籍,文科尖子一样数学出色,基本上都是全科皆优的,偏科?不存在的。
而且现在的孩子,很早就懂得给自己贴标签:自己哪些地方厉害,自己哪些科目不喜欢。
不干预不引导的话,这种想法就容易定型。小学生就畏难回避,那中学怎么搞?何况小学上的很多“难”,通过加强练习、调整方法就能解决掉很多。
所以,有优势项目,很好,要坚持;但不能任由短板拖了你的后腿,倦怠了你的冲劲。
第二,体育真是的第四主课,它比我们想象的更加重要。
先不说体育考试分数那些事。
体育好,对小学生的校园生活太重要了。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活动还是比较多的。
如果你爱玩、会玩、有体力玩,那么你就会像个明星一样,身边总聚集着一帮爱玩的孩子,这对孩子的社交能力、自信心建设都很有帮助。
如果孩子平时锻炼得多,体能好,睡眠好,听课学习效率都高很多。这并不是老生常谈,真有体质差的孩子,在刚进小学时,上课老打瞌睡(毕竟一天的运动量不小),在户外晒半个小时就中暑,大型比赛动不动就退赛,这其实很影响孩子,次数多了,别人或许就不爱跟你玩了。
我家娃就是以前玩体育不多,运动协调能力差,技巧学起来慢,体能也一般,加上个子不高大,在体育比赛中就只能老做后备。
上二年级后,我强烈要求爸爸每周带他出去运动,每周的足球课也不准请假,现在体能和技巧好了很多,季节性过敏也少了。
所以,趁着小学这个爱玩、还能玩的阶段多搞体育,有条件的话,兴趣班也给体育项目留个位置,在专业教练的带领下学习一些技巧,积累些赛事经验。
如果家长们能早早做个体育规划,把小学、中考体育达标项目、测试标准等因素都通通统筹考虑进去,让孩子既能在课外快乐的玩耍锻炼,又能顺便考个体育好成绩,那就很完美了。
第三,阅读能力、计算能力、书写能力是整个小学学业上最硬核的3种能力,如果能早点开始就早点开始吧。
读写不分家,只有阅读能力强,才有可能写出好文章,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英文学习。
不信,你看语文各种梯度的考试,难点都会落在阅读与写作上(越往上走越这样,高考试卷一上来就是文本阅读,已经没有纯粹的基础语言题了)。
所以,各个阶段的老师都会跟家长反复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而数学上的会算,与算得快、算得熟练也是两码事,这会直接决定写作业的速度、做卷子的速度,最终影响成绩。
如果低年级的数学老师就强烈要求孩子日常多做1-2页的口算题,别抱怨,好好配合,这是个负责任的老师。
而书写练字这回事,你也会发现老师会从小学一直喊到初中、高中。
因为老师们知道,小学生的写作业磨叽、卷子做不完,初中生的七科作业写到半夜,高中生的龙飞凤舞大扣卷面分,其中都有一个很重要的共同原因:那就是书写。
我家娃从二年级开始,认真地抓课外阅读、口算练习和日常练字以后,可以说效果明显。
所以,如果新生家长觉得小学生学习有点摸不着重点的话,那么请扣紧这3项能力。一个小学的孩子,如果中英文阅读能力强,计算又快又准,还写得一手工整好字,那么他的成绩,不会差的。
从时间线的角度,我以过来人的身份,请新生家长们特别留意以下具体方面:
幼升小暑假:
1、接触一下拼音。
幼小衔接的各科知识究竟该储备到多少?
我觉得,这和家庭规划、学校氛围、孩子接受程度相关,应该没有什么固定标准。
但如果你坚持抱着零基础入学的想法,我还是劝你,至少要把拼音初步的接触一下。
为什么?
因为小一的拼音学习,会是个急活。
在开学前两个月里,老师就会把拼音全部教完,接下来马上进入大量训练。
而拼音和英语一样,孩子不刻意去接触的话,是没有什么概念的,日常生活中当然没有简体汉字和数字来得熟悉。
可英语在公立小一阶段基本上没有要求啊(你英文特别好也看不出,零基础也不影响念书)。
但拼音就不同了,完全没接触,又急着在短时间内要学好的话,孩子和大人就容易焦虑。
当然也有例子说经过大半个学期后能慢慢跟上,但是这两三个月全力陪读拼音的痛苦,你愿意去煎熬一下么?
要知道,小一新生的拦路虎,可并不止拼音一个啊。
2、学一下跳绳。
这一两年关于跳绳的话题很火爆,家长陪练打卡地,大几千块搞一对一培训的,动不动每分钟跳、个的,搞得大家火急火燎的。
其实,家长只要提前针对性地了解一下所处地区、所处学校的要求,上网查看一下国家体测标准,就会对孩子应该达到的水平有所了解。
(当然,如果你处在杭州、广州等拔高标准的地区,或是花样跳绳特色的学校,那没啥好说的,按拔高要求练吧)。
其实小学体育老师说的才是大实话:
“尽管刚入学有些孩子接受程度是会慢一点,但如果每天适当训练,坚持一阵,大部分孩子都能达标,这并不是个太难的事。”
所以,跳绳是重要的,但远没有网上吹得那么吓人。在幼升小暑假里,就当是个亲子运动游戏,先学一学拆解动作,几个、十个、二十个都不要紧,坚持练一阵,都能上来的。
3、多做正面的心理建设。
除了储备一些基础知识之外,做好正面的心理建设是很重要的。
毕竟,刚进小学的各种“难”,并不是真难,而是一种不适应。
而这种不适应,如果多了,又一瞬间全部涌过来:被老师批评了,和同学吵架了,午饭不好吃了,拼音听不懂了,写字太慢了等等,孩子就容易受不了,就把这种抓狂的情绪传递给家长。
多跟孩子讲讲学校、集体、老师、同伴有趣的一面,多讲讲学习带来的积极意义,以及提前熟悉一些学习上的流程和小技巧,这些细节上的提前预知,都能让孩子对校园生活带上些确定的向往,而不是茫然和失落。
家长观点:
在这个关键的暑假里,家长们最好能去做个就读小学的“尽职调查”,越细越好。
课程设置、教材版本、班级人数、作业风格、考试风格、体育要求、学校特色、拓展课程、大小活动的频次等等。
这样心中有谱,即便有问题,处理起来也不慌不忙。那些说家里娃上一年级是完全没什么问题的家长,都是有备而来的。
小学一年级:
1、语文:
上了小学你就会知道,大人们认为最容易的语文,其实才是最耗时间的,各种抄抄写写、好词好句、预习复习。
而新生的状态呢?上课四处张望,拼音模棱两可,汉字歪歪斜斜,抄个家庭作业能磨叽半个钟。
所以在这个阶段,家长一定要耐下性子,勤检查孩子的课内作业,按时按质完成,帮助形成正确的课后学习流程,为提速做准备。
低年级的语文基础,拼的就是态度与勤奋。而基础题扎实了,满分就不远了。
只有顺利地搞定了课内,才会有富余的时间去拓展课外,去读教材延展读物,去读推荐书目,去读文史类故事,去读科普趣闻,去有计划的背诵预热古诗词和小古文,为下阶段更难的语文素养去打基础。
2、数学:
相对于语文超多的书写量,很多孩子更喜欢数学。
低年级的数学确实偏基础,如果孩子的课内知识点和计算速度已经过关,我认为适度往两个方向拓展,没什么不好的。
一是顺着教材进度向前预习,选择合适的教辅分别做基础、提优练习,缓梯度前进,为三年级的分水岭做准备;
二是以开阔数学思维的方向走,多玩些数学游戏,并接触一些相适应的奥数题。
3、英语:
我个人觉得,在这个阶段,英语差距是最大的。
从教材上,有一年级直接上各类原版的,有人教版的,也有三年级起点的教材;
从学校要求上,普通公立一周一节课,不留作业;私立一周五节课,有口语有作业有考试;
从孩子水平上,有的能流利阅读初章书,有的英文字母认不全。
因此我只能说,对于那些认为英语很重要的家庭,小学是个非常重要的积累时期。做得好,不仅能力强、分数高,而且会大大缓解中学的时间压力,而优势科目还会给青春期带来巨大的社交自信。
而小学低年级,正是训练听力、口语、阅读的绝佳输入期,时间多,渠道多,乐趣多,家长陪读压力还小。
可一进三年级,时间明显减少,拼写和语法也上来了(而抄英文跟抄语文一样招孩子嫌弃),某些输入渠道孩子也开始嫌幼稚了,而家长督学的要求却还更重了。
好好珍惜这两年吧,大量的英文儿歌、音频、动画、绘本、桥梁书、章节书、科普词典、桌游等等,一句话:干就完了!
往后走,并不是说就没时间学英语,而是允许你犯错、允许你挑挑拣拣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家长观点:
不少新一家长,会囤积大量的教育讯息,看着孩子的风吹草动而觉得紧张,为自己未能完美地处理好问题而懊丧。
其实,我倒觉得,简单点,就分两个层次去抓就好了。
首先是校内,这包括成绩、纪律、习惯、情绪。
我留意过身边的家长,但凡那些校内成绩中上游,纪律习惯还可以的孩子,父母的焦虑是真要少掉一大半。
所以,老师们看这一点是很透彻的,总跟你说,要先把校内的搞扎实。这是个“生存”问题。
接着才是校外的“发展”问题。
这又分成两个发展方向:
一是各大主科的后续能力素养,比如语文科的文史科普阅读,古诗文的预热与背诵;数学科的思维拓展训练;英文科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
或许,这些在课后做的东西,既花时间,又不会马上体现在惊人的分数上,但它绝对会在初中、高中爆发出来,没有积累的孩子,一时半会根本赶不上。
二是兴趣特长的发展。
这一块,每家的规划和要求都不同,所谓你有钢琴我有舞蹈,你会演讲我会辩论。家长们也就不必四处横向比较,时时论长短,徒增焦虑了。
只要孩子有点兴趣,在体育、艺术、逻辑等几个大类上注意平衡就差不多了。
想爱子爱女成才,不操心、不焦虑那都是骗人的。
特别是时间相对充裕的小学阶段,确实可以做很多爆发力很强的基础性工作,让我们好好拟定自家规划,努力让娃高高兴兴上学去,还学有所成。
注:本文已于年6月3日首发于《金融辣妈》。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