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手型,中国钢琴教育最大的骗局》点击量已超过7万了,留言也数百条,留言中不乏精辟论述。很多专业人士积极发言,大家在争论中学习,在交流中提高,小问题中包含着大学问。
loveme:手型在初学阶段是比较重要的,高抬指也同样。当然“握着鸡蛋”的方法应该与时俱进,在现代钢琴上应该强调放松自然的的手型,走路时手垂在身侧的那个手型是最放松自然的。这一点是被目前的钢琴教育家们所普遍强调的,如果还抱着几百年前的“握着鸡蛋”的理念是不行的。
CATCATCAT:一直强调的手型是“基本手型”,都是为初学者建立的,很正确啊!
在什刹海跳锁舞的袁绍:我是自学的钢琴,现在六七级的曲子能练下来了,最开始手往下塌什么的,后来弹着弹着就不会塌了现在弹音阶手确实有点像卧鸡蛋。
月亮眼:手型其实是为了放松服务的,特别是小孩子,手小又不会发力,经常会有各种奇怪的姿势。这时候强调手型,其实就是让他适应放松的演奏状态。
长亭依旧:手型就像走路一样,一个人就算跑得再怎么快,跳得再怎么高,他一定是以走路为基础的,正确的手型直接决定弹钢琴的音色与流畅度,也许在钢琴难度提高之后看不出来弹琴者的手型,但实际上这手型意识已经融入骨子里了。
毛眼眼的世界:手型很多时候决定速度,握鸡蛋的手型更方便手指快速移动,也只是一种比喻而已,老师们应该强调轻松自然的手型,但是手过大或过小又会有变化。另外指甲剪短肯定是必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手型,而是要避免指甲滑到琴键而影响触键。
xupengrl:手型是入门必学,就像学书法先学握笔一样,但学了很久了还盯着手型不放,偏离音乐性即是方向性的错误。手型反映出小孩的状态:能控制手型的孩子也能控制声音;手型垮的孩子往往弹琴状态松懈,声音不好控制,和弦高音加重更是困难。
百度网友2bff:各有各的道理,只是所站角度不同,重要的是要因人施教,把握好度。自然放松是基础,其余的就是因人出现的毛病而调整。
不爱吃鱼的猫猫:到高级的时候不再纠正手型,音乐处理不同弹奏就不同,弹弱、很弱、强、很强、上跳音、下跳音手型都是不一样的,手型不是一层不变,但对于初学者学的都很简单,科学的手型是练习手指发力的基础。
来自黄岗山百般难描的菩提树:这文章看着就气氛,最近接了几个二手学生,都是不要求手型的,结果弹出来的都是噪音,孩子不会控制音色,强就是砸琴,弱就是虚弱,请问怎么教学能让他们弹出美的音乐?
来自上庸古城虔诚的铁观音:握鸡蛋手型、同音连续换指、大拇指不弹黑键,其实都只是为了方便,并没有硬性的手型要求,更重要的,是应该处理好曲子的表情与意境。
o咸鱼o:我认为手型要求有必要,但是不能说绝对要求握鸡蛋,我小指比较短,弹琴时一用力就折指,刚开始老师一直要求不能折指后来也不咋要求了,后来一直折指,但该弹还是弹,十级该过还是过,这个也是分人,反正对我来说弹钢琴就是一个爱好,自己想怎么弹就怎么弹。
在下剪刀狂魔公主殿下:我一直自己练琴,我从来从来从来没被别人教过,我一直都根据自己手最舒服的感觉弹,我好像没发现有什么不对。
上玄月燕窝:文人相轻,这么大篇幅的文章就是为了彰显自己的“特别”而已。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最后张无忌全忘记了招式,即为圆满。然而,无招的基础是有招。鸡蛋鸭蛋都是基础手型没有错,等你自己有了感觉,你再变。
百度网友dfca:初学者手型最好重视起来,你可以试试手塌下和鸡蛋型弹出来的音色是不是一样,等真的熟练了,其实手也定型了,不会和刚练习一样那么夸张的固定手型姿势。
chendddjjj:重不重要都是眼界问题,说手型不重要不过是目光短浅罢了,往大了说同样是弹钢琴,有些人有成为音乐家的可能,有些人永远只能弹着玩玩,往小了说,同样的曲子,速度上手型规范的也比手型不规范的人弹得要更快,(同水平同要求情况下)老师不要求孩子手型,其实已经放弃了孩子的一些可能了,有得必有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