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钢琴 >> 钢琴发展 >> 正文 >> 正文

海上钢琴师1900三次拒绝下船的背后

来源:钢琴 时间:2022/10/11

4K修复版《海上钢琴师》在国内重映的时候,我跟朋友再一次观看了这部经典影片。即便故事的情节早就十分清楚,可是再次回味时,依旧会被它打动。

在这部电影当中,有人看到了天才钢琴家背后的孤独,有人看到了人性的懦弱,有人看到了理想和现实的碰撞......孤独,选择,欲望等等,每一个点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思。

影片讲的是在年的一艘名叫弗吉尼亚号的游轮上,黑人船工丹尼在头等舱的钢琴上,捡到一个白人弃婴。当时刚好是新世界的开始,于是他给这个孩子取名“”。在船上长大的,拥有无与伦比的钢琴天赋,他用音乐征服了无数人,成为了海上的钢琴家,可他一生从未踏足陆地,最后跟着弗吉尼亚号一起消失在大海之中。

很多人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心中都有一个疑问:他为什么不下船呢?明明有着音乐才华,遇到了心爱的姑娘,如果下船去追寻更广阔的的世界,他应该可以成为世俗意义当中的成功人士,过着不错的生活,可他没有这么做。

后来重温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三次都拒绝下船:比起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学会珍惜当下,遵循内心的选择以及懂得知足才是人生的真谛。而这些,能够给依旧身处迷茫的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然后开始重新思考:人这一生,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一:盲目追求虚无缥缈的“世外桃源”,只是蹉跎了岁月。

“你们陆地上的人,总在寻找不属于你的四季如夏的世外桃源,我想那并不适合我。”当好友麦克斯问他为什么不下船时,他给了这样的回答。“不适合”这三个字里面包含了太多的东西。

首先,他一生从未下过船,不知道陆地是什么样的。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他也是不存在的:没有身份证,没有国籍,没有家庭没有护照,没有在陆地上生活过。所以,他不知道怎么样去面对那种陌生感。

其次,对于他来说,虽然没有踏足陆地,但船上的人来人往当中,无不体现着陆地生活的缩影。那些船上的游客,看似无忧无虑,实则满怀心事。抽烟的贵妇和丈夫不合,偷渡客混进头等舱寻找艳遇,妆都哭花的女子却在跳舞。即便他们此刻在奔远方,但依旧没有办法摆脱内心的迷茫和苦闷。

他们总在追逐那种虚无缥缈的“世外桃源”,却忘记了享受当中的生活,这是所无法接受的。对于他来说,船上的生活是幸福的,有自己爱的音乐,有关心自己的家人朋友,而这些,比那远方的未知更能带来幸福感。

保罗·柯艾略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里说:“我现在还活着。当我吃东西的时候,我就一心一意地吃;走路的时候,我就只管走路;如果我必须打仗,那么这一天和其它任何一天一样,都是我死去的好日子。因为我既不生活在过去里,也不生活在将来中,我所有的仅仅是现在,我只对现在感兴趣。”

一味地追求“诗和远方”,并不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改变,或是驱散我们内心的迷茫和空虚,却会让我们一再忽略当下所拥有的幸福,既辜负了自己,又蹉跎了时光。而那些真正幸福的人,是因为他们不会盲目追求远方,而是享受当下的每一寸时光。

二、做好每个选择,才能活出想要的人生。

影片当中,唯一一次让动过下船的念头,是因为他遇到一个心爱的姑娘。也因此,他的音乐变得温柔起来,多了几分浪漫和深情。后来他录制了唯一一张唱片,想要送给姑娘,但因为从来都没有追求过女孩,这让他有些不知所措,所以直到姑娘下船了,他依旧没敢把唱片送出去。

女孩对也是有好感的,在下船之际,她留下了地址,并邀请他有机会去家里做客,还主动亲吻了的脸颊。

这一举动,让更加坚定了内心的情感。于是他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要下船,去追寻真爱。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跟船上的所有人告别,拿着行李准备下船,可是当走到悬梯的一半时,他突然停住了脚步,身后是自己熟悉的世界,有音乐,有家人;而眼前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纽约,那里有人们跟他说的种种美好以及心爱的姑娘,充满了诱惑,最后他只是怔了怔,脱下帽子一丢,又回到了船上。

当时看到这一幕的我不太明白,既然他爱着姑娘,又有地址,手上还有未送出的唱片,一切都是那么的理所当然,可为什么他又选择回去了呢?

后来才知道,那是他对自己世界的坚守。

在豆瓣上关于这部电影点赞最高的评论是:“我总觉得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因为他的懦弱,懦弱得真实。”

由此看来,很多人将又返回船上的举动,看作是一种懦弱。觉得他固步自封,不敢去面对外面的世界。但在我看来,他那个返回的背影当中,透露着勇气。

对于从未下船的他来说,陆地有太多未知的美好在引诱他,可是当一切近在眼前的时候,他能够抵住这种诱惑,毅然选择坚守自己的世界,在有限的空间里,继续用那八十八个键弹奏自己的人生。

也有人觉得的这个选择很傻,离开这艘船,他极有可能成为名利双收的钢琴家,如果继续待在这里,生活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但在看来,他只不过是选择了一种更加适合自己的人生。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选择”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在哲学上有一个悖论,叫“布里丹之驴效应”,假设有一只完全理性的驴,站在两堆完全一样的干草的中间,这头驴就会饿死——因为它无法选择,到底该吃哪一堆干草。但人和这头驴的区别就在于,现实生活当中,不会遇到完全一样的选择。

但即便是面对完全不一样的选择,我们好像也没有做得很好。就比如找工作前,我们会分析行业前景,发展空间和薪资待遇等等,然后在拿到的offer当中选择一个最好的公司,可是当你正式入职之后却发现,它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有很多地方是你不满意的。

由此可以看出,没有哪一种选择是完美的,它一定是存在一些缺点,而这些缺点常常会使我们后悔做出这个选择。那么要怎么才能降低这种“后悔感”,可以尝试做到以下4点:

了解自己的需求。尽量追求「足够好」,而非「最好」,以满足需求为目标,可以减轻焦虑和压力;精减。人们总担心这样会丧失选择空间,但事实上,放弃多余的选择,反而会改善做出选择的体验;通过可靠的信息源,清楚了解每一个选择的信息,或者它可能带来的后果;降低对选择结果的期望,它有可能不会让你的生活有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在做每个选择的时候,你能够充分的做好考虑,那么结果是不会太差的。就像是电影当中的,虽然他失去了无边辽阔的世界,但却守住了自己的热爱,虽然有些人不太能够理解,可对于他来说,这就是最好的选择。

三、“我无法放弃这艘船,但是我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

在影片当中,弗吉尼亚号即将要炸毁的时候,麦克斯在船上找到了,并极力劝说他下船,可是这一次,他依旧选择拒绝:“我无法放弃这艘船,但是我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对于来说,这不仅仅是一艘船,更是一个家,是承载他所有的热爱和美好的地方。离开了这里,他就什么也不是了。

有人说,是一个生于海,长于海的人,最后能够死于海,或许是他人生最完美的结局了。可是也有人很惋惜,如果他能够来陆地生活,那么应该有一个不错的未来,对此,麦克斯也曾经这样问他:“就一次,为什么不下船去看看?你演奏得像神,人们会为你疯狂。你肯定能赚大钱,然后买个豪宅,娶得贤妻,养群孩子。”

可却表示自己没有办法适应:“城市那么大,有尽头吗?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你明不明白,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没有尽头,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见城市的尽头。”

他一生都在船上,对那里的一切了如指掌。而城市对于他来说,太陌生了,没有尽头,有无数“看不见的东西”,而这些,随时都可能把他推向深渊,这是他所没办法控制的。

影片的最后,在爆炸声中,带着他的音乐和弗吉尼亚号一起沉入茫茫大海之中。很多人对这样的结果表示惋惜,但对于他来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即便是在有限的船上空间里面,也能活出肆意自在的样子。而现实当中的我们,看似处于无边辽阔的世界,却一直被那些“看不见的东西”所束缚。

很多人之所以活得不自在,是因为他们一边蹉跎岁月,一边抱怨生活,没有认真做好每个选择,却总是感叹命运不公,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东西,内心得不到满足,最后一生碌碌无为。

那么怎样才能拒绝诱惑,过自己想要的人生呢?

在《习惯的力量》一书中,作者查尔斯强调,习惯是不能被拔除的,只能被替代。同样的,诱惑是无法被隔绝的,只能被积极的、有价值的的信息和任务挤占。所以以下三个步骤有助于你做到这一点。

1、学会转移视线。当诱惑来了的时候,尝试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事情,让自己不往诱惑那边靠近,你就不会容易被它吸引。

2、给自己分析一下抵挡不住诱惑,将会出现的后果。只有清楚的知道抵制不住诱惑会带来什么可怕的后果,你自然而然就会选择远离一些。

3、如果坚持自己想做的事情,会带来什么样的好处。时刻告诉自己,坚持做自己想做的,有意义的事情,才能够实现人生价值。

现在这个社会,有太多东西诱惑我们,稍不留神,就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罗振宇曾说:有些东西,一旦体验了,欲望的闸门打开了,就很难回去了。

所以,当我们的能力还不能匹配欲望的时候,学会克制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只要兢兢业业做好每一件事情,人生总会越来越好的。

如果当你觉得人生迷茫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妨看看这部电影,或许它能够给你带来一些人生的思考以及启发。最后,愿你我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完一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