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钢琴 >> 钢琴图片 >> 正文 >> 正文

钢琴家与其说感慨战争的残酷,更让人深

来源:钢琴 时间:2024/8/12
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169886.html

《钢琴家》是由真实经历改编而成的电影,这是一个普通人在战争中历尽艰辛死里逃生的故事,只是这个普通人刚好是个音乐家——所以,影片没有造神,男主自身难保,没有“拯救”之类的英雄壮举。

相比于其他同类电影,这部影片一开始就以大轰炸开始,略去了战前人民幸福安乐生活的铺垫。看了影片之后,与其说感慨战争的残酷,更让人深思的是人性。

无论战争或者和平,总有好人和坏人,所以相较于是社会影响人性,更应该是人性影响社会。除此之外,我们习惯性置身事外、自扫门前雪的特点,也会慢慢将我们带入时代的深渊。

以一个波兰犹太人的第一视角展现二战欧洲战区的人民生活,非常震撼。大量的场景去除了环境的绝大多数声音,看的时候感觉自己就是逃亡的主角,紧张得看着身边的犹太人被迫害,很有代入感。

这部电影也不仅是反应德国纳粹残害犹太人,是以一种冷静的时间刻画整个故事。

有犹太警察、同样被德国奴役的波兰人却举报犹太人、对犹太人施加援手的贵族、仍旧在酒馆享乐的上层犹太人、尽己所能帮助犹太人的德国军官。这些多元化的角色,更让人感受到电影的饱满和战争的沉重。

面对这种题材的电影,常常不知道要说些什么。中途看见被从阳台推下去的老人,泪水夺眶而出,心里疯狂地只剩下一个念头,一个声音呐喊着:“为什么?”但现实好像并没有那么多为什么。

看着剧头剧中剧尾钢琴上那双灵活飞舞的双手,从年轻活力到饱经沧桑的骨感、青筋根根凸起,琴声也每个阶段各不相同反应战争各个阶段的不同。在看完全片后再次点开了电影封面海报,终于看清了左上角的是什么,心里真的很难受,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男主无疑是幸运的,那位德国军官或许心中仍保留一丝良知,我并不能因此得出什么关于德国人与犹太人之间的结论。这之间的关系实在是过于复杂,但是这个由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让我得以在今时今日窥见一角二战的残酷面貌,以及知道了这个在战争中发生的,有些浪漫的小小插曲。不忘历史,感恩现在拥有的一切吧。

为了放行被迫屈辱地跳舞,戴上白底蓝色的大卫之星,像牲口一样集中在特定的犹太区域,把坐在轮椅上不能站起来的老人扔下四楼,为了抢夺稀缺的食物,趴在地上舔舐泼在泥巴里的稀粥。

怕被邻居发现躲在隔壁,只能用手虚架在钢琴上演奏。大街上纳粹毫无顾忌随机无目的地杀人,却也有在席皮尔曼濒死之际救了他的德国军官,人性真是复杂。还好有音乐,幸好有音乐,在绝望的日子里仍保留了一点点希望。

最近看过最压抑和窒息的电影,许多片段都让我心揪在一起,后半段一直哭,那一段钢琴真让人心碎。艾德里安的眼神一直很忧郁,后半段因为饥饿缺钙走路不便的感觉有了。他曾经爱的人,也早已是别人的妻子,在这场战争逃亡中每个他遇到的人都是因为钢琴而救助他,军官给他开罐器那一刻我已泪流满面,多么希望他也可以活下来。

艾德里安就是为了这个角色而生的,他的演技,气质,长相,和这个角色融为一体了。

通过钢琴家个人的经历浮沉中去看那段灰暗的历史,半个世纪后的我的心也揪在了一起。二战,对于谁来说都是太残酷的一件事情了。但是也就是在这样惨淡的大背景下,亲情,友情,知遇之恩,人类的一些原始的自然的感情也才能如此别样地熠熠生辉,绚烂夺目。

波兰斯基作为波兰籍犹太裔的导演,把他的经历和对艺术与生命意义的感悟,生存的哲学思考都融入这部影片中了。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也就是电影里的钢琴家吧。正是他的感同身受和全情投入,才让这部电影如此壮阔,悲凉而美丽。

影片像串珠子一样通过一件件事件的叙述描绘将整个事情的滑落不动声色地呈现在大众眼前。.

整部电影没有太多的主观情感,感觉就像是一个旁观者在看着这一切,但是又让人非常有代入感。很难说它给我带来了什么,带来了多大的影响,但目前为止我已经看了很多次,每一次都看成泪人,尽管每次的感悟可能都不尽相同,但都是一样发自内心的震撼。

客观呈现历史应该是导演的初衷,反抗才有尊严显然不是导演想表达的,甚至小提琴手还对自己的咆哮感到有愧。关于几次弹钢琴:战前不顾生死,战中犹太饭店可有可无,躲避小屋心中有琴,无形力量,面对中校无畏生死,战后生命之歌。

谢谢观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