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钢琴 >> 钢琴图片 >> 正文 >> 正文

钢琴家战争中的犹太之殇

来源:钢琴 时间:2023/10/12

《钢琴家》根据波兰犹太作曲家和钢琴家席皮尔曼的自传改编,描写了一个波兰犹太钢琴家在二战期间艰难生存的故事。

一:硝烟之下的命运曲

这部电影的背景是二战时德国闪击波兰。短短的一个月中,波兰全境迅速沦陷。波兰的城池内强势挤入了三十万人,一时间动乱、饥饿、死亡、躁动、紧张……种种不安的气氛笼罩在波兰上空,白色恐怖围绕在每个人身边。就职于波兰电台的钢琴家席皮尔曼与家人被遣送进了集中营。不久,席皮尔曼在好友的帮助下逃离了集中营,同时不断的逃离也随之开始。暴力、压迫、羞辱充斥了他的生活。

战争机器下,席皮尔曼见证了犹太人互相残杀,反抗者被处以极刑。渐渐地,席皮尔曼变得麻木,为了活下去他甚至变卖了自己的钢琴和手表,放弃了身为钢琴家最重要的东西,就像他自己所说“食物比时间更重要”。这位优雅灵动的钢琴家失去了往日自由的灵魂,仅有心中对音乐的向往是他活下去最后的希望。钢琴与战火,平静与逃亡,两极的差异为电影增添了极大的张力。

二:黑暗之中的一缕曙光

影片大部分时间都充斥这压抑的情绪,却也不乏温情。德国进攻之时,席皮尔曼的父亲将一块奶糖切为六份分给家人。这颗甜蜜的糖果成为了一家人“最后的晚餐”,在此之后席皮尔曼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家人。这份甜蜜也在席皮尔曼逃亡路上给了他莫大的支撑。

影片最经典的一幕是在结尾处,躲在阁楼中的席皮尔曼被半夜撬罐头的德国军官霍森菲尔发现,这位军官并没有将他暴力押送到集中营,而是安静的听他弹完了一曲《G小调第一叙事曲》。一段钢琴曲抚慰了席皮尔曼因奔波流离而千疮百孔的心,抚慰了霍森菲尔因征战而疲惫不堪的心,也抚慰了观影人压抑的心情。

人在面对未知是最是渺小,在这场战争中席皮尔曼被迫向前,战火催促他不断逃离,朋友的帮助使他一次次绝处逢生。他是无数战争绝望者的缩影,幸于在硝烟中活下来,不幸于见证了一场又一场悲剧。

三:于无声之处听惊雷

战争可以摧毁一座城池,却无法毁灭璀璨的艺术;战争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肉体,却无法毁灭美好的心灵;战争可以摧毁一个国家,却无法摧毁坚定的灵魂。二战种族清洗中,纳粹屠杀了近六百万犹太人。同一时期,无数鲜活的生命丧生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刺刀之下。历史总是这般相似,不分国度;人性也总是这般相似,不分种族。

《钢琴家》这部电影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触动人心的战争场景,镜头下的真诚感动着镜头外的每一个观者。一幅犹太人的受难图,启发着观众对人性、对战争、对生命更为深刻的思考。也启示我们面对黑暗与邪恶,唯有勠力反抗,才能将其战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