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音乐天堂,人们眼中的奥地利应该是弹着钢琴曲,唱着交响乐的形象。但其实,奥地利还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艺术和工业两手都抓,两手都硬。即使许多领域都没有涉足,但是他们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把已有的部分做大做强。
领先的技术优势
奥地利之所以经历了二战中能迅速地恢复元气,是因为它懂得吸收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才,钻研技术,发展工业化,他们生产的汽车发动机被装在了德国制造的汽车上,木材制造业发达的原因也是如此。
可持续发展战略
注重可持续发展,这已经是全世界的共识,奥地利很早就从理念、政策措施、人员素质等诸多方面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一开始,就为践行“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制定了非常现实、具体的目标,把环保产品研发及低碳生产看作是一场“新的工业革命”。
奥地利国家虽小,如同弹丸之地,但却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近5万欧元。人类发展指数高达0.,长年居于世界发达国家前25强,是世界上最发达富裕国家之一。
注重文化底蕴培养和教育
奥地利重视并善于通过文化,展现其民族文化的魅力和亲和力,提高本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确立了其世界文化强国的地位。
维也纳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
奥地利凭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名人辈出等得天独厚的条件,打造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萨尔茨堡艺术节等在世界上影响很大的文化品牌;以及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维也纳爱乐乐团、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等一批世界一流的艺术机构。
萨尔茨堡国际音乐节
在维也纳市中心建设了占地9万平方米的世界最大的文化区之——维也纳博物馆区,集中了建筑、绘画、音乐、舞蹈、戏剧、文学、时尚、新媒体等各门类的艺术机构。
维也纳博物馆区俯视
这些文化品牌的共同特点是都有悠久的历史,并顺应时代的发展,将继承传统文化与表现时代特色相结合,焕发出新的活力。其展示的主要是本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精华。
奥地利十分重视文化创新,对一些新兴的艺术形式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其文化政策明确指出,社会需要文化人士的智慧和创造力,国家有义务赞助各种艺术流派,在赞助中特别要重视艺术的多样化。
维也纳分离派作品
奥地利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这一产业在奥地利经济中已占有重要地位。据统计,奥地利1/10的企业是文化创意企业,文化创意行业的增长率高于其他经济行业,总产值为万欧元,占全国经济的3.5%,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4%。
近年来,奥地利文化创意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增长率达6%,就业人数增长3%,均高于整体经济。
在世界范围内,奥地利属于文化创意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以创意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计算,奥地利在欧盟27国中排名第九;在文化创意产业就业增长率排名中,奥地利有6个地区位居欧洲前列。
奥地利36%的创意企业将产品或者服务出口到国外,主要是设计业、软件和游戏行业、音乐与图书业的相关企业。
农业
奥地利已经成为全球空气质量和水体质量最好国家,奥地利有机食品也是是全球最受欢迎的高档消费品牌。
奥地利有机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启蒙、发展、增长和全面平稳发展四个阶段:
年,鲁道夫·施泰纳开设“农业发展的社会科学基础”课程,开始了有机农业的研究;
年,奥地利开始了有机农业的生产;
年,出现了第一个有机农业合作组织;年,成立了奥地利最大的有机农业农民协会—Ernte;年,制定了有机农作物生产标准;年,编写了有机食品生产标准法典—ACA(AustriaCodexAlimentarius),这比欧盟有机农业法案还早;
年,奥地利的有机食品已经在超市销售。
20世纪90年代,由于政府的支持,奥地利有机农业发展迅猛。年,有机农业生产农户为家,年激增为家,年达到家,有机农业农户数和有机农业种植面积比例都在欧盟排在首位。
且目前奥地利近10%的农产品都通过了有机认证,这在欧盟国家中所占比率最高。
汽车制造
奥地利汽车产业历史悠久。年前,奥地利人西格弗里德·马库斯(SiegfriedMarkus)是汽车的发明者之一;年前后,维也纳格赖夫(Grf)兄弟发明了首辆带前置发动机的汽车;年,奥地利斯太尔(Steyr)公司将首辆空气动力学汽车推向市场;此外,人们对保时捷和大众甲壳虫之父——奥地利人费迪南·保时捷(FerdinandPorsche)也并不陌生。
费迪南·亚历山大·保时捷
根据奥地利国家投资促进局(ABA)的数据,奥地利汽车制造及零部件行业共有余家企业,年总产值约亿欧元。加上关联行业,总就业人数近37万人,保障了奥地利约1/9的工作岗位。
自年以来奥地利已生产汽车万辆。过去25年奥地利汽车领域吸引的投资已超过78亿欧元。
根据奥地利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和维也纳科技大学联合发布的研究报告,奥地利汽车整车制造业年产值约占世界总量的1.5%;汽车零部件工业年产值约占世界总量的2%。
其中,奥地利制造的内燃机和电力电子设备的世界市场份额均达到2.3%,电动机为1.8%,变速器为1.4%。时至今日,世界级的汽车品牌中几乎均配备有奥地利生产的零部件。
环保
奥地利每年的环保投资占国民生产总额的3%。与其他欧盟国家相比,对垃圾处理和化学工业,有极为严格的排放标准。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非常谨慎。奥地利人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小学开设环保课。
徜徉维也纳街头,常能发现排放整齐的6种不同颜色盖子的垃圾桶;漫步居民门前,还能看到2种不同颜色盖子的垃圾桶。
别看垃圾桶盖子颜色多,但统一规划设计的桶身图案与颜色、文字说明等标识,让人一眼就能识别出每个垃圾桶对应的不同垃圾:纸张、电池、金属、塑料、易拉罐、浅色玻璃、深色玻璃、生物垃圾等。它引导人们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也方便垃圾焚烧厂进一步回收处理。棕色:生物类垃圾;蓝色:金属类垃圾;黄色:塑料类垃圾;红色:纸张类垃圾;白色:浅色玻璃垃圾;绿色:深色玻璃垃圾。
维也纳从年开始制定的环境保护十年规划,其中关于大气保护的减排项目计划到年减排多万吨二氧化碳,结果在6年提前达标。萨尔斯堡州境内的克里默尔瀑布被保留作为旅游景点,没被建成水电站,是发展服从于环保的另一有力例证。
奥地利森林覆盖率占国土总面积的47%左右,但依据相关政策规定,养护森林者每砍一棵树就必须补种一棵,以维持生态平衡。从这一细节,不难看出奥地利对环保的重视。环保在奥地利人生活细节方面也多有体现,让人感受到良好的环保习惯对建立节约型环保社会的促进作用。
看完本文,你是否对奥地利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一件件案例,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奥地利这些年来的变化与发达程度,希望这个国家越来越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