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让孩子学钢琴的现状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从小开始学钢琴,一年学费万把块,还咬了牙买了几万块钱的钢琴,陪着孩子一起学习,颇有砸锅卖铁之势。
因此很多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就产生了,其中最典型的一个问题就是:可以买电钢琴代替真钢琴学习吗?用电钢也能学好钢琴吧?
这个问题其实包含了一层意思:钢琴那么贵,电钢差不多又便宜,选电钢不行吗?
从而引申出了一个国内孩子学琴的现状:学习钢琴的费用,对于很多普通家庭来说,是有一定的负担的。因此家长不得不预先考虑好可能的经济风险:钱花了,钢琴买了,孩子没学成,不喜欢,怎么办?这钱不是浪费了吗?
比起考虑怎么引导孩子喜欢音乐,爱上钢琴,家长们更倾向于考虑要不要买钢琴、报钢琴课,因为一台钢琴确实是要好几万块钱的。
而另一边,朋友圈的其他家长们还在打卡各种自家娃学琴的视频,有弹得很棒的,也有学的一般般的。这些朋友圈无形地释放出了一个讯息:学钢琴已经是现代家庭孩子成长的标配了。这些信息刺激着家长们的神经,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已经落后了一大截,焦虑地思考着赶紧把兴趣班报上,却来不及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学钢琴真正的意义在哪里。
我有一个朋友,女儿目前6岁,正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她女儿每周要上如下的课程:画画课,钢琴课,舞蹈课,小主持人课,写字课(预备上小学),还有趣味运动课和大脑智力开发之类的课程。工作日的时候,课基本安排在晚上,由她下班后急忙赶回家,再带娃到培训机构上课。
每次家庭行程稍微有些变动,调课就是一件令她非常痛苦的事情。调了这门课,另一门就冲突了,也要跟着调。如果是老师方面有事情要调课,结果只能是哪天都插不进时间上课,只能请假一周。
她丈夫劝他,有没有一些课是可以取消不上的?这样孩子累,你也累。她也思考过这个问题,得出的结果是:不行啊,大家都在学这些科目,不学以后落后别人了怎么办?
确实,学习钢琴的趋势在大部分的教育环境下已经变得有些盲从了,所以才滋生了一些极为不健康情况。以钢琴领域为例:老师只带考级,不注重培养孩子的乐感和乐理能力;家长只要求考级,也从不在意孩子是否喜欢音乐,是否学会与音乐作伴;孩子考过了10级,钢琴突然之间在他们的世界里变得毫无意义,是啊,考过十级了,钢琴对我来说还有什么意义继续学习呢?
但我们不妨冷静下来,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如果我们一开始就选择了对的初衷,找到了积极的目标,而不是盲目跟随潮流,学习音乐这条路是不是会更好走?孩子最终是不是能够享受自己玩音乐的过程,钢琴则成为了陪伴他一生的伙伴?
初心,会影响你在决策和执行一项事物过程中的一举一动;而摆正积极的初心,学琴之路不仅变得愉快轻松,能学到的东西也会大大的不同。
让孩子学习钢琴,三个思路帮你找到对的初心
试想一下两种情况:
1,每天逼着孩子学钢琴,可孩子内心很排斥,家长一没盯着,就会偷懒。
2,孩子通过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因此开始喜欢上钢琴,听到喜欢的歌,会试着去钢琴上叮叮咚咚地敲出来,虽然只是一条简单的旋律,但是他很开心。
相信这不难去做选择,可为什么最后我们总是走上了逼孩子练琴的道路呢?
这就需要你调整心态,从对的角度去引导孩子。这里提供几个思路,让你能更好地为孩子学习钢琴成长的道路做选择。
心态1:只要对孩子是好的,无所谓学习价格贵不贵。
不得不承认的是,学习钢琴艺术,本身就是一件比较昂贵的事情。如果想学好,预算必须充足。在便宜的机构和便宜的钢琴老师里,找到好的老师真的很难,定价本身就是老师水平的门面,如果希望孩子能爱上钢琴,一位有爱心、了解儿童语言、专业水平上乘、熟悉教育学心理学的老师会是好的首选,但这样的老师一定有与之匹配的价格。
心态2:一个成功的人生,是只专注于很少的几件事。
郎朗除了弹钢琴,他画得了一手好画吗?一位出名的社会学研究者,他们会用自己充足的粉丝流量去讨论娱乐新闻吗?不得不承认,成功的人,是因为他们专注于很少的几件事。如果孩子喜欢音乐和钢琴,你也想让他在这条路上走得越来越好,就请放弃其他孩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课程,把这些金钱和时间省出来,其实你会发现学钢琴压力不会很大。其实大部分的家庭,都是能够支付得起钢琴的费用的,他们支付不起的,是那颗想让孩子什么都学的心。
心态3:现在拔苗助长获得的能力,都是本来以后自然而然会有的能力
我们回想一下,历年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的很多神童,不过是提前学会了很多大人的知识而已,且很多孩子都是在刻意的训练下背住了哪些内容。那些能背出唐诗三百首、四书五经的孩子,他们真的懂这些内容吗?他们真的能够感同身受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离别愁绪吗?真的能领略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风情吗?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慢是必要的,我们自以为是的正常进度,其实很多时候是不健康的。不怕孩子学得慢,就怕伤仲永。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