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钢琴 >> 钢琴介绍 >> 正文 >> 正文

钢琴演奏中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奏鸣曲

来源:钢琴 时间:2022/8/26

由于谱例清晰度等原因,本文中谱例请私信正步音乐教育获取。

贝多芬的音乐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挑战命运的力量,从他用痛苦换来欢乐中我们就可以体验到一种非同寻常的超脱震撼力。

贝多芬是一个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乐派大成者,他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创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思想,通过精湛的艺术手法,加强了作品的渲染力,将欧洲古典乐派推向新的高峰,并开辟了浪漫主义乐派的个性解放新方向。下面以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为例,为大家分析讲解。

一、《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

第一乐章曲式的结构要复杂得多,势必导致作品的弹奏技巧难度要大得多,首先引子,速度比较缓慢,之所以缓慢,意在所蕴涵的思想情感,即表现极其沉重的悲痛之情。

为了能把握好八分音符的小拍子律动,建议大家心里数着八分音符,因为音乐的“缓慢”所以才将4/4拍数成8/8拍,贝多芬以类似“送葬”的行进步伐,表达着极其沉重的心情,并非表现无病呻吟,这一点,从第5小节上了“板”以后的节奏中,就可以体现出来,

从十六分音符的附点节奏、三十二分音符的弱起节奏中,从强弱反差极大的表情要求中,表现了贝多芬想要表达的沉重的心情和满含着心中压制不住的愤怒,同时沉重和愤怒,也是为了更好的引出呈示部中所表现的势不可挡。

之所以形容这首作品的呈示部为势不可挡,是因为呈示部整体的节拍律动突现的呈现出不折不挠的抗争精神,为了使整个乐章的节奏律动不丧失统一性,不会因为“Grave”的一再插入,导致时快时慢,

主题部分贝多芬为其配置了八度不断反复的伴奏音型,在16小节中,又接连两次“来回跑”了高达两个八度的音阶,就像是为出征战士助阵的“隆隆”军鼓声。

第17小节开始的连接段,因它所衬托的加了“sf”的属音,犹如“冲啊!”的叫喊声,使音乐更富有了战斗号召力,出现了一种富于对比性的较为活泼的伴奏音型,用这样的音乐向人们表明,此刻的他别提有多么的激动。

第41小节开始的副部,进入同名小调,出现了主题中没有的两种装饰音,每每在高声区“歌唱”时,总是紧接在低声区的“引子”后面,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形成戏剧性的对比,更主要是让音乐具有令人产生同情心的魅力,在于通过“男、女”之间的对话形式,表现出他们存在不同的“观点”,又不给这样的对话以任何的“喘息”机会,从而造成一种紧迫感。

贝多芬将一个完整的和弦“拆开”后,分别安排在两个声部中,采用了“配器”的方法,营造出一个让人感到虽稳定却不安定的意境氛围,组成了“稳定的低声部长音”+“不稳定的中声部重复双音”,使副部充满矛盾的音乐形象与主部的“英勇杀敌”,形成鲜明的戏剧性对比。

第79小节开始的“结尾”,进入到了降E大调,贝多芬让两个内声部以“跃跃欲试的运动形态结伴而行,将两个外声部的旋律作反向音阶进行,为了增强这样一种精神的感召力,贝多芬又特地添加了一个“尾巴”,使整个呈示部的“势不可挡”的活力有始有终,音乐立刻呈现出令人鼓舞的精神面貌。

无论是展开部中的“冲突”,还是再现部中的“决斗”,进入展开部前,再一次出现的被压缩了的“引子”,从幻想中的“反抗”又回到现实中的“送葬”路上,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安排,都是因为心中积压的“悲愤”越是深厚、浓烈,其反弹出来的力量就越发强烈。

尽管,这首作品表现的是强烈的革命精神,但在演奏时也不能发出类似“打、砸、抢”的声音,而要通过音响表达出我们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二、《悲怆奏鸣曲》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非常富有歌唱性,就好像歌剧中的男女二重唱,因为,从如此悠扬、绵绵的音乐中,从富有立体感的多声部织体中,又仿佛意识到只有模仿管弦乐器的演奏,见到了熟悉的乐队“总谱”,

但是,歌剧中任何一种演唱形式都是由乐队进行伴奏的,才能将作品中的深切情意如实地表现出来。因此,将它比作歌剧中的男女声二重唱,对如何理解“富有立体感的多声部织体”,毫无疑问更有帮助,

要达到这样的技巧高度,需要演奏者“身兼多职”——歌剧指挥、男女歌唱演员、多种乐器的演奏员,从主题一共出现三次来看,遇到这样的慢板乐章掌握速度显得很有必要,这个乐章显然是由三个乐段组成,前面两段都有一个近似副题的插部,而第三段则有一个尾声。

对于听众来说,需要我们通过音响在速度或力度上的变化才能感受得到这样的变化,因为歌唱性强的旋律往往乐句很长,在乐谱上是具有“能见度的,之所以要提一下分句,是不能盲从地根据音符上面的“弧线”作出判断,如主题在“歌唱”到第3小节时,旋律明明还要往第4小节的长音上“走’’,但弧线却断了,情绪也由渐强突然变弱,这是歌剧演唱中最富有戏剧性表现的一种手段,意味着“声断气不断,在不同的人员进入演奏状态时,

要提前做好“角色转换的准备,如第8小节,既要让“男声的演唱有结束感,又要让人听到中声部有一个“过门,还要让人能预感到下一小节将要换“角色演唱了,在情绪的转换和力度张弛的变化上,要掌握好艺术表现的分寸,如第37小节,音乐所表现的情绪由pp开始,通过cresc和三个sf,达到ff后又很快地变为fp,在贝多芬音乐中情绪如此富有戏剧性的变化是很常见的。

三、《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采用的是回旋曲形式,在生活中贝多芬想告诉大家,虽然会品尝到各种各样的“甜,但与之相伴的却经常是焦虑,从反复出现的主题音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焦虑,比如,分割的比较零碎的旋律片段,就好象是人在抽泣状态中的那种倾诉,同时又采用了运动形态的伴奏音型,使音乐演奏出来跟加具有令人不安的氛围。

从第18小节开始转到大调的连接段,在7小节的连接段中,由惊喜带来的甜美,在此后12小节的副题和7小节的“补充”中,充盈着“满心欢喜,接着的“合唱’’,音乐显得那样的幸福,到第79小节开始的近似三声中部的“歌谣,由于转到了降A大调并以复调(反向进行)的方式歌唱,从“安详”中又透出一种满足感,到第99小节进入“变奏后,音乐显得“沾沾自喜”,转回原小调时,音乐便由“窃窃自喜逐渐发展为“狂喜”。

但作品最后的“终止”告诉我们,贝多芬的内心再《悲怆》,依然充满着乐观、积极向上、鼓舞人的精神力量。正因为如此,他的音乐世代流传、永放光芒。谱例清晰度等原因《悲怆奏鸣曲》谱例请私信。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4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