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践证明,儿童钢琴教育成功与否与儿童的情绪智力的开发成长过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又互相促进的。
1、钢琴教育与儿童情感认知及表达能力的关系。
认知自己的情绪,这是情绪智能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一个不能认知自己情绪的人,只能淹没在感情的汹涌急流中,而儿童在学习钢琴演奏技能中,通过视觉识别乐谱的符号来读取音乐元素的信息,进行弹奏,感受到作品的音乐语言,作品所表达情绪的起伏变化,使其内心产生情绪体验,对所演奏的作品作出情绪上的判断,如愉悦、安静、活泼、愤怒等,这是一种不断自我认知过程。同时,对自己弹奏的声音进行分析、判断、调整,使其更加完美。
儿童对作品情感的表达,是儿童内心的感受转为外部表现,这种表现不单是作品音响的再现,而且也是不断认知、感受作品所表达出的情感,以及不断转化为自我情感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两者之间产生共鸣的过程,如果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儿童就能不断认知并调适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的情感层次丰富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钢琴教育大大启迪了儿童的情绪智力,开发了孩子的潜有的情绪智商。
2、儿童钢琴教育对孩子情绪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
钢琴演奏是一个复杂、综合的心理活动过程,是脑力、心力、运动力的有机统一。无论对各种知觉的协调还是音乐智力活动都离不开生理调节功能,心理控制。
儿童弹奏时需要根据钢琴音乐的要求,内心的感受来控制,如手指、手腕、手臂的运动,踏板的运用,脚的动作,以及脚与手的配合,使自己身体动作灵活、自然、协调,运用不同的触键法来表现作品的音色、强弱、层次、情绪、意境等,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情绪状态,用内心的音乐体验,将乐谱上音乐的乐句、乐段组织成一个整体,把内心的音乐想象表达出来。
同时,钢琴演奏也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表演艺术,需要每天根据课上的要求,针对技术上的难题,全神贯注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认真看谱,反复练习,在练习中不断地聆听,感受音乐,分析自己的弹奏方法。如旋律、节奏是否准确,音色是否优美,声部是否和谐,与自己记忆中的音乐(内心音乐)是否一致,学习的过程中是一个学习者对自已的情绪自我集中、自我控制、自我调整的过程,只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才能达到完善的境界。所以,儿童钢琴演奏是一门练习控制情绪的艺术,坚持不懈日常的严格的训练,就能使儿童注意对自我感情的调控,妥善调适自己感情和行为。
从更深一层意思上说,儿童是正在发展的人,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尚在初级阶段,依赖性较强,虽然他的语言能力、身体活动能力较发达,感觉能力进一步发展并逐渐成熟,对注意力的调节能力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熟起来,但由此也带来注意力易转移,控制力、毅力较差,而儿童钢琴教育就能提高孩子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与意志力的锻炼起到积极效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