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学琴时,老师就会告诉你,学钢琴需要固定每周上一次课。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个“每周一次”的频率时常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打折扣。
这对孩子学琴是非常有害的。从家长的角度来看,请假往往是出于以下四种情况。
(情况一)
家长:“老师,我们家孩子曲子到现在还没练熟,我们再练一周再去上课吧,这周请假可以吗?”
分析:
首先,家长听到的“不熟”,这只是表面现象。但为什么会不熟呢?如果是没有掌握方法,老师会在上课的时候给予指点,根据问题所在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如果的确碰到困难了,那更应该总结困难后去老师那里寻求帮助。
由于每个孩子的生理结构(尤其是手部)以及心理状况都有所不同,因此即便是看似相同的外在表象,也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
各位家长一定要记住:去上课,学新课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解决现有的问题!
(情况二)
家长:“老师,我家孩子这周状态不好。他不肯练,我让他下周再来上课吧,这周就请假好吗?”
分析:
遇到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因为:孩子遇到技术难点了,或对曲子有心理上的抵触。也可能是孩子进入了倦怠或是瓶颈期。如果这时候,家长选择“顺从孩子的意愿”,不进行鼓励或者给予一个明确的表态,那只会增长孩子的惰性,或是助长了孩子的“畏难情绪”。
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后,老师会根据他的心理状况,迅速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不动声色地帮助小朋友克服难关。家长应该和老师提前沟通,反映探讨孩子的问题所在,并配合老师的教学计划帮助孩子度过难关。
(情况三)
家长:“老师,这周孩子作业多,他没时间练,还没练好,您看我们这周请假一次好吗?”
分析:
这也是学琴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状况。显然,这是由于孩子没有安排好作业和练琴之间的时间,而家长也没有适时地进行帮助协调所产生的结果。
在这种练习不充分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在上课前和老师联系一下,告知状况。老师会根据情况调整课堂上授课内容的比重,例如适当减少弹奏的新课内容,多进行一些乐理或是听力的辅助教学,让孩子更加科学、合理地接受新的知识。
(情况四)
家长:“老师,我们这周要去参加活动,钢琴课就请假一次吧。”
分析:
其实这么一请假,是给了孩子一个心理暗示:“娱乐比学琴重要”。尤其对于10岁以下的儿童而言,他们一些观念以及想法的形成,与周围环境,也就是家长,老师以及身边的一些朋友有密切关系。如果在学琴这件事上,家长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重视,例如周末的娱乐活动可以排挤“学琴”这件事,那么孩子会从家长的行为中探测出:“学琴是可以随意请假的,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一旦让孩子形成了这样的想法,那以后无论家长软硬兼施地让孩子重视学琴,认真练琴,都很难再起到效果。
其实,推荐的做法是尽量把课上完后再去活动,或者跟老师商量把课程提前进行,把活动的时间错开。如果为此耽误了一个课时,导致后一周在练琴时没有新的目标,光是炒冷饭,按老办法练老内容,也会对孩子的进度产生不利的影响。
学琴并非易事,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及努力。哪个学琴孩子的路上没有血泪史?哪个成功考到十级的孩子没有感受过学琴路上的心酸?钢琴家朗朗热爱钢琴,爱得发狂,但他小时候也曾对严厉要求他的父亲说过:“我恨你。我再也不会练琴了。”学琴路上的艰辛困苦,遇到瓶颈或是进入倦怠期,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其实,我们也是通过学琴,来学习一种精神。“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学琴不只是学琴,更多的是感悟不同的道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