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会有这个困惑,学习钢琴手型很重要吗?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4岁左右就开始学钢琴了,他们的手还是软软的,你让他立起来,可能坚持不到2分钟就塌下去了。这是很正常的事,就像我们小时候握笔写字一样,手指没力,所以就会握到差不多笔尖那里去了。
小孩子那么小学钢琴本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并不是所以小孩都像我语音里的那孩子一样,练到手指疼都不愿放弃的,相反很多孩子可能会出现厌学的情绪,这时候老师和家长就要好好沟通。我还是非常赞成学钢琴手型很重要这个观点的。
但是小孩刚入门的时候,不能刻意的要求手型,我们要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手要保持放松,弹琴的时候,没有多余的身体的力量参与到触键,特别重要的是指尖要立起来,但是有些孩子指尖站起来了,肩膀竖起来了,硬绷绷的,因为孩子小他们并不会知道什么是放松,这时候老师就要适当的去压压他的肩膀,要让孩子从接触中知道什么是放松。只要把握住这个底线,小孩子前两年的手型就练不错,音乐的感觉再培养出来。那么,孩子以后的进步是非常快的。
在我们教学中有个叫“握鸡蛋型”的手型。网上也有很多人在批评这个,说什么握鸡蛋型,那手指太短这个型就不能五个手指都触键了,或者这个手型会造成手部紧张。
“握鸡蛋型”是一种基本手型。并不意味着不可变,并不意味着要维持手型就要紧张,注重手型就不注重音乐。同样是“握鸡蛋型”,有些人手腕高一点,有些人手腕低一点。弹音阶和琶音时,教“握鸡蛋型”的老师也鼓励学生手腕上下移动,左右移动。弹8度,9度或10度和弦时,手掌当然要张开。没有中国老师会主张这时候还要“握鸡蛋”。“握鸡蛋”是一种比喻,正是“握鸡蛋型”可以很容易适应乐曲的要求作出各种变化:例如弹音阶和琶音时,拇指要从中指下面过去;弹大和弦时,手掌张开;弹一个单音又要很强,只用一个中指,其他手指自然收拢。“握鸡蛋型”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能弹得好听,将来弹很难的曲子也能弹得轻松自如。
选自《的博客》
我评:入门的钢琴教学中,还是需要一些方法,包括手型与放松,手指站立等问题,但是不能过于重视。入门时期狠抓手型,很容易忽视识谱这个真正的核心问题。到了高一点的程度,实际上就不存在手型问题了。
手型,中国钢琴教育最大的骗局
讨论:弹钢琴,手型是骗局还是基本方法
关于钢琴教学中手型问题的讨论
讨论:别让手型成为钢琴学习的桎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