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毓婵
编辑
杨轩
暑假里,孩子们脱下统一的校服,度过了截然不同的夏天。有的远赴海外,在全英文环境里读夏季学校;有的在野外,自己动手搭建木屋和小水坝;更多一些孩子在学习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特长;最多的人,依然在读补习班……
在暑期中,家长们花三五千非常普遍,上万的也不在少数。以至于有这么一句话,叫“最大韭菜不是股民,是家长。”
不同的暑假经历,对孩子究竟会产生何种影响?是确有效用,还是打了水漂?36氪试图从孩子的视角找到答案,最终描摹了4个不同的夏天故事。
而答案,并不那么简单。
1短暂地过上向往的生活
巴卓尔11岁
夏天怎么过:参加美式夏令营,学习马术、高尔夫、足球、躲避球、游泳,认识自然;学习泰拳
夏令营花销:元人民币
巴卓尔对暑假迫不及待。新疆的小学放假早,他早早就准备好行装,订好了一个人飞来上海的机票。
巴卓尔盼望的,是跟另外多个孩子在暴晒的阳光下完成了一周马术、高尔夫、足球、躲避球、游泳的学习。一周之后,他肤色有了很大的变化。用营地老师的话来说,就是“白巧克力变成了黑巧克力”。
“我希望暑假能多参加一些夏令营,在家宅着没意思。“巴卓尔说。他正是疯玩不知道累的年纪,学校里积攒的压力在这里有了发泄的出口。
这个11岁的锡伯族男孩已经在游美度过了两年暑假。游美的上海营地位于青浦区,面积达多亩,由高尔夫球场改造而来,草坪平整,视野开阔。这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并不多见。
巴卓尔参加的夏令营主要是在户外玩耍
当然,巴卓尔是和自己同班同学们不太一样的那个。
“我喜欢看《飞出个未来》、《幻灭》这些美国动画片,但是全班找不到一个能跟我讨论的人,大家都没听说过。“巴卓尔通过看动画片产生了对那种生活的向往,但住在维吾尔族聚居区,他的很多问题没人能回答。
“儿子问我,动画片里说的嘎嘎球是什么?我根本回答不了。“巴卓尔的妈妈说。直到她在游美夏令营的招生广告上又看到了这三个字。她很激动,拿给巴卓尔看。几张照片上,“外教带着孩子们玩嘎嘎球,每个人都笑得很开心。”
巴卓尔的妈妈45岁,是一名公务员,也是一位单亲妈妈。她从来没有过海外的工作或生活经历,具体什么是“美式营地”——即让孩子在户外集体活动,通过有目的地玩耍,培养独立能力和协作精神——其实她也讲不太明白。大部分中国70、80后家长在青年时期从未听说过这一概念。
在市场双方信息极度不对等的时候,消费者往往会尽自己所能去追求更高端的产品——如果不知道买什么,就买最贵的。而游美就是那个“最贵的”。除了高尔夫球场改造的高端场地,游美的其他配置也都走高端风格——师生比例1:4,中外教比例1:1,创始团队中有两名外籍人士,一个是国际营地协会(ICF)秘书长,一个是美国童子军鹰级成员。
高配置带来高定价,游美的收费标准是一周元人民币,双周翻倍。
在确认对方可以接机后,巴卓尔一个人来了上海。第二年再报名时,虽然游美夏令营除了上海还有千岛湖等三个场地可选,但巴卓尔还是决定故地重游。
少年的想法都很纯粹,就是因为留恋老师。巴卓尔第一年来上海时迷上了一个名叫RajonLynch的美国魔术老师,跟着他学了些小戏法,回学校后变给同学看,一时成为焦点。第二年,他又急急忙忙地回到了Lynch的身边。这次,两人合作,巴卓尔扮演起托儿的角色,“骗住了更多新来的小朋友”。
虽然是全英文封闭式夏令营,但游美没有语言课,也不强迫孩子学知识或者做家务,所有内容基本以“有目的地玩为主”。用游美COO张开的话来说,集体活动最大的价值是“社交的价值”,它让像巴卓尔这样的孩子在一个小社会中学会跟别人相处。
像巴卓尔这样独自一人飞去一线城市过暑假的孩子,在少数民族占一半的维族学校里是极少数。另外,他与班里其他同学的不一样,还在于假期不用过得太累。这个暑假,巴卓尔的好朋友需要每天上数学补习班,从早上11点到下午8点。这也是他大多数同学过暑假的方式。
身在偏远地区,又对孩子抱有殷切希望的家长往往用力过猛,结果就是孩子需要为这种焦虑付出全部闲暇时间去接受课外培训。
但巴卓尔是个异类。除了上海,他还跟着新疆当地一个叫“自然学校”的夏令营队伍去了伊犁,观察了黄缘龙虱、灰蝎蝽、伊犁沙虎、乌拉尔蜥、网纹麻蜥这些动物,学会了捡棉花、识别矿石、种水稻、搭木屋和建水利工程。
孩子免于在暑期受学业锉磨,与家长的选择有很大关系。“孩子平时在学校的生活是很封闭的,所以我希望他放假的时候能多去认识些自然界的虫虫鸟鸟,培养他尝试新事物的能力。夏令营给孩子带来的面很广,既有科学知识,也有心智成长,还有运动健身。”巴卓尔妈妈说。
这些带巴卓尔“认识虫虫鸟鸟”的夏令营看起来已经起了效果。巴卓尔回来后跟同学一起玩,告诉他们本市要办一场昆虫展。他兴奋异常,同学却一头雾水,“昆虫有什么好看的?”
巴卓尔还在假期去练习了泰拳。泰拳课运动量特别大,一堂课下来瘦小的巴卓尔大汗淋漓。但他的妈妈感觉很欣慰。“我感觉运动类的课,弥补了我们这样单亲家庭的不足。老师很man,能和巴卓尔用‘捶一拳’这种男人的方式去交流,对巴卓尔性格的养成会有好处。“
但巴卓尔妈妈其实也会焦虑。她周围的多数家长还是非常看重孩子的成绩,在安排孩子的课余时间时会以提高成绩为目标。“巴卓尔的成绩不算特别好,但我会尽量克制,不把这种焦虑传递给孩子。”
但她也不确定,当巴卓尔上初中后,她会不会为了成绩也给他加强课后补习。“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吧。”
2不焦虑才是奢侈的
Lincoln13岁、Tom15岁
夏天怎么过:去美国参加夏令营,上夏季学校
夏令营花销:5万人民币(含机票)
但Lincoln家就没有巴卓尔妈妈的这种焦虑。
13岁北京孩子Lincoln,这个假期已经是第三次赴美参加夏令营,在那里玩了三周。今年的参营地点位于美国康州,距离波士顿仅1.5小时车程,营地占地约英亩,坐落于一个小型私人湖畔,有宽敞的露天运动场和用于探险活动的小丛林。
这是他最开心的一次游学,因为三周的时间足够长,足以让几个素不相识的孩子结下友谊。今年夏天,他跟当地的一个西班牙孩子成了朋友,也认识了不少从国内过去的孩子。“现在我们还有联系。之前去美国只待一周,我孤零零的,还没认识什么人就回来了。”Lincoln说。
Lincoln不是第一次独自赴美了,参营过程中,同行的几个中国孩子英文不太好,Lincoln主动当起了翻译。活动回来的路上,他一直走在最后,防止年纪小的队员掉队。这些情况老师都反映给了他的父亲。
“听到老师夸赞他,我感觉很欣慰。“Lincoln的爸爸说,他觉得这一趟很值。此次赴美参营全部花销加上机票,大约在5万人民币左右。
这次出游给Lincoln带来的帮助不仅仅是认识了新朋友那么简单。按照他的计划,明年就会正式从北京转学去美国,开始长期的留学生活。这次出游再次帮他“踩了点”,让他对美国生活有了心理准备。
“我已经去美国参加夏令营三次了,感觉那边的教育也没什么太大的不同,所以现在我一点也不担心了。“Lincoln说。
当然,Lincoln的自信不仅仅是三次赴美夏令营所赋予的。他的小学与初中都在北京忠德学校国际班就读,小学每年4万元人民币,中学每年9万元人民币。今年读七年级的Lincoln全班只有19人,他的成绩常常名列前茅。
国际班的留学氛围非常浓,这些还在上初中的孩子早都开始做准备了。“全班除了一两个特殊的同学,所有人都有留学计划表,男生倾向于初中上完以后走,女生倾向于高中上完以后走。“Lincoln说。
从美国回来后,Lincoln用打篮球、找朋友玩和背单词打发了剩下的时间。不仅暑假不用上课外班,Lincoln连周末都可以完全自由安排。
“孩子从小没上过任何培训班,只短暂地学过一点点钢琴,后来他不喜欢,就让他停掉了。”Lincoln的爸爸说。
Lincoln不上培训班有三个原因,一是因为父母文化水平较高,父亲曾是重庆大学的讲师,“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有自信”;二是因为父亲不信任培训机构,“很多培训机构的从业人员素质没有保障”;三是因为Lincoln所接受的学校教育已经足够精英。
“我相信他只要上课注意力集中,成绩就不会差。“Lincoln爸爸说,自己连孩子的作业都“从来不管”。
现在唯一一件萦绕在Lincoln心头的烦恼,可能就是要努力争取美国更好的学校——不过这其实也算不上什么太大烦恼,因为他在北京读的国际班跟美国加州一所不错的中学有合作,那是他保底的选择。
孩子们在美国伍德夏令营的私人湖里进行水上运动
比Lincoln大2岁的Tom也是个北京孩子,他今年已经正式开始了留学生活。
Tom读的是公立学校,他不像Lincoln那样早就定好了留学计划——这个重要的决定完全是由一次赴美夏令营促成的。
Tom参加的夏令营因为是ICF国际营地协会会员,可以把国内的孩子送到美国NASA太空营、英国惠灵顿公学夏校或加拿大塔温格等营地中去。从美国回来后,他主动向父母提出了留学的要求。
“在美国,一个班只有十来个孩子,每个人受到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