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钢琴时代
一、古钢琴的历史考证
古钢琴和钢琴的构造原理可追溯到古希腊的独弦琴(monocord)。它是公元前6世纪由毕达哥拉斯创制的。其外形十分简单:长方形的共鸣箱上张着一根琴弦,弦下边支有可以移动的楔形琴马。用手指甲或拨子拨弦就能发出声音。这种琴当时专供审度音律和研究乐理之用,它所证实的原理也就是制作一切弦乐器所依据的理论。
中世纪的波斯地区出现了索尔特里琴和杜西马琴。它们在外形和构造上很相似:呈梯形或四方形的琴箱上张着几根琴弦,可挂在颈项上演奏。但这两种琴的演奏方式不同,索尔特里琴是用羽管制的拨子或者手指甲拨弦发音,而杜西马琴则用木槌击弦发音。它们最初由波斯地区的朝圣者和十字军带到欧洲,后又流传到东方。杜西马琴在18世纪传人中国,成为扬琴。这两种琴对于古钢琴和钢琴的制作都有直接影响。
相关文献中最早关于古钢琴的史料这样记载:年在德国明登教堂保存的祭台雕刻画上首次发现了两种古钢琴的图像;年从勃艮第交换到费拉拉宫廷的乐器中就有一种类似古钢琴的乐器;年阿尔诺特按原尺寸绘制了一份有击弦机与带弦键盘乐器结合的图样和图解;年出版的《魏玛奇书》(WeimarWonderbook)一书中印有演奏古钢琴的绘画;年霍伍德被指定为男童的古钢琴教师等,这些记载都说明此时已经有了古钢琴乐器。此外,还有几项涉及古钢琴的史料记载:菲尔东曾在《音乐精义》(MusicaGetuscht)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古钢琴的结构原理;詹姆斯四世曾为他的新娘演奏了古钢琴;斯凯尔托曾创作了赞美古钢琴的诗篇等。现存最早的古钢琴实物是一种立式键盘乐器,它是从索尔特里琴的基础上发展来的,该琴是在年左右制造的,现陈列于英国伦敦的皇家音乐学院唐纳森展览馆。这些文献和实物都充分证明了两种古钢琴的产生年代,它们最迟应该在15世纪初叶就已经出现,并且从15世纪后半叶以后,它们开始在教会和宫廷等社会阶层中逐步流行。
二、古钢琴的两种形式
(一)击弦古钢琴
击弦古钢琴又叫楔槌键琴,约于15世纪初诞生在欧洲,16世纪下半叶,击弦古钢琴发展到每一个琴键击两根琴弦。到了17世纪,击弦古钢琴自身已达到了完美的程度,成为当时西欧最受欢迎的乐器。击弦古钢琴的琴身机械部分被装入3至4英尺长、2英尺宽的长方形木匣里,没有琴腿,可置于桌上或者随身携带,当按下琴键时,装在琴键末端的小铜块就会击打到琴弦而发出柔和的声响。后来为之增添琴腿,成为家具的样式。
18世纪以前的击弦古钢琴上,一根弦可发几个音,即可以在同一根弦上使用几个铜块,产生几个不同的音。因此它的琴键多于琴弦(9弦35键)。到了年,击弦古钢琴改制成一弦发一音,并且从一音一弦增加到一音二弦或一音三弦,以增加音量。在18世纪中后期还出现带踏板的击弦古钢琴。击弦古钢琴的音域在16世纪中为4个八度,到17—18世纪为5个八度。
击弦古钢琴(特别是18世纪以前一弦一音的琴)的音量很有限,整个力度范围仅在pp~mp之间,因此适宜在家庭或小客厅里作为独奏乐器弹奏,而不宜在大庭广众下演奏。它的音量虽小,音色却优美柔和。由于音是靠手指压力发出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由演奏者控制声音细致的强弱变化甚至微小的音高变化。击弦古钢琴的琴键不仅重量轻而且宽度窄,触键灵敏,演奏技术容易掌握,只需用中间3个手指弹。上行用三、四指,下行用二、三指。更重要的是,手指只要在琴键上反复加压便可模仿提琴的揉弦音和人声的颤音,使声音不仅可以延长而且还能继续增强,因此这种古钢琴最适宜表现抒情性的旋律。
但是,由于它音量太小,功能不够,只能在家庭里作为一般娱乐而用,完全不适宜在较大的场合(甚至较大的沙龙)进行演奏。因此,17世纪下半叶开始被另一种键盘乐器——拨弦古钢琴所排挤。唯独性格内向的德国人对击弦古钢琴特别偏爱,比如老巴赫(J·S·巴赫)和他的次子(C·P·E·巴赫)以及莫扎特等人,都非常喜欢击弦古钢琴歌唱性的特性,因而一直延用到18世纪末,他们认为这件乐器体现了演奏者的手与键、耳与心之间最完美的结合。20世纪在复古思潮的影响下,击弦古钢琴被大量仿造用以演奏巴洛克时期的键盘音乐。
(二)拨弦古钢琴
1.拨弦古钢琴及其音色与力度分析
拨弦古钢琴又名羽管键琴,据说最初产生于14世纪的英国,与击弦古钢琴在欧洲同时流行了一二百年,到17世纪后半叶在德国以外的国家排挤了击弦古钢琴而占主导地位。16世纪首先由葡萄牙传教士传人中国,以后又受到康熙皇帝的青睐。
拨弦古钢琴的外形与现在的三角钢琴相似(但有时呈梯形平台式),高低音的琴弦长度不同,由羽管或皮制的拨子拨弦发音。从发音原理来看,索尔特里琴是拨弦古钢琴的前身。拨弦古钢琴的机械装置要比击弦古钢琴复杂。琴弦方向与琴键方向平行。手指按下琴键,琴键内端的木杆(顶重器)立刻上跳,装在木杆顶端的拨子随即拨动琴弦而发音。每一琴键上可依次装置若干不同材料的拨子以产生不同的音色,亦可分别拨动长短不同、音高间隔为八度音程,如音高为4英尺、8英尺、16英尺的琴弦。拨弦古钢琴上装置了许多音栓,来控制和调节音量、音色以及高低音弦的变化。
18世纪的拨弦古钢琴,已发展成有双层键盘并加了踏板。第二层键盘的拨子材料与第一层的又不同,可以发出另一种音色。踏板的功能是控制一弦独鸣、二弦同鸣或八度同鸣(混响音)。两层键盘之间装有连接器,由音栓控制它们同时发音来增大音量。拨弦古钢琴发展到后期,音栓愈装愈多。音栓最初靠手控制,后改为用踏板控制。
拨弦古钢琴的音量比击弦古钢琴大得多,力度范围可以从p~厂,音色也较明亮、辉煌。由羽管拨弦发音,声音清晰而有穿透力,但是音色较硬,音值较短,长音不能保持。适宜断奏和非连奏而不宜连奏,故不宜表现歌唱性的旋律而适宜演奏华彩性、舞蹈性的乐段。这种键盘乐器的音域从3个八度到5个八度不一,视琴的大小而定。
在拨弦古钢琴上,音量和音色的变化不是由手指触键,而是靠音栓来控制的,所以音量只能作阶梯式的变化,而无法实现渐强或者渐弱的效果。于是拨弦古钢琴琴家经常借助速度上的微小变化,即用所谓“缓急法,来表现声音的强弱变化和音乐上的张弛感,有时也用装饰音来表现,重音。
2.拨弦古钢琴的影响力
比起声音纤弱的击弦古钢琴,拨弦古钢琴的声音既洪亮又清晰,可以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内演奏。它既可作为独奏乐器,又可作为合奏乐器。尤其是在时兴“通奏低音的巴洛克及古典时代初期,拨弦古钢琴更成了当时教堂、歌剧院和宫廷乐队不可或缺的重要乐器。
17—18世纪虽说是拨弦古钢琴的全盛时代,但是由于人们不能通过手指触键直接改变音量和音色,致使演奏者与乐器之间的关系比较间接,不能充分满足演奏者的主观表达欲望,于是在18世纪后半叶被新兴的钢琴所取代。
20世纪随着巴洛克音乐的回潮,拨弦古钢琴重又复出。人们不仅精心仿制而且还不断改善其性能。现代化的拨弦古钢琴可以有七个踏板用以扩大音域和改变音色,甚至还有用以调音的微调装置。拨弦古钢琴的演奏会至今仍在世界各地盛行不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