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被“顺风车”事件气的有点冲昏头脑,本不利于写东西,容易情绪化,但是呢,有一位朋友在公众平台向我提问,我觉得有必要分享一下,柔和或者柔美,到底是什么。
首先,感谢各位与我的互动,其实说实话,写了这么多,我也不是很清楚钢琴学习中到底还有哪些值得说明,也希望大家可以多多留言,让我有更多的想法,可以分享给大家。
先说柔和,柔和或者柔美(dolce.),在我心中是差不多的。
这是音乐术语,柔美的意思,但是中国文字的缺点,是容易通过一个字给人很大的形象空间,看似具体,其实很抽象,接下来我就用白话给大家解释一下,到底什么是柔和。
柔和或柔美(dolce.)在音乐中的解释,就是声音连贯并且有起伏,而产生的音乐。包括分享的时候我也查了很多文献,没有一个对这个词有过多描述,我就只能用我浅薄的文字功底来阐述了~
像我们很多文学家用柔和来形容柳枝摇曳,或者春风拂面,再或者小溪潺潺,这是柔和在中国的用法,但是如果把这个理解用到钢琴或者音乐中,就算是掉进很大很大的一个误区里,那就是柔和就是弱。
激流这个曲子太大,我不多说,咱们只说关于柔和与技术如何并存。
柔和的概念说清楚了,就得再说几个其他容易混淆或者合并的概念。
第一个就是弱,柔并不代表弱,柔是形容声音连贯不突兀。如果没有忽然蹦出来的炸音,其实就算柔和了,还有就是起伏尽可能缓一些,不要突然就强或者突然就弱,简单说,让音和音去“上下坡”而不是让音和音“蹦极”。
第二个就是柔和不代表慢,柔和更多指的是声音,虽然形象化了,但是对于琴童却更容易产生误解,就是慢。比如用柔和形容流水,但是并不代表水流的缓慢,这个一定不能误解。
补充,虽然有很多柔和的曲子是慢的,但是这并不形成逻辑,柔和是可以与速度并存的。
钢琴中的柔和,形容的是声音之间的连续与缓和的起伏,概念一定要清楚。
接下来说说弹琴中,如何去做到柔和。
以前的文章中很多次强调,想弹好任何一种声音,都要去寻找对应的乐器或者对应的声音,想做好柔和可以去听听大提琴的声音,低沉并且连贯,这是我认为最好理解柔和的,推荐曲目是舒曼的《梦幻曲》大提琴版,声音连贯从中可以得到体现。
听到过后,就要去用钢琴模仿大提琴的声音,那就不得不提到力量的转移,也叫运力(运腕,运指等),力量是不可控的,但是重量是不变的,这是我认为钢琴连贯的重点,首先分清楚重量与力量的区别。
如果用力量来做柔和,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因为难免一个心情起伏,就会把某个音弹的炸出来,所以只有用重量来做,才是最稳妥和保险的。
想做柔和的第一步,一定是学会寻找重量,而不是直接控制。
想弹柔和,先学会把力量放下去(不是沉下去)。
钢琴中有两个力,一个是重力,一个是控制力。
重力,说过很多,就是重量转化为力量的而产生的声音。
控制力则不同,是在重力向下的基础上,再多一个反向的力量来控制声音。
比如初学的琴童,做柔和,一定是以慢速,重力为主,不要悬起来或者过度紧张,这样都不能放松的。
放松过后,就是寻找控制力。
控制力其实就像我们踮着脚尖走路,不仅要向下放,同时还有一个向上拉着的控制力,不过呢,向下的比向上的多,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钢琴家和教育工作者都说,弹钢琴,慢比快难的多。
快速,只要你手指机能练出来了,使劲跑就行了。
而慢速,需要放的同时,你还得去控制放的速度,每个音都多一次用力,当然难了。
而速度略快的柔和,如果仅仅是重力是不够的,因为快速运动本来就是相对紧张的事,如果再放松就违背物理了,那就需要另一种理解,快速的柔和,是控制的重力。
快速的柔和,仍需要放下去,但是需要控制的是放下多少。
比如这里快速跑动并且柔和,我会把胳膊相对的悬起来,用手腕的重力和手指的敲击来完成,这里只作为描述,而不作为教学示范,因为这个还是得需要面对面才能讲得清楚。
今天的分享主要是让大家清楚两点,柔并不代表慢,也不代表弱。
总结:
很多琴童在练习柔和的曲子的时候,习惯把上身靠后,胳膊绷直悬起来,然后去摸着弹,这是不对的。假如是舞台表演,这么做可以,但是如果练琴也这样练,那就糟糕了。
那样带来的后果就是,时间长了以后,声音悬起来真的沉不下去了。
所以,如果练习柔和,无论多么熟练,每天也必须要有慢速并且把重力放下的练习,偶尔快一下找找乐曲的走向感觉就行了。
如果曲子很熟练了,可以多弹,但是对于初学的琴童,我不建议多做这种,而是水平积累到一定程度,对声音有更多的辨别能力后,再去尝试。
老规矩,上栗子。
以前有个学员(小学六年级),弹的是肖邦op.25no.1(建议大家找一下)这首曲子非常的柔和,女孩手也比较大,也喜欢这种比较飘的曲风,仙气十足~
但是呢,就在她练了一个多月的时候,去三亚旅游了一个月,她告诉我,她会好好练的,我还特意叮嘱:“一定要慢!”
不出所料啊,到底快了,还快了一个月,回来之后我给了她一个月的冷脸来重新建立这课的触键,最崩溃的是,回来弹其他曲子都是飘起来的,我当时只安排了一个工作,回家练哈农去,这课放一放,不许弹。
之后再经过一个月的触键巩固,然后再慢练这课,才找到触键的感觉,那种轻柔的声音并不是悬起来之后用手指做,而是放的少一点和手指动作的协调。
所以咯~尽可能别走弯路,那样耽误的是孩子的时间~
最后,点个赞和分享表示对笔者原创的支持,在此谢过啦。
当然啦,可以踊跃留言,或许您的问题也可以帮助很多人呢?有问必答。
好咯,最后求一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