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以后,学科类补课机构逐渐消失匿迹,这对于那些习惯“鸡娃”的家长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打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家长丝毫不敢松懈,开始从兴趣班上再下“功夫”。
家长给学生带来的学习焦虑,学生有时候无法承受,之前我国中小学学生的休息时间都被各种“班”充斥,学生休息就如同按点上班一样,原本轻松的休息日成为了学生们奔波于各大补课班的行程日。
家长将重点从学科转移到兴趣,不过兴趣班其实也存在“鄙视链”,很多家庭条件不错的学生会选择比较高端的课程,而以前家长们让学生重点学习的钢琴班,舞蹈班却成为了“烂大街”的类型。
兴趣班也存在“鄙视链”,最高端的是“贵族家庭”首选,钢琴舞蹈班成备选
艺术班依托双减的顺风车,逐渐发展的更好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减少,家长聚焦的重点自然就转移到了兴趣学习上,平时舞蹈、绘画、乐器班非常常见,几乎成为了每个学生入门的基础选择。
前些年,哪家的学生学习了钢琴或是舞蹈会觉得非常自豪,其他人也会羡慕不已,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艺术类教师的增多,这些兴趣班已经变得很普通,甚至有些地方已经成为了家长的备选项目。
对于一些知识分子家庭,国学班、围棋书法班、以及乐高编程等课程,更受家长青睐,他们更注重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方面的培养,除了这些,有些家长还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于是他们会选择演讲口才类的兴趣班。
“贵族家庭”则是从小就对学生的礼仪比较重视,普遍参加的有马术班,高尔夫训练,以及击剑、滑雪等,还有的家庭会让学生走国际路线,一些家庭会让学生从小就参加商业课程培训,让学生参加阿斯丹模拟商赛这样的比赛,这些无疑都是非常烧钱的,一般家庭不能承受。
兴趣班不应该被分为三六九等,不管是哪一种艺术培养,对学生有利就好
在笔者看来,人们因为家庭条件的不同,自然消费水平就不同,很多家长有时候让学生参加兴趣班,不是单纯地想要培养孩子的兴趣能力,而是盲目地跟风,别的家长报什么班,为了自家学生有同学的陪伴,就号召身边的家长一起报名学习。
还有些家长把学生的特长作为炫耀的资本,人人都想把自己家的孩子培养成人中龙凤,在众人面前表演节目成为了很多同学的“童年阴影”,家长打着相互攀比的心理,让学生学习各种艺术技能,将烧钱的兴趣班视为高端,而普通的兴趣班只能作为备选。
其实艺术不应该被分为三六九等,每一种艺术存在必然有其价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耐心,锻炼智力,强健体魄,甚至是对于世界拥有更多的了解,在无数个平行宇宙中窥探一二,这些都是对他们发展有利的事情,家长不应该只着眼于当下。
学习艺术类课程,应该从学生的兴趣着手,还要考虑家庭经济情况
小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一开始并不能完全明晰,需要家长带领他们逐一了解,在此期间,需要家长对他们多一些耐心,帮助学生认识各种课程,先萌生兴趣,才能做出正确选择,之后的学习也会更加入门。
家长应该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如果学生从一开始上兴趣班就是家长的选择,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会背负着一种压力,这丝毫不亚于自己学习成绩的压力,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是独立的个体向大众屈从的过程,如何能在普通人中脱颖而出,自身的想法很重要。
家庭经济情况是第一大客观条件,在为学生选择兴趣班时,家长要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不要为了所谓的“高端”而让学生和自己都背负压力,也不要让学生从小就形成攀比心理,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笔者寄语:无论是哪种艺术类的兴趣班,其存在的目的都是让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书本上的题做起来难免枯燥,有一门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来放松自己,是学生在学习中十分需要的,这些课程如果利用好,都会成为学生发展道路上的不竭动力,所以不应该存在哪一种高端,哪一种被鄙视,家长和学生要摆正心态,以兴趣为准绳,收获更多的成长。
今日话题:你觉得学生的兴趣班中应该存在“鄙视链”吗?(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知识红人季#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