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平均律是目前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律制。杨荫浏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谈及了十二平均律:“在实践中,我国应用平均律很早。公元前年制造的十二个长柱横贯在四弦之间的‘琵琶’(就是后来的阮),不同音高的四弦,共用割截相同弦长的柱,这就是平均律的实际应用。但平均律在理论上得到明确肯定,却要到年明朱载堉著《律学新说》之时,其间相差了一千六百多年。”
西方人发明十二平均律比朱载堉晚了半个世纪,但西方在十二平均律的音乐实践上却走在前面。十二平均律作为一种新潮的音乐结构,打开了近代音乐史的大门。西方曾有一个关于音乐的小故事。一天,牧师和音乐家对谈。音乐家向牧师请教:“上帝在哪?”牧师不语,手指着天空。牧师问音乐家:“音乐在哪里?”音乐家不语,手指着钢琴,二人对视着都笑了。天空与上帝,钢琴和音乐到底有什么关系?前者我们不在这里展开讨论,但为什么说音乐在钢琴里?对于一架放在墙角沉默无声的钢琴,音乐究竟在哪里?
贝多芬的《月光曲》与德彪西的《月光》都是用钢琴来演奏,可这两首钢琴曲是完全不同的音乐。但两首音乐作品中的每一个音符都是十二平均律中的声音。其实,钢琴也是十二平均律的产物。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用“众器之中,琴德最优”八个字赞美七弦琴,这句话加冕在钢琴头上也当之无愧——钢琴是近代音乐史上的里程碑。但是赞美钢琴的时候,不要忘记这也是在赞美十二平均律。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SebastianBach)那部《平均律钢琴曲集》分别用十二个大调和十二个小调写成。音乐学者们大概会把它看作是一个整体。所谓整体是指一种内在的连贯性,在十二平均律中,十二个音被均等地划分开,并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存在。《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所有音符都可以在钢琴键盘上找到,所有的排列组合都在十二平均律结构中。换句话说:十二平均律决定了《平均律钢琴曲集》。
尽管巴赫在创作《平均律钢琴曲集》时运用到了十二平均律中的每一个音,但他并没有穷尽,也不可能穷尽十二平均律。音符与容符之间的各种排列组合都只是十二平均律的运用。十二平均律作为一种结构,并不只是十二个音符的简单集合,每一个音符在结构中的位置不会独立存在于结构之外。既然十二平均律不只是十二个音符简单相加,那它所谓的“整体性”是什么?实际上,“整体性”并不是“整体”。把“整体性”和“整体”区分开来就相对容易理解了。首先,十二个音是等分的,它们在音程关系上是相等的;其次,使用其中任意一个音,都必须要考虑到这个音和其他音的关系。例如,在十二平均律中,EF和BC是半音关系,而CD、DE、FG、GA、AB是全音关系。所谓的整体性,实际上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