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钢琴 >> 钢琴前景 >> 正文 >> 正文

一种错误的钢琴教学方法王喜亮

来源:钢琴 时间:2022/10/15
本文作者王喜亮教授在高考改卷现场

一、发现问题每年所教的学生中,总有几个不善于记谱,每逢考试,便为记谱发愁,上台演奏,总是断断续续。在所接的有基础的儿童学生中,也经常见类似的情况。逐渐我发现一个规律,这样的学生在上课或者练琴时有一个习惯,那就是眼睛总是盯着谱,很少看键盘。某君毕业于武汉某音乐学院钢琴专业,在某歌舞团工作,其经常担任伴奏,视奏能力强,但是离开谱从不弹琴。后来我了解到,这个音乐学院的钢琴老师比较重视视奏能力的培养。“记忆能力差”,“培养视奏能力”,这两者有联系吗?经过数年的冥思苦想,我好像要开窍了,我需要求证一下。06级的一个学生,入校有基础,08年9月转给我,其进步不顺利,曲子总弹不熟,经常为背谱困扰,入校没有基础的学生反而比她弹得好。我问:“你小时候学琴时,老师是不是让你弹琴看谱,不要看键盘”。学生回答:“是啊,老师经常强调”。“MAGOD”!从年发现问题到年得到求证,共计15年,15年才明白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也太愚钝了吧!

儿童学生也得到了求证。年接的一个学生,当时是小学三年级,前后跟了3位老师,均学得不顺利。家长准备放弃时,找到了我。我调整了学生的状态,刚开始进步尚可。后发现,学生上课有一个习惯,弹琴时眼睛直盯盯看着谱,不看琴键,手下经常错音。询问得知,是第三位老师要求的。这种教学方法意在提高视奏能力,而这个学生不仅视奏能力没有提高,而且弹琴一塌糊涂。就在那个时候,又听到了一件事,一个学生跟某高校老师学习3年,进步缓慢,后到别的地方学了半年,就取得很快的进步,几乎超过了原来3年学的东西,家长发现后,认为被骗,在该老教师的门口破口大骂,但是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后来了解到,该老教师用的就是这种教学方法,经常强调学生弹琴要看谱不要看琴键。

二、分析问题我初步认为,这种方法是错误的。这种教学方法结果是:学生练琴逐渐养成了只看谱,不看或者少看手与琴键的习惯,大脑对谱形成依赖,从来不记谱,考级或者比赛时,经常为背谱烦恼。这种思维模式一旦作为第一印象占据了大脑中的重要位置,在后期的教学中,再想改变就十分困难。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是培养视奏能力,而视奏能力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反而因为缺乏对织体以及和弦进行模式的记忆,而降低了视奏能力。钢琴的学习需要提高很多能力与素质,比如正确的弹奏方法、演奏的准确性、演奏的完整性以及对各个时期作品的理解,风格的把握等。老师只顾练习视奏,这些重要方面都被忽视了。

从心理学上讲,这种教学方割裂了记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单纯强调某一方面,违背了心理学原理。心理学观点认为,记忆一个信息,需要视觉记忆,听觉记忆,触觉记忆三方面互相结合,才能记忆牢固,而钢琴的演奏中的视觉,就是谱面,听觉就是钢琴音响本身,触觉就是手指,包括脚。从音乐表现方面来说,如果上台演奏眼睛不离开谱,大脑高度集中于五线谱的线、间关系,就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到音乐中。真正的钢琴家上台演奏时,很少有看谱的。按照哲学的思维,这种教学方法把钢琴学习培养能力的很多方面割裂开来,单纯提高其中一方面的技能,是一种极其狭隘的教学思想,是形而上学的方法。退一步说,假如根据需要,培养专门的伴奏人才,或者说将来有可能设立伴奏专业,也是有选择的,不是每个琴童都能够培养出很强的视奏能力。学钢琴的意义有很多,好处有很多,这种教学方法很容易误导学钢琴的目的,容易让学生或者家长认为学钢琴就是为了提高视奏能力,拿到谱就能弹。

三、解决问题原来的《车尔尼》教材(大约是上世纪80年代的版本),书前面的文字强调了练习方法,大意是:眼睛要看谱,不要看手,很明显就是要锻炼视奏能力的,现在的版本再也不提了。专家正是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现在的考级和比赛都要求背谱。作为钢琴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能力,专门的视奏训练应该侧重在程度较高时进行。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考级曾经把加试视奏列入9级和10级考试内容,这说明视奏与高级别是相适应的。视奏始终没有进行考试,而背谱从1级就开始要求了,这说明背谱的重要性要高于视奏。音协跨世纪教材和现在的新考级教材,干脆就不再提视奏了,而背谱是一贯的要求,其它系列的考级也是这样。

一般认为,学生在按照一定的计划学习钢琴时,视奏能力与记谱能力是同步提高的。低程度者要侧重于视谱弹奏,不要把谱子背会后再弹,高程度要侧重于记忆,避免离开谱就不会弹的情况。但是低程度并不是不准看手,不准看琴键,高程度也不是完全背谱,而应该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老师很少强调这个问题,学生上课或者回家练琴时,时而看谱,时而看手与琴键,学生回课时,已经背会了。这种情况是正常的。

在入门钢琴教学中,我主张进度要快些,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学生根本来不及记谱,必须看着谱弹。随着程度的提高,我是这样教学的,对基础教材,从来不说看谱还是看琴,学生总是时而看谱,时而看琴。对于要求背的上台的曲子,总是一遍遍处理,从来不说要求背谱之事。到上台前几天,我会问:“会背了吗”?学生总是回答:“会背了”,此即为“无意记忆”(教学另有方法)。对于个别从来不背谱的学生,我才会讲背谱方法,主张不能只单纯地背谱,而要进行综合记忆。对于这些学生,不管怎么讲,背谱都是十分头痛的事,此即“有意记忆”,这正是:“有心插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四、小结任何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都是需要记忆的。我们大脑的仓库里如果不储存一定量汉语词汇,我们就谈不上熟练运用,就写不出好的文章;学英语如果不记忆单词与词组,不记忆句型,不背诵一定量的课文,也是学不好的;作曲家如果不储存一定量的音乐语汇,就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同样,钢琴家如果不背奏一定量的作品,就不能很好地演奏,不能很好地表现音乐。看谱与背谱是一对矛盾或者说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如果单纯强调某一方面,就破坏了二者的平衡。我们在教学中要恰当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王喜亮.9—.10)。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