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打小没上过任何兴趣班的几乎为零。那么刨去家长没时间管孩子而只能扔进各种兴趣班的因素,大家为啥这么拼呢?今天梳理我身边朋友同学、学生家长的各种观点。借用某某广告,我是各方观点的搬运工,希望能抛砖引玉,让家长听了百家之言后能少些精力与金钱的损耗。
一、为什么要上兴趣班呢?
1.别人都会,咱孩子也得会点啥啊。长大以后单位组织的文体活动都好去参加。
2.锻炼意志品质,学会坚持,会付出与回报的关系。
3.心灵的慰藉,当遇到苦闷时能排解。
4.一专多能,也许能帮上意想不到的忙,如考学加分、工作延展。
二、上哪些兴趣班?(不含校内学习辅助的语数英)
宏观上,也就是大方向:
1.广撒网,只有多尝试,才能找到最适合孩子的“兴趣”。
2.上孩子目前表现出天赋能力比较强的兴趣班,争取把兴趣变成特长,比如孩子喜欢唱歌,报个合唱班。这样容易坚持,培养自信。
3.孩子目前比较弱的,现在不补何时补。弱项变强了更易于培养自信心。
微观上,也就是小细节:
1.群体性球类运动:如三大球、尤其是现在正流行的橄榄球、棒球。因为独生子女缺乏碰撞与合作的能力。
2.舞蹈:最为自由和灵活,不需要特别的场地和材料,既可大雅也能大俗。比如在家能扭扭,广场能跳跳,高大上的舞台也能登。小到3、4岁,大到七八十都能跳,是最为普及的群众性活动。
3.比较难学的乐器,比如钢琴、小提琴。时间精力已然付出,付出在最辛苦处,收获才最大。
4.最容易学的乐器,家里都没啥艺术细胞,更没打算成名成家。学个好上手的,怡情就好。
5.画画就学国画,或者书法、京剧。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你会买美国人画的中国国画吗?同理,如果你画油画,西方人会怎么看待中国人的油画,会觉得根红苗正吗?还是更愿意买中国人的东方艺术品。
不知各位看官是否和我一样,觉得大家说的都有道理,反而没了方向。我想这里可以借用一个教学中常用的原则来捋清思路。
三、在这么多合理的兴趣班选择中,该如何取舍
3w原则,含义是what、way,how,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首先,我想让孩子发展的兴趣是什么?因为我自己崇尚动静有常,因此希望孩子的特长是一动一静。
其次,为什么上兴趣班?如果目的是别人都会,咱孩子也得会点。那么就不要在选择哪个班的问题上太较真,孩子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如果是为了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学会坚持。那么大人就要坚持,一旦报名不能半途而废,争取一直学下去。如果为了补弱,那么就要在观课时调整好心理,这本来是孩子弱项,不能指望他做得是班里的尖子,毕竟是来补短板的,还要多鼓励孩子,让孩子发现自己的潜能,克服恐惧。
最后,兴趣班怎么上?我的经验之谈是——家近、有伴。试想孩子就在住的小区和楼下玩伴一起上课,能省去多少不必要的精力。另外,不少身边人的共有经验是孩子学到一个马上上新台阶的阶段会特别逆反不想坚持,就像很多人在谈长跑时会说每2公里左右会出现一个身体不适期,会觉得腿像灌了铅,跑不动,胸闷,喘不上气,只要坚持不停下来,身体就会进入舒爽期,突然觉得身轻如燕,呼吸顺畅。如果方向正确,这时格外需要家长温柔的坚定。
还有朋友回望孩子的成长经历告诉我,无论学习什么,一定要在能力范围内找最好的老师,表面上当时花的钱会多些,长久算下来因为弯路少、效率高,反而是最省钱、最省精力的。
希望这篇梳理,能让我们在选择各种兴趣班时不忘初心,找到最适合孩子的课余生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9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