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韦神的事情在网络上热议,作为一个“扫地神僧”,手上拿着几个馒头和一壶水行走在北大的人,竟然是一个数学天才。在北大流行这么一句话,如果学生不懂数学的可以去问老师,如果老师不懂的可以问韦神,如果韦神都不懂的话,那么这个题目也许本身就有问题。
就是这样一个神人,在数学领域已经达到很多人都无法触及的地步。对于他的争议也是不小,不过,为什么他的数学能够这么好,而我们的孩子数学成绩却是惨不忍睹呢?对于学习数学,为什么大多数的孩子都不喜欢?我们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好好学习数学?
数学是什么?为什么大家都不太喜欢数学?
学数学有什么用?每当我们被数学为难到了一个高度,我们都会这样问自己、问别人。很多家长会说,其实学那么多高深的东西没用,长大之后柴米油盐还不是一百以内的加减乘除。多做几道数学题,除了能显得比别人聪明一点,也没什么用处。
可是我们会让我们的孩子好好学数学,不管目的是为了什么:高分数、高名次、好学校等等,现在大家学习数学,很少人会因为热爱。数学很难,很多反应慢的小孩被绕几次之后,就会慢慢丧失掉一部分自信心。
作为大人,如果我们仅仅是利用不知从何而来的公式,不知如何解释的未知数,利用这些孩子们没有办法听懂的方式把数学的含义讲给孩子,这其实意味着我们并不懂数学。我们不是在想办法教导孩子知识,而只是在用高智商碾压。
现在把思绪收回来,其实没有讲的那么邪乎,看上几段话甚至怀疑自己没有学过数学?没有那么夸张,只不过了解数学或者科学背后的含义,是很重要的。既然数学这么有深度,为什么大家都体会不到?
孩子小的时候不理解科学的力量也很正常,他们小小的脑袋怎么能装得下推动人类文明的源泉。他们所接触到的,是一页一页的演草纸,是固定化的公式,是层出不穷难以解决的奇怪问题,孩子无法对它产生热爱也是情理之中。
这个阶段的孩子思想孩子比较简单,无法对一个事物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他们需要有人引导学习,才能够感受学习里面的魅力。
比如小学学习的个位“逢十进一”,为什么十位上1=10?是老师这么规定的,于是小朋友们努力在脑海里记住“逢十进一”。这样的知识点堆积的多了,混来混去的,谁也分不清谁。问爸爸妈妈,大概也只会说,“大家都是这么学的。”
这样怎么能理解什么是数学?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了孩子对答案追求的无果,渐渐地,他们也不会去过度追求答案和刨根问底了。慢慢的,我们学习数学只是为了获得一串数字,得出一个公式。但其实数学是人类对世界研究的结果,是结构、观点、智慧的总和,大家忽视了这个重点,自然地觉得数学与我无关。
如果我们能够帮助孩子感受到数学和数字带给他的魅力。那么,孩子就能够明白数学其实非常有魅力,值得他深入学东西和研究。爱好的培养,有一部分是先天的,有一部分是后天培养的,我们可以发现,我们有不少的孩子是在家长的引导下才开始爱上一个事物的。比如:当家里面妈妈天天都在弹钢琴,那么在环境的熏陶下,孩子也会想要去了解钢琴和学习弹奏,并且深入研究它。
怎么理解数学、爱上数学?
看似枯燥无味又富有挑战性的东西,难道就没有让人爱上它的办法了吗?最简单的途径是给孩子买数学系列丛书,但是这些书里的故事大多都是把数学融入到生活中,孩子还是看着书里的小孩做题,也很难产生兴趣。陈省身说,“我们欣赏数学,我们需要数学。”而现在,我们根本无法欣赏数学,就更不会爱上数学。
我们都做了知识的搬运工,没有体会过由简到繁的伟大,有些知识看似是小学水平,但其实真正理解他们是需要数学家一样的头脑。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强行的逼迫孩子记住一个又一个难懂的字符,要试着让孩子学着自己愿意去记。如果一个数学内容太难被理解,我们可以引导孩子,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孩子慢慢地体会学习的魅力,让孩子能够自主学习,爱上数学。
举个简单的例子,他们不懂为什么会有个位、十位、百位..但他们很明显的知道1,2,3..这些数不尽的数字,但其实他们在变成这些数字之前,是一个个图形、一个个符号。如果我们要把它们写在纸上,没有“10”这个数字的话,我们就要画出十个图案,如果没有逢一进十、逢十进百,我们就要画下十个、一百个、一千个,甚至更多的图案。
这样讲给孩子听。他们就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概念,告诉他们,你们可以想一想比这些更好用的办法,如果想不出就先记住他们。
孩子会在胜负欲的驱使下,一遍又一遍的理解,甚至会主动提出问题。之后他们就会发现数学的神奇之处。只有让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寻找属于他的乐趣,让他爱上数学,才能让孩子好好的专心学习数学。
我们的一代代数学家也是在一堆看似乏闷的数字里面寻找乐趣,他们享受着在数字里面徜徉的状态,他们并没有把数学当成是一个任务,用他们的话来说,这就是他们的孩子,他们在精心的抚养他们成长。
二更寄语
现在书本上的知识,只是对数学的部分理解和长期实践的总和,只让孩子们死学,孩子们终究不知道学来干什么用。他们不懂数学的伟大,不知道这个世界如果没有数学会变得多可怕,如果我们都讨厌数学,其实换种角度来说,是不想接受对这个世界更深层次的理解。或许你的孩子会是一个学数学的天才,那么就尽可能的让他感受到数学之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