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学院拆除外墙后,几幢百年老洋房露出闺中倩影。穿行音乐学院,观摩老洋房,体验城市音乐之旅不再是件遥远的事。我尤其喜欢其中一座老楼,宛若巴伐利亚的中世纪城堡,彩绘花鸟玻璃窗漂亮极了,那里曾是上音图书馆。
与此洋楼相隔不远,是被上音院长廖昌永称为“梦开始的地方”的上音歌剧院。世界上大多数音乐学院的校园规模都不大,一所学院能拥有一座独立的歌剧院更是难得一见。所以,买一张票坐进音乐学院的剧院里听场歌剧,既能欣赏歌剧,又能感受到音乐学院的氛围,此乃双重喜悦。
那一天,我观看的是瓦格纳的歌剧《漂泊的荷兰人》。瓦格纳,被誉为西方歌剧的一代宗师。《漂泊的荷兰人》是瓦格纳创作的一部三幕浪漫歌剧,改编自德国浪漫派诗人海涅的作品。
在遥远的北欧,相传有一个在海上航行的荷兰人,发誓一定要行船驶过好望角。魔鬼听见了他的话,惩罚他永远在海上漂流,7年方可登陆一次,直至世界末日。除非,岸上有一个姑娘,真心爱他,愿意嫁给他,才可解除魔咒。有一年,荷兰人的船停在了挪威海岸,荷兰人遇到了挪威姑娘森塔。森塔一直着迷于荷兰人的传说,希望自己能成为打破魔咒的天选之女,然而,森塔的未婚夫阻止了这一切,森塔于绝望之中跳入海中……
图片提供/视觉中国
神话题材,在艺术作品中历史悠久。《漂泊的荷兰人》是瓦格纳第一次将神话题材的故事搬上歌剧舞台,也是他创作生涯的转折点,是他向“乐剧”理想迈出的第一步。瓦格纳认为,乐剧是融诗歌、音乐和舞蹈于一体的“总体艺术”,而乐剧的题材常常采用的是象征理想的神话。年,《漂泊的荷兰人》在德国最古老的歌剧院之一的德累斯顿歌剧院首演,赢得不错的市场口碑,瓦格纳的名声亦由此确立。之后,他创作了《尼伯龙根的指环》,同样是用歌剧形式来演绎神话的典范之作。
《漂泊的荷兰人》中的序曲,是瓦格纳歌剧中著名的一首序曲,也是我听过的最有排山倒海气势的序曲。在指挥家、钢琴家、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的执棒下,管弦乐队用乐器勾画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海景图,滔天巨浪中,荷兰人驾驶着帆船,独自与海浪奋力搏斗,我们在序曲中即能体会到瓦格纳乐剧的多层次特质。
歌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漂泊的荷兰人》的舞美设计极具标志性。一艘红色的幽灵船空降舞台,与灰色的挪威号并置于同一个超现实的虚拟空间中,令观众恍如置身于瓦格纳所构筑的大海之中,耳畔的乐音仿佛波浪汹涌的巨浪,舞台上多媒体投影中一望无际的大海波涛汹涌,令观众感受到漂泊的无奈和艰辛。
有一个表演设计蛮有意思。按照剧情的推进,女主角森塔应不会在第一幕中就出现。不过现场却在第一幕中就看到了森塔。在舞台的一角,森塔坐在一堆由麻绳和布料堆成的床上,手里捧着本书,有时又独自骑着一辆脚踏车在舞台上转圈,一个人拿粉笔写着什么。她并不说话,只兀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起初没明白导演为何这么早就安排森塔出场。后来想了想,可能导演是借这种方式来表达森塔通过阅读荷兰人的传说,很早就对荷兰人神往不已。
总之,对于想了解瓦格纳歌剧的听众来说,时长三小时左右的《漂泊的荷兰人》可作为一部入门的基础剧目。
(原标题:瓦格纳的海浪)
来源:北京日报作者陆小鹿
流程编辑:u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