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钢琴 >> 钢琴发展 >> 正文 >> 正文

被影后陈冲崇拜的她一位智慧的女性,真的影

来源:钢琴 时间:2023/6/12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位特别的女性——影后陈冲的母亲,张安中女士。

在看过陈冲为母亲写的悼念文章之后,我终于理解了,在如此浮躁的演艺圈,陈冲为什么会酷爱读书,为什么文字内容充满着哲思,为什么有与众不同的气质。

答案都只有一个——源自她的母亲,一位堪称伟大的女性。

张安中女士,我国著名的神经药理学家。

许多人是因为陈冲才知道张安中,但是,张安中在自己领域内的成就,要比陈冲更耀眼。

“影后”这个头衔,也许是她们家最不起眼的成就。

就连相貌,张安中也丝毫不比女儿逊色,绝对的秀外慧中。

陈冲的姥姥——史伊凡曾说:“阿中(张安中)的女儿是电影明星,但阿中比她女儿漂亮多了。”

确实,翻看张安中年轻时的照片,面容俊秀,眼神明媚,一股灵秀之气扑面而来。

即使到老,眉目间依旧带着出尘的书卷气,以及隽永的少女感。

陈冲说:“她那不可腐蚀的纯洁和天真,比我见过的许多少女都更有‘少女感’”。

到底什么是少女感?

了解了张安中的生平传奇,就会发现,容颜的衰老是不可逆的,但真正的少女感却是可以永存的。

■01

张安中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张昌绍是我国第一代药理学家,母亲史伊凡是知名社会学家。

当年抗日战争,许多战士不是死于战争,而是死于术后感染。

张昌绍和史伊凡夫妻俩,利用自己的药理学知识,翻译了国外的大量药理书籍,还把磺胺药和青霉素等抗菌药物被介绍了中国临床。大大减少了前线战士的死亡率。

周恩来还亲自写了一封信,感谢这对夫妻的杰出贡献。

张安中(中)和母亲史伊凡,妹妹的合影

年,张安中出生了。

张安中从小聪明伶俐,父亲非常疼爱她,叫她“阿中”。

后来陈冲的名字也是外公起的——“冲”,“第二个阿中”的意思,因为陈冲相貌酷似母亲。

张安中(后排右一)和父母的合影,父母也是郎才女貌

从小目睹父母在学术上精益求精,在生活中携手互助,张安中也是一枚妥妥的学霸。

先是考入上海医学院,成为一名病理学家,后进入复旦大学做教授,担任博士生导师。

这履历够耀眼了吧,更惊人的还在后面。

46岁那年,她还苦学不倦,考取了建国后首批留学资格,并在美国完成进修。

但她并没有因此留在美国,她传承了父母的使命感,学成之后,从国外带回先进的科学,成立了国内第一个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填补了国家在这个领域内的空白。

不仅对工作保持着极大的热情,还坚持教学,极富创新能力。

她把“传出神经系统药理”编成一本剧本,还跟另外一位同事合作拍了一部动画片。

因为这种授课方式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后来在全中国被推广使用。

许多学生看完这部动画片之后,不由地惊叹:天啦,这么枯燥的东西,都可以讲得这么丰富有趣,深入浅出。

作为一名老师,她春风化雨、门墙桃李,带出了很多优秀的学生。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著名学者饶毅便是张安中的学生。

饶毅专门撰文悼念张安中,直言“张老师直接和间接改变了我的一生”。

普通的老师,传授的是知识。

最高等的老师,传授的是爱和信念。

很多人会把那一代的老师尊重为先生,比如杨绛先生、叶嘉莹先生。

杨绛先生(左)、叶嘉莹先生(右)

十二自己也会经常翻看她们的著作,每次我都能感受到,她们身上那种旺盛的生命力。

真正的少女感,从不是“高瘦幼秀白”,而是内在的一种精神面貌。

这份生命力来自于,在学术上孜孜不倦的进取心,在育人中诲人不倦的耐心,而这些最终都会内化成她们气质的一部分。

我把这种气质,称之为高贵,那是一种灵魂的品格。

■02

张安中,在专业领域内硕果累累,生活中却是个大写的“斜杠青年”。

在陈冲的印象中,母亲即使结婚生了孩子,依然有股子娇憨的气质,依然兴趣广泛。

张安中不太会过日子,家里总是寅吃卯粮,每次到了发工资的前几天,家里总是资金紧张,没钱买菜。

但夫妻俩并不介意,总是付之一笑。

张安中结婚照

她也不是除了工作就是孩子,而是爱好众多。

张安中喜爱读书,而且看书的种类很杂很多,从中文到英文,从医学文献到畅销小说,她都抱有极大的兴趣。

每次读到一本好书,她都兴奋地和丈夫交流好久。

再后来,她的交流对象就成了女儿陈冲。

晚年时,每次读到一本好书,还要打个越洋电话,跟女儿分享自己的感受。

儿女也都喜欢跟妈妈聊天,经常煲电话粥。

她七十九岁的时候,还读纳博科夫的《洛丽塔》。

然而和女儿讨论道:“我从来没有想过一本书能够这样写人的本质,这样写欲望,人真是一个悲剧动物啊。”

陈冲对此非常骄傲:“不是每个人的老妈读完《洛丽塔》,都会有这样精辟的反应的。”

此外,她兴趣广泛,七十多岁时参加东方台举办的钢琴演奏,获得了老年组第一名的成绩;

她喜欢唱歌,一些经典的英文歌,俄文歌手到拈来,歌喉清亮优美。

晚年,张安中还迷上了作曲,每晚谈着自己写的曲子,还录成视频,发给远在大洋彼岸的女儿,让她给自己提意见。

陈冲在视频里夸奖母亲,张安中竟然害羞了,脸微微发红。

我想,这应该是很多人都会羡慕的亲子状态。

任何一个子女,都期待自己的父母,能在老年有自己的生活、兴趣爱好,而不是每天都在担忧子女钱够不够用,身体够不够好。

人真正的衰老,不是来自于年龄的老化。

而是,从不关心世界,不再好奇,不再进化的时候开始。

婚姻不会杀死一个女性的“少女感”,自我放弃才会。

一个女性,无论她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只要她对美好的事物充满热情,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那她的生命状态,就永远鲜活自由。

■03

玫瑰人生的背后,当然少不了荆棘。

张安中虽出生名门,事业一路走高,但并非一直都很顺利。

陈冲6岁时,外公张昌绍,因为被自己的学生批斗,不堪其辱,喝药自杀,外婆史伊凡也差一点跟随丈夫而去。

那段时间,是陈冲家最低谷的一段时间,姥姥姥爷被下放,爸爸妈妈忙得焦头烂额。

陈冲和哥哥无人看管,没饭吃。

张安中回到家,看到一对小猫一样可怜兮兮的儿女,笑了,笑完后又哭了。

逆境中,她扛起了一个家。

张安中与女儿陈冲合影

再艰难的时刻,她也没有让孩子活在阴影中。

在陈冲的记忆里,母亲会带着她和哥哥剪纸,做纸工,做动画。

用纸折出许多飞禽走兽,房子小桥小船,再把它们做成童话故事。

钢琴被抄走了,没法弹琴,她就唱歌给孩子听。

还带着两个孩子去实验室,一边清洗养猴子的笼子,一边高声唱歌,两个孩子也乐开了花。

陈冲后来说,回想起那段时间,姥姥姥爷生死不明,父亲被审查,漫天都是流言,家中是嗷嗷待哺的幼子,真不知道母亲是怎样捱过来的。

她以一副柔弱的肩膀,把外面的风雨统统挡了下来,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欢乐的小王国。

直至生命最后的时光,也绝不愿意成为子女的负担。

年,医院看望母亲,那时张安中已患有严重的失忆症。她却轻轻拍着女儿,为她唱起了摇篮曲。

时而还会为女儿担心:“你来陪我,你工作怎么办。你快去忙吧,不要把时间浪费了”。

得知自己住院,花的是儿子陈川的钱,她瞬间很生气:“怎么可以用陈川的钱,我不要治病了”。

直到丈夫说:“我待会就会还他的”,她这才安心。

陈冲瞬间泪流满面,母亲只要还有一口气,就在为儿女着想。

今年2月,张安中被确诊为淋巴癌,挺过化疗之后,又因严重感染和轻度心衰入院,最终病逝。

因为疫情,陈冲没能赶回来,见母亲最后一面。

但每逢想起那些至暗时刻,陈冲记住的,只有母亲的笑脸。

越是艰难的时刻,越是要懂得自我安抚。

这是陈冲从母亲那里学到的。

即使身处泥沟,依旧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强大信念感。

即使深处贫瘠荒芜,也要开出美丽的花。

这种力量,无坚不摧。

■04

陈冲有一次问母亲:“什么才是性感?”

张安中的回答让她惊叹不已,她说——

性感首先就是做自己,

触摸自己的内在,

欣赏自己,享受自己。

她不仅懂得做自己,她也鼓励孩子们做自己。

从不设置许多条条框框,严格要求孩子。她对两个孩子绝对民主。

平时,她任由两个孩子去玩:

3岁时,可以不吃饭去玩泥巴;7岁时,可以不写作业先去玩耍。

8岁之前,在父母放养式的教育下,陈冲就是个假小子,头发剪得短短的,皮肤晒得黝黑,每天和小伙伴玩泥巴,踩水坑,捉蚂蚁,玩的不亦乐乎。

但陈冲和哥哥在学业上,依旧出类拔萃。

父母虽不严格要求孩子,但他们的行为习惯,却深深地影响了他们。

陈冲成年后最深刻的记忆:就是父母整整齐齐地坐在书桌前,要么写课件,要么读书,偶尔还会交头接耳,轻轻议论一番。

在这种家庭氛围中,陈冲和哥哥,从小做事情就非常专注认真。

陈冲与哥哥陈川

张安中还鼓励儿女多读书,所以,两个孩子都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陈冲评价父母:“他们的俭朴、聪明,他们对生活的兴趣、对知识的向往,会通过我再传给我的孩子们。”

最好的教育方式,一定是言传身教。

张安中的高贵,在于那“不可腐蚀的纯洁和天真”,永远往前走,保持好奇心,保持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永远充沛的爱意。

在母亲的影响之下,陈冲也是个很“敢”的女性,她出生于书香门第,偏偏选择了演员这条路。

但选择做演员的陈冲,却始终跟娱乐圈的浮华保持着距离,她从小热爱阅读,阅读赋予了她强大精神力量,更为她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滋养。

一位伟大的女性,给子女留下的精神财富,是无可估量的。

张安中,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药理学专家,一位高贵的传奇女性,更是以身示范了——

一位智慧的女性,真的影响三代人。

写完这篇,我想对所有的母亲们分享,我们能给孩子的财富,不是让他们考上名校,更不是给他们多留下几套房子。

活着最难的是,不知道为什么而活,不知道活着到底有什么意思。

没有人的境遇是一帆风顺的,很多阶段,我们可能无法给孩子平顺的童年、完整的家庭、优越的物质条件。

你能怀着智慧面对逆境、顺境,孩子就会知道——

我不会害怕低谷。我也知道,迟早会有云开雾散、柳暗花明。

在谋生之外,我们该如何巧妙而体面的过完这一生,才是让孩子终生受益的智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