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钢琴 >> 钢琴图片 >> 正文 >> 正文

张爱玲在现实的社会里,我等于一个废物

来源:钢琴 时间:2023/6/12
北京治皮肤科好的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58077.html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张爱玲是一个天才,是一个传奇。

她和胡兰成的遇见,是她爱情的传奇,而那时候,她在文学上的传奇,也几乎完成了。

她年少成名,早早就达到了“出名要趁早”的想法,然而,她自己却说:

当童年的狂想逐渐退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世人原谅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

“在现实的社会里,我等于一个废物。”

和很多天才一样,现实生活里的张爱玲,不善交际,也不善于打理自己的生活,除了写作之外,可以说她“一无是处”。

01

张爱玲一生的传奇,似乎从《我的天才梦》这篇应征稿就开始了。

但现实生活中的张爱玲,却比较“笨”,甚至可以说她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她不会削苹果,不会补袜子,不会织毛衣,也记不住家里汽车的车牌。

在一个房间里住了两年,但她始终不知道电铃在何处。

她接连坐医院,却还是不认得路该怎么走。

不止如此,她还很孤僻,怕去理发店,也怕见客人。

总而言之,在待人接物方面,张爱玲有着惊人的愚笨。

作为天才的一面,张爱玲从小学习画画,自娱自乐,但有一次看了一部描写穷困画家一生潦倒的影片后,她哭了一场,决定还是做钢琴家,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厅里演奏。

她学过钢琴,但所有一切里,她和文学是最亲的,她自称7岁时就写了第一篇作品;

8岁那年,又构思了一篇名为“快乐村”的小说;

9岁的时候,她第一次独立给报刊投稿,还写了一封介绍自己的信;

大约10岁的时候,她利用课余时间,用铅笔在笔记本上完成了一个爱情故事;

14岁时,她还尝试了鸳鸯蝴蝶派体的章回小说《摩登红楼梦》,父亲为她拟好了目录。

很多年后,她还引用过小时候作品的片段,她不悔少作,甚至还有夸耀和得意。

02

19岁时,张爱玲穿着朴素的衣服,拿着一支传统的老笔和一瓶墨水走进港大文学系,同学们纷纷侧目,因为大家用的都是自来水笔,而张爱玲的笔却蘸一次墨只能写几个字。

她生在上海,却不会说上海话,更不要说广东话了,因此,在别人交谈之时,她总是沉默,要么就是在学习。

她孤僻地默默拿着奖学金,写文章参加比赛,成为众人眼里只知道学习的人。

她说:

想做什么,立刻去做,也许一迟就来不及了。“人”是最拿不准的东西。

学习成绩好得出奇的张爱玲,在现实生活中是迟钝的。

同宿舍的同学请她去家里玩,她不去,因为要花钱,“我就是不会撑场面”,为此,连她最好的朋友炎樱都觉得丢人。

她不懂生活的潜规则,但她的天才,注定让她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只是那些东西,未必适合于生活,未必能用来生活。

她默默地观察不同的人生、体悟人生。在港大读了三年多,张爱玲学到了很多,看到了很多,在即将毕业之际,战争却影响了她的学业。她想转考另一个学校,先拿到文凭证书再说,身上又没有钱。

不得已,只能再次踏入张家,求助于父亲,进了家门,前后只停留了不到十分钟就转身离开。

那是她最后一次进入张家,也是她和父亲的最后一次会面。

对于人情世故,张爱玲始终是凉薄的、迟钝的。

03

大学没毕业,文凭没拿到,张爱玲就辍学离开了。

辍学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学不到什么有意义的东西,“与其浪费时间到学校上课,还不如到图书馆借几本好书回家自己读。”

第二,自己没法赚钱,用别人的钱不痛快。

“用别人的钱,即使是父母的遗产,也不如用自己赚的钱来得自由自在,良心上非常痛快。”

辍学后,弟弟张子静建议她说:

“你可以去找个教书的工作。”

她摇摇头说,不可能。

“你英文、国文都好,怎么不可能呢?”

张爱玲回答说,教书不仅肚子里要有墨水,而且还要口头表达,而“这种事情我做不来”。

张子静想到姐姐文笔好,又建议她去找一份报馆编辑的工作。

可张爱玲也不愿意,因为报馆编辑还是有很多应酬性的工作,她觉得自己干不好。

外面的工作什么也干不了,那就开始卖文吧。

这一卖,就卖出来一个众人皆知的张爱玲。

她想快点出名,所以不断催促自己:

“快,快,迟了来不及了,来不及了!”

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如果我最常用的字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惘惘的威胁。

年,张爱玲带着新出炉的《沉香屑》系列小说,敲开了周瘦鹃的大门,此时的周瘦鹃,正在创办一本题为《紫罗兰》的杂志。

不出意外,张爱玲的作品发表了。

此后,张爱玲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属于她的传奇。

04

《沉香屑·第一炉香》发表后,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不断呈现,《倾城之恋》等作品不断涌出。

但在张爱玲一生的传奇中,一定绕不开她的爱情。

张爱玲和胡兰成的传奇,还是开始于张爱玲的小说,那时候,刚从监狱出来没多久的胡兰成,被一篇叫《封锁》的小说吸引了。

读完小说,胡兰成给杂志社的苏青打电话,他问:张爱玲是何许人也?

那年胡兰成38岁,结过两次婚,已是情场老手。

得知张爱玲的住址,他直奔上海,第一次拜访果然是吃了闭门羹的。

但他不愧是情场老手,懂得张爱玲这样的少女的心思,他从门缝里塞进去一封信,信里自然说得一口漂亮话。

这封信,果然撬开了张爱玲的门。

第二天,张爱玲主动前往胡兰成家,一谈就是5个小时。

后来张爱玲写了一篇文章,文章里有一段话说: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也许,这就是她和胡兰成见面时的感受吧。

她将自己的照片给胡兰成,在照片的背面写着: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彼时的张爱玲,虽然是名动天下的天才作家,却依然只是一个23岁没有谈过恋爱的小姑娘,还是一个在为人处事上迟钝的姑娘。

胡兰成名声并不好,还是多情公子,是典型渣男,年纪又大,是老大叔。

但张爱玲可不管这些,她爱了就是爱了,只相信自己的爱,或许都没有想过未来。

从理性上来看,这确实是飞蛾扑火,更是一场豪赌,用自己的一生去赌一个男人的回心转意,这笔生意,怎么看都不划算。

但爱情如果能这么理性去判断,大概也成不了传奇了。

相识八个月后,胡兰成和妻子离婚,转而向张爱玲求婚,张爱玲答应了。

结婚的时候,没有婚礼,只有一张婚书,只有一句话:愿使岁月静好,现实安稳。

这个女人,对于人情世故这些东西,完全没有她写作的天才。

05

胡兰成许给张爱玲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并没有持续多久。

年,抗日战争结束,作为汉奸的胡兰成只好四处逃亡,期间,张爱玲全力帮助胡兰成。可胡兰成,即便逃亡,也不忘多情的本性,到处留情。

年,张爱玲忍不住了,她去看胡兰成,可胡兰成已经结婚。但她心里还是怀着希望,希望胡兰成会回心转意。

她责问胡兰成:说好了给我的现世安稳呢?

胡兰成沉默不答。

张爱玲死心了,她自伤自怜地说:

你到底是不肯。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够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失望了之后的张爱玲,写了一封绝交信给胡兰成:

“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的。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彼时唯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随着信一起的,还有她的剧本《不了情》和《太太万岁》的稿费30万元。

爱,有时候就是不问值不值得,只是想让对方更好。

用现实社会的逻辑来看,张爱玲很傻,对人事很迟钝,和很多天才一样,和世俗有些格格不入,但是她也终究只是凡人,会伤,会痛,会孤独。

06

抗战胜利后,由于和胡兰成的关系,张爱玲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以前常常向她约稿的刊物,有的关了门,有的怕染上文化汉奸的罪名,也不敢向她约稿。

在年出版的《女汉奸丑史》《女汉奸脸谱》中,更是将张爱玲和汪精卫之妻陈璧君、周佛海之妻杨淑慧、陈公博的小女人莫国康、吴四宝的妻子佘爱珍等并列为女汉奸。

这些出版物还说:

她的小说《倾城之恋》,曾经被搬上舞台,这是剧坛上的污点。

有了这样的丑闻,张爱玲的一些生活私事,也被人大作文章,但张爱玲并不辩解,她只是写自己的小说,写自己的文章,既不参与政治,也不参加任何党派,她在一个不纯的文学背景中,描写着纯文学的故事。

直到年,她才借新书出版之际,稍微为自己辩白了一下。

时间总是公正的,人们会看清很多东西。

辩白之后,张爱玲依旧做自己,写剧本,写文章,日子不断向前推进。

对外人的争议和评论,她并不怎么理睬,无论褒贬,她都只是看看。

年,她登上轮船,漂洋过海前往美国,彼时的张爱玲,已经35岁了。

在好友炎樱的介绍下,她在在哈得孙河岸的女子宿舍住了下来。

这是一个救济难民的处所,杂居着酒鬼和上了年纪的老太太。

张爱玲的日子并不好过,不得已,她只能向申请加入麦克道威尔文艺营发出申请。

她说自己除了写作所得,别无其他收入来源,由于经济压力,不得不向文艺营申请免费栖身。

进文艺营之时,那里仍然是一片冬天的景象,残雪点缀着山地,冷风吹拂着平野。

每天早上,各色各样的艺术家聚在一起共进早餐,然后各回各的工作间,互不干扰,专心创作,工作间外,放着午餐篮子,供文艺家们自由拿取。

在文艺营里,张爱玲认识了一个高大、肥胖、秃顶的老头——赖雅。

赖雅是一个热情而又懂得关心人的男人,这份热情,稍微溶解了张爱玲的凉薄,一段时间后,他们肩并肩一起出入。

但这并不是因为爱情,胡兰成之后,张爱玲已经没有爱情了。

她是在寻求一份生活上的安全感,巧合的是,赖雅也企图通过张爱玲来解决自己经济困难的问题。两个流浪的人,都希望在对方身上找到生活的归宿,但赖雅显然不如张爱玲,他已经江郎才尽。

和赖雅在一起后,张爱玲怀孕了,赖雅虽然向张爱玲求婚,但他不想要孩子。

张爱玲也意识到,她的处境,难以担任母亲的重任,便将孩子打掉了。

婚后,两人生活并不稳定,几乎是到处漂泊,不断寻求资助。

张爱玲是天才作家不假,但是她并不善于经营自己的人际关系,生性凉薄的她,只写自己的文章。

可世事变化,低头不语的人,有时候往往很傻。

07

年十月,张爱玲暂别年迈的丈夫赖雅,乘上飞往台北的航班。

张爱玲在国外虽比较落魄,暂时也没有太大的名气,但在国内,她的大名,几乎无人不知,家喻户晓。

麦卡锡夫妇为张爱玲接风洗尘,白先勇是当时的陪客之一,当时的白先勇等人,正在创办《现代文学》。

未见到张爱玲之前,白先勇等人纷纷猜测,张爱玲究竟长什么样,有人说她肯定丰满又性感,白先勇不假思索地说她准是又细又瘦。

等到张爱玲来了,大家一看,还是白先勇说得对,张爱玲真是瘦,瘦得像一个架子。

就在张爱玲兴致勃勃的时候,赖雅却中风昏迷了。

现实就是这样,她需要赚钱。

她不断写作,在这个世界上,她能抓住的,只有写作,写作是她的命,也是她唯一赖以生存的方式。

赖雅年迈体衰,又没有经济来源,全靠张爱玲赚钱,而张爱玲自己,也是小病不断,两人的生活,很是艰难。

她竭尽全力忙于写作和照看赖雅,年10月,陪伴了张爱玲超过10年的赖雅,离开世界。

此后,她深居简出,她的生活,似乎只剩下孤独。

面对生死,她说:

人生的结局总是一个悲剧。老了,一切退化了,是个悲剧,壮年夭折,也是个悲剧。但人生下来,就要活下去,没有人愿意死的,生和死的选择,人当然选择生。

她孤独,但她已经习惯了这种孤独。

08

孤独一人后,张爱玲的生活,更加封闭。

她住在窄窄的公寓里,如同生活在老鼠洞中,蜗居一般活着。

有人说:

她的生活则一直顺着这规格走,一年比一年地把自己隔离起来,更不愿同世间人打交道,直到她死,伴着她的都是她自己,以及她塑造的、别人忘不了、她自己也忘不了的诸多人物。

对张爱玲来说,人生有几大恨事:

第一是海棠无香;

第二是鲥鱼多骨;

第三是曹雪芹《红楼梦》残缺不全;

第四是高鹗妄改死有余辜。

她喜欢《红楼梦》,痴迷到心情不好,读一下红楼就好,她研究的文集,被结集出版为《红楼梦魇》。

在国外,张爱玲的地址对很多人来说都是秘密,连对她的姑姑张茂渊也是保密的,人们联系不到她,她也很少联系人。

直到年,弟弟张子静才和张爱玲联系上,但张爱玲仍旧表示,不会回国,之后张子静不断写信,可是那些信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年8月到年3月,张爱玲在洛杉矶的各种汽车旅馆之间搬来搬去,差不多一个星期就要搬一次家,原因是房间有跳蚤。

年过60的张爱玲,生活不规律,营养也没有保障,因此健康状况不好,她老了,一天比一天老。

有朋友关心她,将她的状况登报,她得知后,与朋友“断交”。

搬来搬去,张爱玲不仅弄丢了《海上花列传》的英译本,还将护照都给搞丢了。

她越发害怕见人了,连出来丢个垃圾,都唯恐避人不及,她的房门,几乎时刻紧闭,可是她丢的垃圾,也被人盯上了,人家从垃圾里找出只言片语,就开始写文章。

张爱玲不得不一次次不断搬家,搬来搬去,张爱玲反而觉得“身外之物还丢得不够彻底。”

09

年,张爱玲住的那栋公寓,搬进来很多人,素质很差,爱吵闹,房子弄得很脏。

张爱玲再一次寻找新的房子,要求中有一点,越小越好。

年7月5日,张爱玲给王家卫写了一封信,答复了王家卫对《半生缘》拍片的兴趣。

9月8日,林式同正打算翻看当日达报纸,却接到一个意外的电话,那是张爱玲的房东打过来的。

房东说:张爱玲可能已经去世了。

林式同一惊,他不久前还和张爱玲通电话。

房东继续说:我们几天没见过她,也没听见她房间有任何声响,刚才我叫了急救车,他们马上就到。

林式同想到张爱玲曾交给自己的遗书,于是叫了一声“我马上过来,我有她的遗书。”

遗书的内容是:

死后马上火葬,不要让人看到遗体。

不举行任何葬礼仪式。

骨灰撒向空旷无人处。

遗物全部寄给宋淇先生。

她死后,国内各大报刊都刊登了这一不幸的消息。

在她的一生里:

她避世而不弃世,执着而不自恃,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对生活负责,所以她还认真做她应该做的事,拒绝她不愿意不喜欢的事。

她没有拒绝人生,她只是拒绝苟同这个和她心性不合的时代罢了。

10

和很多天才一样,张爱玲也是一个怪人。

她是写作的天才,可是如何与世俗相处,却学了一辈子也没学会。

如同弗洛伊德所说的那样,诗人、作家、艺术家往往与疯子怪人只有一纸之隔。

这世间,能把世俗关系处理得很好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真正的俗人,他们本来就忙着俗事,因此这是他们擅长的,另一种是很超脱的人,他们超越了这个俗世,因此可以很宽容地接受一切。

但张爱玲显然不在这两种人中,她在文学上是有超脱的眼光,有超脱世俗的境界,可是在生活里,她既无法容纳这个世俗,也没法远离,既无法进入,也无法真正离开。

在这一点上,她离这个世界很近,离我们这些世俗中的人,很近。

不有趣灵魂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