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钢琴 >> 钢琴图片 >> 正文 >> 正文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第三组

来源:钢琴 时间:2022/8/26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第三组也是最后一组作品包括10首乐曲,在维也纳创作完成。这些作品总的来看延续了以往奏鸣曲体裁的基本观念。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F大调奏鸣曲》(K.k/)和《降B大调奏鸣曲》(K.c/)。

在后一首中,莫扎特采用一个变化的回旋曲式创作终曲乐章:这首回旋曲本身包含这主题发展和华彩等复杂因素,并且在反复中省略了第一插部。

《C大调奏鸣曲》(K.)在各个方面表现出典型特征。莫扎特本人承认,这首奏鸣曲带有教学目的,是“一首为初学者创作的小型奏鸣曲”。

第一乐章包含一个在阿尔贝蒂低音之上的“歌唱性快板”主题;第二乐章是一个如歌的慢板乐章;第三乐章则是一首华丽的回旋曲。《D大调奏鸣曲》(K.)是具有大型交响曲风格的作品。

而《A大调奏鸣曲》(K.i/)则与之相反,只拥有很小的规模。该作第一乐章由一首长大的变奏曲构成;第二乐章是小步舞曲;

第三乐章则是以著名的“土耳其风格”(Allaturca)作为终曲,带有土耳其音乐的打击乐效果。《g小调奏鸣曲》(K.d/i/)的第一乐章包括一个强烈的主部主题。这个主题直接与莫扎特在这个调性上创作的更为著名的作品相联系。

在最后一组钢琴奏鸣曲里,我们需要对两首奏鸣曲进行更加细致的讨论,这两首奏鸣曲分别是《c小调幻想曲和奏鸣曲》(K.和)和《降B大调奏鸣曲》(K.)。

最初,莫扎特是将《c小调幻想曲和奏鸣曲》作为两首独立的作品创作出来,但是在年的时候这两首作品合并为一首,而这一年也正是其出版的时间。

这首作品在莫扎特所有的钢琴曲中属于最大型的钢琴独奏曲。处于奏鸣曲之前的幻想曲是对植根于巴洛克时期的创作传统的延续,而这种体裁在莫扎特时代是由C.P.E.巴赫所强调的。

这首幻想曲的形式与传统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此外,莫扎特还在这部作品中充分利用了c小调所具有的悲怆效果。

全曲六大部分互为对比。以八度奏出的三和弦式的第一乐句其后紧跟着两个普通的终止式;在另一个部分,一支如歌的三和弦式乐句在阿尔贝蒂低音的伴随下奏出:后面的部分包括许多炫技性段落,乐曲在疾速中充满动力性;结束部分回忆开头。

该组的奏鸣曲部分包括三个乐章,分别是一个快板、一个柔板和一个冬曲性快板。

幻想曲中极端化的表现力被移植到奏鸣曲中。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仍旧采用相隔八度的三和弦式乐句,以及在很强的力度下演奏的,作为激烈呼应的少量音型、一个半音化连接段、一支如歌的副部主题,以及一个拥有相似音型的高超性的结束部。

柔板乐章拥有歌唱化的旋律,但是其中却包含着类似幻想曲里的华彩性段落,存在大量音阶跑动和琶音。

在终曲乐章,第一乐章中的悲怆效果再次出现。整个乐章是一个不规则的回旋曲,尾部亦包含一个幻想性段落。

另一首与之不同的杰作是《降B大调奏鸣曲》(K.,创作于年,有时将其作为小提琴与钢琴的合奏作品。

但是小提琴部分并非莫扎特所写)。这首作品可以用优雅来形容,作品中饱含着莫扎特惯用的华丽风格。全曲包括三个乐章:一个奏鸣曲式的快板乐章、一个降E大调的柔板乐章,以及一个由变化的回旋曲式写就的终曲性小快板乐章。

第一乐章以平静、抒情的主部主题开始,随后在连接段出现快速推进的音型。

副部主题在第一次出现时采用与主部主题的对位形式。展开部严格按照呈示部中的主题材料进行发展,调性迅速转入小调,并完成了一次非同寻常的从降D大调向G大调的转调过程。

第二乐章,也就是柔板乐章,共包括两个交替进行的对比性部分,二者均采用带反复的二部曲式:第一部分是在和弦上建立的庄严的旋律,而第二部分的旋律则由短小的附点音型构成,低音声部则以十六分音符和八度跳进与之相配合。

第三乐章由一个不寻常的回旋曲式构成。

第一插部在重复时被省略,而两个插部的主题则支配着长大的尾声。

乐章的主要主题特别引人注目,它是一个漂浮在分解和弦之上的半音化旋律,其间的切分音型使其具有窒息之感。

与《c小调幻想曲和奏鸣曲》所具有的激昂情感不同的是,这首作品仍然具有华丽风格的特点,其间包含着一定数量的对位化、和声化和形式化的装饰因素。

从这些音乐的巧妙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莫扎特一贯希望获得的效果,特别是调性突然转向小调。因此,这首作品可以与莫扎特晚期创作的协奏曲(一首为钢琴而作,另一首为单簧管而作)和单簧管五重奏等优秀作品相媲美。

展开部严格按照呈示部中的主题材料进行发展,调性迅速转入小调,并完成了一次非同寻常的从降D大调向G大调的转调过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