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钢琴,陪练最重要,初学钢琴的小孩,家长一定要陪练,一开始就要让孩子觉得练琴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起共同的任务。
我觉得父母,要常常和孩子交流,问老师今天说了什么,你听得懂吗,这里不是很明白,你能不能解释给一下。这种互动,首先让孩子感觉他是不孤单的,其次鼓励了孩子学习的自信。小孩子学琴,爸爸妈妈一定有很深的体会,陪孩子练琴是个苦差事。但不陪练不行,在决定让孩子学琴以前,家长要问自己几个问题。其中最关键的,就在于孩子学琴之后,家长是否能给予大量的支援和时间。
初学钢琴的儿童家长,应该完全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在课堂上认真领会老师的要求及意图,在孩子平日练琴中,用适合孩子特点的方法,落实老师的教学要求,帮助孩子理解和消化老师的教学内容。
由于学龄前儿童专注力较弱,建议每天练琴时练次数,例如早上弹十次,中午弹十次,下午弹十次,同时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这比起每天练一个小时更有效率。建议家长一定要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陪孩子练琴,根据老师在课堂上的要求及笔记,及时纠正孩子在练琴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使其少走弯路。等孩子稍长大一些,基础打好了,学琴程度深了一点,家长就不必贴身陪练。根据人脑记忆的规律来看,孩子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也是很有限的。人的记忆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任何接触过的东西,在没有达到牢固记忆的状态下,不及时地温习都会有被完成遗忘的可能。对某种知识记忆的难易程度,不是只看它以前是否曾经接触过,而是看它能否与你脑子里面已经掌握的知识建立起某种逻辑关系。
有关科学实验表明,当人脑接触某个信息第六次时,该信息在人的记忆中能维持七、八个小时;第七次时可以维持十几个小时。钢琴学习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学习过程,期间出现各种不尽人意的状态都是难免的,因此家长应该以理智从容的态度来面对。首先,在孩子学琴过程中,不要代替孩子做一些学习中必须自己做的事情,要引导孩子自动做他能做和该做的事。比如读谱,一定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读去认。弹奏中出现错音时,不要轻易地告诉孩子错在那裡,只指出弹奏有错误,或给予巧妙的提示,最终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并作出改正。其次,家长不要急于求成,因为学习钢琴没有捷径,一定要循序渐进,一步步扎实地学和练;学琴最忌就是盲目追求进度和考级。
请家长务必记住:让孩子学琴,不是为了大人的面子,满足大人某种心理需求,更不是为了某种虚荣心,不切实际地拔高程度。在急于求成的态度下,会让孩子在成长中留下难以根治的硬伤。业余,不代表可以随便,的确,很多家长送孩子学琴,只是为了陶冶情操。但家长起码要保证,在孩子学琴的这几年中,学到的知识是正确的,培养出的习惯和性格是可贵的,学琴,不光是学弹,它对孩子是全方位的培养,包括性格方面,练琴可以培养孩子耐性、自律性、责任心。如果父母拿捏的好,孩子不仅在音乐上能有所成就,对情商的培养也有很大帮助。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