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钢琴 >> 钢琴介绍 >> 正文 >> 正文

逼不逼孩子学习,他都会长大,但收成绝不一

来源:钢琴 时间:2023/6/12
北京治皮肤病好的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9525899.html

“废掉一个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用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前段时间,一老师被家长拉黑在网上火了。老师多次给家长反映孩子没交作业,家长都没有回应。

本来怀揣着对孩子负责任的心态,让家长督促孩子完成作业,结果却被家长直接拉黑了……

孩子不想做,家长又舍不得逼孩子。这下好了,把老师拉黑,世界一片清净。

孩子开心了,家长省心了,让孩子自己去玩吧,开开心心、无忧无虑地玩,我也做我自己的事情。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父母越来越尊重孩子。不过大多数父母口中的“尊重孩子”有一点变了味,成了变相的“溺爱孩子”。

孩子对美术、舞蹈感兴趣,父母兴冲冲地给孩子报了班。学了一段时间,孩子觉得没新鲜感了,腻了烦了,想要放弃时,父母“尊重孩子的决定”放弃了。

其实是家长打着“爱孩子”的幌子,在偷懒。看上去是尊重孩子的选择,实际上是对孩子的放任。

要知道,任何学习都有一段乏味枯燥的时光,家长“不逼孩子”,孩子想学就学,不想学就放弃,那孩子永远只能在浅尝辄止的阶段,东一下西一下,永远体会不到深层次的学习和学习的乐趣,也体会不到什么叫成就感。

蔡康永老师说过一段话,说得很好:

“5岁时觉得游泳难,放弃了,18岁时遇到喜欢的人约你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时觉得英语难,放弃了,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英文的工作,你又只能说‘我不会耶’。”

孩子在人生初期不加紧用功,长大之后必然会后悔。在孩子想要放弃的时候,家长给予孩子的更多的应该是鼓励和坚持。

俞敏洪的女儿从小学钢琴,7岁的时候,孩子获得了“温哥华少儿钢琴比赛”第一名,8岁时就过了钢琴10级。太太觉得孩子有弹钢琴的天分。于是孩子每周1.5小时的钢琴增到每周5小时。

俞敏洪没想到的是,这样的施压使得女儿热情骤减。想要放弃的时候,俞敏洪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

“宝贝,没有兴趣就不学了,无论你学不学老爸都知道你曾经是温哥华少儿钢琴比赛的第一名,要不要继续,你自己决定,这是老爸对你的一贯原则。”

接下来,俞敏洪和太太商量,决定让孩子停顿一段时间,让孩子好好考虑一下。

一周后,俞敏洪和孩子一起去听场音乐会。音乐会后,俞敏洪再次和女儿交流:“宝贝,你看,你弹琴这么好,如果不继续弹下去,多么可惜啊!”

“爸爸多么希望和你一样会一种乐器。我特别希望和你一样会一种乐器,郁闷或孤单的时候,我就可以把心中的郁闷和孤独吹出来或者弹出来。”

“长大后,如果我和妈妈都不在你身边,如果有钢琴陪着你,你就不会孤独了,你可以和钢琴倾述。”“我不希望你放弃钢琴,但是我不强迫你弹钢琴。”

后来,父母没有逼迫孩子弹钢琴,孩子反而自己去练琴了。有时候写作业累了,就去弹15分钟左右的钢琴,这样一来,孩子一周也能弹两三个小时。

不难看出,这个睿智的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同样智慧,知道孩子心理压力大,对钢琴产生排斥。尊重孩子也善于引导孩子,最终孩子坚持了下去。

孩子在小的时候,对世界的认知并不全面,对于人生更没有什么理性的规划和思考。

这个时候,如果因为孩子觉得苦累,父母心疼孩子而不让孩子在年少的时候学习应该学些技能。孩子长大之后一定会后悔。

有远见的父母,在这个时候都会狠下心来,在孩子应该吃苦的年纪不贪图安逸,该学习的年纪不去放纵自己,该努力的年纪不去放弃。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学习依然是改变命运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

长大之后,孩子会发现,工作之后自己付出很多不一定会成功;但那些挑灯学习的日子,实实在在一分汗水一分收获。

教育孩子,本质就是“拼爹拼妈”,一个优秀的孩子,绝不会横空出世,身后都是父母的汗水和心血。

-END-

文章实属原创,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1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