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学元
“决定分享这个话题,是出于笔者自己这么多年策划和编译大量的乐谱运用到编译的经历。
由于从小学、初中、高中,直到大学本科、研究生甚至今日一直学习英语,自己愈发觉得,一路走来的英语学习乃至运用,和钢琴学习以及教课,有着非常惊人的相似——正所谓万物皆有联系性。
又由于英语是国内所有孩子大中小学必须学习的文化科目之一;通过分享这些深入人心的心得,笔者相信它们可以为广大读者带来一些帮助。不过请牢记一个观点:笔者没有要求各位读者走钢琴家职业道路,就好像学校老师要求孩子学英语也并没有要求他将来成为一名出色的翻译家。
”首先说明一下,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运用在当今中国已经日益得到普及,这和国内大部分家长给孩子学习钢琴(即使不是钢琴,也可以是其他门类,比如小提琴、单簧管,或者跳舞、绘画)的人数急剧增大,达到近0.4亿有着很多的类似。其次,因为中国需要不断对外开放,走出过门,需要有更多国人与外国人士在业务上交流和往来,国内很早就把英语做为一门文化学科纳入必修课程。钢琴虽然不是每一个中国孩子必学的乐器,但是单从学习钢琴的琴童和家长的角度来说,想提高孩子的情操,钢琴几乎是最容易上手的乐器。
不过,不尽人意之处在这几年也日益增显,比如孩子在英语学科是“高分”得主,甚至“金榜题名”,但若尝试让孩子与老外交流,想必是半天吐不出个什么单词甚至句子,即使忽略语法错误,脑子中第一反应大部分是对方的话先“英译中”思考,自己再“中译英”回复。加上大部分学校“唯分数论”,即使大量在听力上因“应试”不得不下功夫后,很多孩子仍然无法把英语最为一门沟通语言,而最终极有可能也只是在完成大学四六级考试的毕业后,因工作不涉及英语而永远地把它还给了老师(当然,和英语相关工作的不算在此类)。
钢琴学习仿佛也与此惊人地相似,很多孩子在被家长或在教师要求应试(考级)后,一年啃个几首曲子,然而即便是之后因苦于文化课不再学习后,想业余弹一首曲子都很有可能成为“蜀道难”。一方面经验欠佳的教师很少让孩子独立思考,练琴时间也是一再让步,市场变得混乱,学习成了师生间“奇怪”的商品买卖:社会的学术没有规范,而只得向市场妥协。不过静下心来,一系列一系列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钢琴学习是否应该和必须向“英语学习”上借鉴,还是毫无“学习”可言?我们不妨往前走,提出一个现象:英语学习从一开始强调的就是“听说读写”。
听
听便是听力,是被动的方式,是最基本接受别人信息的沟通方式;我们只有当听懂了别人的话,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给出相应的回应。听力其实很早就纳入大中小学英语必考项目,那么我们在钢琴启蒙方面,是否也值得去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