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如何弹钢琴是钢琴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教师教学中应该考虑的问题不外乎是钢琴教师在传授钢琴的知识和技巧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实践,学会提高实践的效率。
1.钢琴练习的四种形式
在学习钢琴表演的过程中,练习需要很多时间,大部分练习都是在钢琴上进行的。因此,看钢琴上的乐谱练习可以说是钢琴练习的主要形式在实践中发挥杰作,克服技术难题,处理音乐。但是,这不是唯一的练习形式。钢琴练习除了在“有谱有”琴的情况下进行外,还可以在“无谱有琴”的情况下进行,那就是通常所说的“背谱练习”。这种练习形式在曲目已经练得较为成熟,即将参加演出或者考试前用得较多。此外还有两种练习形式是在无琴的情况下进行的。
那就是“有谱无琴”和“无谱无琴”的练习。“有谱无琴”的练习形式在一首作品的练习过程中十分重要,它的目的就是让你专心致志地去研究乐谱。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种形式常常不被重视,不少学生不会使用这种练习形式。我们每学一首曲子,都要经过千百次乃至更多的练习,如果能把那些看似分散的符号归纳起来、组织起来,找出其规律和内在联系,便可以减少练习的盲目性。音乐作品的形式总是遵循着一定的法则,不是杂乱无章的。我们可以从作品的一些基本方面去加以分析,如曲式、旋律、节奏、和声、指法及其在键盘的位置等等。经过分析,这些“散件”成了若干整体,而整体较散件易于记忆。
这种练习“有谱无琴”的练习在弹好作品的过程中起的作用,在钢琴的情况下很难实现,特别是在开始接触新曲和曲子已经弹熟练,需要进行音乐处理,提高练习效果的时候,它的练习效果是“有谱有琴”的练习不能取代的。最后一种练习形式——“无谱无琴”的练习,实际上是一种更高水平的练习,练习比较困难,需要被在思想高度集中的,没有分心的情况下进行。
2.新曲目一般练习的步骤
当你开始学习一首新曲时,你应该先离开钢琴去读谱,也就是说,使用“有谱无琴”的练习形式。认真仔细地通读全曲,看清谱号、调号、拍号及有关术语,分析段落、乐句,找出难点,并尽可能不依靠键盘而通过思维活动形成对作品初步的完整概念。然后以“有谱有琴的形式进行分解练习,即分段、分句、分手、分声部甚至以小节为单位进行反复练习(切忌从头到尾一遍遍地弹奏,那是一种事倍功半的做法)。
在练习中严格做到几个“不错”——音不错、节奏不错、指法不错、奏法不错、表情不错(学习练习曲时,开始阶段可以不考虑表情)。在分解练习后再进行局部的合成练习。局部合成的过程既是对一首陌生曲目熟悉的过程,也是按乐谱上音乐术语、各种符号对作品进行处理、加工的过程。当练习整首歌合成,再试一次使用的形式“有谱无琴”,认真研究音乐,认真分析和思考,可以使演奏水平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3.复习曲目的练习
钢琴曲目学习往往不是每节课一个新的作品,而是一个歌曲复习几次,反复磨练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教师会在每堂课后指出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对于复习曲目,学生要做到的第一件事是记好上课笔记,将教师指出的问题、提出的要求以及自己上课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并且在每次练习前认真温习。
只有这样,才能明确复习曲目练什么、怎样练。其次是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安排好两次课之间的练习时间。对同一曲目的每次乃至每遍练习提出明确的要求,用不同的方法反复抽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在由局部到全曲逐步提高复习曲目的演奏水平的同时,还应当深入了解该曲目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进一步理解该曲目的音乐内涵,从而更好地进行再创作。
4.演奏会或考试曲目的练习
对于将用于音乐会演奏或考试的曲目,应当根据音乐会或考试的具体日程、时间,分别针对有关曲目作练习的安排,既要突出重点,又要保证全面,力求在演奏、考试之时使自己进入最佳状态。
音乐会演奏或考试的曲目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去反复磨炼、提高,并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从全曲到局部,再从局部到全曲的反复进行,也就是先抓住全曲总的感觉,再分局部进行细加工,在局部细加工的基础上再次对全曲进行更高层次的练习,反复进行,不断提高。
②针对难点不断地用不同方法反复练习,巩固成果,提高演奏成功的保险系数。
③在背谱演奏后坚持经常地认真看谱练习,并安排一定的时间以“有谱无琴”和“无谱无琴”的形式进行训练。
④对于快速乐曲或段落每天仍要以慢速、中速练习为主,在练习中做到每个音都通过大脑指挥,耳朵检查,避免手指因过多的快速练习而失去控制。
⑤在临近音乐会或考试前一周,每天进行1—2次模拟演奏,以寻找正式演奏时的“感觉”,调整演奏时的心理状态,每次模拟演奏后要认真总结,以期在下一次“演奏”时得以改进、提高。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