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与钢琴的融合体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能够产生“诗乐”的独特意境之美和气韵之感,结合钢琴演奏曲《唐人诗意两首》,彰显中国古诗词的独特意境,重点探讨中国古诗词与钢琴演奏的融合诠释路径,更好地实现对传统文化和审美理念的传承,有效延展钢琴演奏技法和艺术风格。
中国古诗词与钢琴演奏相融合的审美价值取向“.诗乐”的意境之美“诗乐”的意境之美充分体现了中国的艺术风格,是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境界。将中国古诗词融入到钢琴演奏之中,能够较好地延续中国传统诗乐的审美观念,在保有东方意蕴的同时创设钢琴音乐中的中国意境之美。
例如《平湖秋月》、《梅花三弄》、《空山鸟语》就采用一种标题式的引导方式,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显性的形象,能够直接明了地获取曲中之意,更加完整具体地把握钢琴演奏作品的内涵和意境。同时,钢琴演奏音乐作品包含音高、节奏、速度、和声、织体等要素,可以借助于东方特色的和声音响、节奏模式和音乐速度,呈现出一种极具东方古诗词意味的虚幻意境、质朴情感与平和感受,使中国钢琴音乐展示其应有的意境和神韵。
“.诗乐”的气韵之感气韵是一种余味不尽的艺术美感。中国钢琴音乐演奏自然要讲究气韵,古诗词与钢琴音乐演奏的融合让欣赏者能够在文学中感受音乐的律动,并在音乐中感受到独特的文学韵味,体现出一种纯天然的和谐美感和丰富的内蕴。如《百鸟朝凤》、《夕阳箫鼓》等,在钢琴演奏中注入民族器乐曲的气韵之感。
“.诗乐”的线性思维在中国古诗词与钢琴演奏相融合的过程中,都要讲究其线性特征,在创作中运用线性的独特思维表现音乐作品,抒发内心的情感。中国古诗词讲究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利用阴阳上去及平仄韵律营造出一种温婉宁静的场景,流露出豪迈奔放的情感。
在“诗乐”之中采用线性思维进行音乐结构的合理布局,讲究音乐演奏的“悟”,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表现出相对自由、散而不乱的特征,充分展示出中国“诗乐”的和谐之美,散发出极具诗意性的醇美芳香。
中国古诗词元素在钢琴演奏中的植入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钢琴音乐风格,能够较好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充分展示钢琴音乐的气韵和意境之美,彰显赋有民族古风的钢琴音乐神貌,在钢琴音乐中渗透一种含蓄委婉的情感,有力展现中国古诗词钢琴音乐的文化气质。
同时,中国古诗词与钢琴演奏的融合也能够延展钢琴创作技法和演奏技术,结合中国古诗词的内容走向设计曲式结构,赋予钢琴演奏独特的“气韵”诗意性特质,并创新应用新的演奏技法,如变奏、复调、装饰音等,尤其是复调性织体与和声的应用,能够更加丰富钢琴乐曲的流动性,展示中国古诗词中的平仄起伏之感。
中国古诗词与钢琴演奏的融合分析在钢琴演奏曲《唐人诗意两首》之中,包含两个独立的钢琴乐曲,一个取材于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创作者采用与古诗词同名的技法,突破古诗词韵律和节律的束缚,采用单三部曲式结构诠释古诗词中的磅礴气势,通过演奏音响与诗作的相互映衬,实现古诗词与钢琴演奏音乐的融合,表达诗人的悲怅之情。
另一个取材于唐代诗人常建的诗作《题破山寺后禅院》,采用相对工整的单三部曲式结构,展现出诗作的安宁与祥和,通过色彩浓郁的乐曲突显雅致的气质,带给人们一种“宁静致远”的音乐享受。
如:A段中以上行五声调式音群为主的音型,就描绘出清晨古寺与阳光照耀高林的宁静景象。B段通过频繁变换的调式调性,产生极其明显的立体空间之感,描绘出流水在阳光下的斑斓景象。并采用慢板的连接与诗作中的“竹径通幽”、“禅房花木”相契合,通过动静结合展示山水诗的恬淡与灵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