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长江日报」
“1月1日象征一心一意,我们选择元旦领证,希望幸福从头开始。”新年第一天,武汉对新人选择领证定格幸福。
元旦,医院产科迎来了“生产小高峰”,“元旦宝宝”的到来为家庭带来了欢乐,也为新年增添了喜气。
新年第一天,住上公租房,开心的一天从热气腾腾的早餐开始,奋发的一年从快乐的第一天起步。举行升旗仪式,拍摄第一缕霞光,追光向未来,无数追梦人还在奋斗奉献,新年第一天奋战在一线。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迎着新年的第一缕阳光,一起向未来。
■新年第一天·晒幸福
“因为爱的人在这,也因为我深深爱着这座城市”
留汉大学生领结婚证,幸福生活从此开始长江日报讯(记者余丹夏刘越刘晨玮通讯员张海洪)1月1日,青山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青山江滩结婚登记点热闹非凡,室外约有百余人正在打卡拍照,室内20多对新人依次办理婚姻登记,两个办理窗口同时开启,工作人员不时走到等待区询问新人、提供帮助。
“1月1日象征一心一意,我们选择元旦领证,希望幸福从头开始。”26岁的小杨是广东韶关人,在武汉从事医学研究工作,他和27岁的妻子小胡是大学同学,捧着结婚誓词共同诵读,读到动情处,小两口眼中泛起泪花。小杨说:“决心留在武汉工作,因为爱的人在这,也因为我深深爱着这座城市。”
颁证员韩忠新从事颁证工作6年来,已为2万多对新人颁发结婚证。自年5月10日青山江滩结婚姻登记点开办以来,韩忠新一直坚持在为新人颁发结婚证前诵读一段颁证词:“长江之畔,幸福之约,执子之手,诉说誓言,天地为鉴,江水为证。”
在武昌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新人们纷纷打卡结婚年代文化墙拍照。
24岁的小郭和男朋友领证后在工作人员带领下了解到武昌区是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我们新年第一天在此结婚登记,在人生的重要时刻作出重要决定,家长也和我们达成共识,婚礼从简”。
上午9时不到,武汉小伙吴金忱和妻子徐梦黎早早来到了江汉区婚姻登记处。相识12年,他们决定在年新年的第一天领证结婚,这也是江汉区婚姻登记处迎来的第一对新人。
“证办好了,恭喜你们!”杜少飞接过民政局工作人员递过来的结婚证,直言“激动得快流泪了”。28岁的杜少飞是一名警察,1日凌晨1时,他刚刚结束在江汉路片区的执勤工作。妻子肖煜骄傲地说:“跟他在一起安全感满满!我是人民教师,他是人民警察,我们在新年第一天开启了人生新阶段,非常憧憬未来的新生活!”
在结婚登记现场,长江日报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提前进行了温馨又喜庆的布置,四处都能看到粉色的气球和鲜花。
记者从武汉市民政局了解到,当天共为全市对新人办理结婚登记,其中32对新人成为结婚登记“跨省通办”政策的受益服务对象。
■新年第一天·添喜气
梦想成真喜添“元旦宝宝”
长江日报讯(通讯员刘姗姗温红蕾黄洁莹)元旦,医院产科迎来了“生产小高峰”,“元旦宝宝”的到来为这些家庭带来了欢乐,也为新年增添了喜气。
1月1日清晨7时7分,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声,医院南京路院区产科迎来了第一位“元旦宝宝”,一名6.5斤重的女宝,母女平安。产妇刘女士是初产,预产期也是这几天。“新年第一天迎接宝宝的到来,这是送给我们最好的新年礼物。”
33岁的王女士是一位二胎妈妈,第一胎是个男孩,今年已6岁。怀孕39周+2时,她产检发现宝宝是横位,并且脐带绕颈3周,住进了医院产科病房,准备择期进行剖宫产手术。住院期间,产科医护人员严密监测宝宝的胎心情况。1月1日上午,产科主任熊国平为王女士实施了剖宫产手术,顺利生下一名男宝宝。丈夫徐先生得知母子平安后喜极而泣,他说大宝出生时他在出差,因没能第一时间陪伴在妻子身边,自己一直很愧疚。这次早早就跟公司请假,专心陪妻子生产。“我们给孩子取名‘元宝’,希望全家平平安安、健康团圆。”
元旦当天,医院出现了“生产小高峰”,医院产科出生了15名宝宝。
1月1日凌晨0时01分,一声清脆的啼哭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产房里响起,第一位元旦宝宝顺利出生,爸爸给她取名“一一”。27岁的彭雪住在武昌南湖,两天前,已经孕38周的彭雪在家中破水后来到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待产,检测到胎位不正,在医师的帮助尝试顺产。幸运的是,在分娩前,宝宝如愿转到了正常体位,在医师和助产士的指导下,在次日凌晨0时01分顺产分娩了一个克的女宝宝。“我和老婆都喜欢女儿,她怀孕后,我们就盼着是个小公主。在新年第一天梦想成真了!”看到女儿出生后,新手爸爸张弛乐得合不拢嘴。
■新年第一天·赏梅花
早花品种盛开梅园梅香阵阵
长江日报讯(记者晋晓慧通讯员邹卉)“新年第一天,来这么美的大自然,心情无比愉悦。”1日,东湖梅园正式开园,市民汤建华和郭春燕早早来到这里,闻花香、迎新年,笑容满面,“武汉真美,在武汉生活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1日早上8时,东湖梅园如期开园,疫情防控常态化。长江日报记者现场看到,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游客出示“游湖北”预约码、湖北健康码、行程码后,购票有序入园游览。一入东湖梅园,记者便在空气中闻到淡淡蜡梅香,棵棵蜡梅树下,游客们拿着手机迎着朝阳拍着“大片”。
“按照往常惯例,元旦一般蜡梅盛放,梅花开放时间稍晚一些,但今年出现了奇特的现象。”中国梅花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江润清告诉长江日报记者,由于前期天气温暖干燥,目前园内蜡梅处于初开时期,梅花早花品种磨山早红、江梅等却提前盛放在少量梅花树枝头了,“目前来到东湖梅园,游客可欣赏到狗牙蜡梅、素馨蜡梅等蜡梅品种,也能邂逅部分梅花早花品种,预计园内蜡梅将于1月中旬迎来最佳观赏期。此外。中国梅文化馆内展出有蜡梅盆栽、写意盆景展,游客也可前往观赏。”
■新年第一天·看演出
“一见钟·琴”,新年合奏《我的祖国》
长江日报讯(记者万建辉)“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也是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局之年。此刻,在年新年到来的第一天,我们敲响编钟与琴键,站在新年的起点,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
1月1日上午10时,由湖北省博物馆主办、江汉大学音乐学院与武汉琴台钢琴博物馆协办的“‘一见钟·琴’新年音乐会”首场演出在省博编钟演奏厅举行,首次由编钟与钢琴合奏的《我的祖国》,既具激昂、雄壮的气势,又有柔美、含蓄之美,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令现场观众沉浸其中,曲罢掌声经久不息。
此次参加演出的钢琴来自武汉琴台钢琴博物馆,一台年和一台年的世界顶级施坦威艺术钢琴。此次编钟与钢琴合奏,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创新融合,让观众耳目一新。许多作品作为原创作品第一次演出。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表示,此次音乐会名称就很有新意——“一见钟·琴”,钟是指编钟,琴实际上既包括中国古代和现在的琴乐器,也包括现代钢琴,音乐会一些曲目用编钟、钢琴一起演奏,当听到合奏的《我的祖国》时,悠扬的乐曲很让人感慨。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源远流长的民族,我们用音乐来传承中华文化。同时我们历史上也一直在融合世界各种优秀民族文化的特征,今天用融合的方式也体现了这一点。
■新年第一天·加油干
幸福奋斗出来!前川线工地热火朝天
长江日报讯(记者陶常宁通讯员曾斯袁永华)年新年第一天,早晨7时20分第一缕曙光刚出现,武汉地铁集团建设事业总部一级项目经理李结元、业主代表邹晓艳等人便匆匆赶往位于黄陂的前川线四标段,该标段天阳路—腾龙大道区间正在24小时不间断进行盾构施工。
前川线从7号线园博园北站接入,止于黄陂广场站,全长36.44公里,采用地下与高架相结合方式,设站11座。
“前川线一共有七个土建标段,其中四标段总长9.1公里,共3站3区间,包括横店站、临空北路站、天阳路站,以及横店—临空北路区间、临空北路—天阳路区间、天阳路—腾龙大道区间。”李结元介绍,目前全线共有数千地铁建设者奋战一线,仅四标段项目就有近千名建设者。
当天上午,长江日报记者来到位于北四环高架下方的天阳路—腾龙大道区间(简称天腾区间)施工现场,地面静悄悄,可是地下盾构施工如火如荼。李结元介绍,天腾区间正好是前川线“上天入地”的一段,因此分为高架段和地下段,其中地下段采用明挖和盾构两种施工方法。
据了解,天腾盾构区间24小时马力全开,全力推进建设,左线隧道去年8月始发,已累计掘进米,预计今年5月贯通;右线隧道去年9月始发,累计掘进米,预计今年6月贯通。
作为建设者,李结元、邹晓艳等人除了白天常规巡查,深夜还经常深入隧道检查。
截至目前,前川线8座站主体结构已完工,3座站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7个高架区间正在进行上部结构施工;共15个单线盾构区间,其中4个已贯通,11个区间正在掘进。
■新年第一天·住新房
开心!新年第一天住上公租房
长江日报讯(见习记者秦璟通讯员纪兴)步入年第一天,徐春来最开心的事就是自己和家里人终于有了个稳定舒适的住所——他和妹妹徐爱平在元旦前拿到了他们期盼了7年多的公租房钥匙。年12月31日,徐春来给鹦鹉花园社区送来了锦旗。
由于身体原因,徐春来没有固定工作,原本居住的房屋被征收后就和老伴、儿子一起租住在洲头街道红建村的一间破旧小民房里。他家中兄妹众多,妹妹徐爱平也是低收入保障群体。多年来,徐春来一直希望能让家里人能有一间稳定的住所,却始终没有分配到公租房。
徐春来的户口在汉阳区鹦鹉街道鹦鹉花园社区,年10月,鹦鹉花园社区房管员孙国荣接手了徐春来一家申请公租房的工作。“我们帮徐春来师傅梳理了材料后发现,他们以前曾为了补贴家用,把家里一辆用来拉货的面包车卖了,但名下的车辆信息却没有注销掉。”为了准确了解徐春来家里的居住情况和生活情况,一年多来,孙国荣多次奔波在徐春来家、鹦鹉花园社区、区房管局三点之间。
“准确掌握了徐春来家里的信息后,考虑到他们家里确实困难,我们便以最快的速度帮徐春来提交了申请。”12月15日,徐春来顺利拿到了公租房入住通知,看到困扰徐春来一家多年的难题得到解决,孙国荣也很开心。
据了解,年汉阳区共组织7个配建公租房项目套房源,已对全区户公租房轮候家庭进行配租,全面解决了汉阳区公租房保障对象安居需求。年汉阳区公租房分配房源充足,将随时接受申请及时按季度配租。
■新年第一天·升旗
学生国旗护卫队举行升旗仪式
长江日报讯(记者杨枫通讯员李季白龙海)年1月1日上午10时,由多个民族学生组成的武汉市东湖中学国旗护卫队,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升起了校园里年第一面五星红旗。
长江日报记者现场看到,出旗环节由步齐步、56步正步、步齐步组成,寓意“两个一百年”和“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表达了武汉学子对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祝福。
东湖中学党总支书记向勇介绍,担任此次升旗任务的是武汉市东湖中学国旗护卫队一队的37名队员,队伍由一名升旗手、一名擎旗手、一名指挥员、两名护旗手和32名方阵队员组成,其中有一半是少数民族学生。
升旗仪式结束后,来自东湖中学新疆班的学生穿着民族服装,组成“心形”,在高高飘扬的国旗下齐唱《国家》。参与新年升旗的该校高一5班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学生迪丽热巴·艾力说,新年的升旗仪式让她感觉特别震撼,浓浓的自豪感、爱国情在心中激荡,“我加入了学校的国旗护卫队,虽然训练艰苦,但成就感满满,我有一颗报国心,将来我想成为一名军人,护佑家乡,保卫祖国”。
■新年第一天·追光
第一缕光
长江日报讯(记者吴天琦胡胜)年1月1日,清晨6时,长江日报记者在汉口江滩,用两个小时的直播,为网友呈现出新年第一缕霞光洒向城市的全过程。在过去的一年,从年元旦到“七一”,从年国庆再到今年新年,每次第一缕阳光出现时,记者都在现场。
当金色的霞光次第洒上潋滟的江面,守候在长江边的人们纷纷拿出手机定格年第一缕霞光,更有不少人借着长江日报的直播镜头,许下了对新一年的期盼。1月1日清晨,长江日报直播“武汉新年第一缕霞光”,数十万网友围观评论。
部分网友评论:
——年,奔走在自己的热爱里,不断成长,闪闪发光!
——这一年,你我都是风雪夜归人,求理想,奔前程,追梦的路上,勇敢而赤诚!
——咔,杀青了!
——往后的日子都是崭新的,谁也不许回头看了!
——嘀,体温正常,欢迎进入。
——惟愿耳边碎碎念念也是今后的岁岁年年。
——新年快乐,不是祝福,是你我的承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