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钢琴 >> 钢琴介绍 >> 正文 >> 正文

王中山神仙指法,独步筝坛人物

来源:钢琴 时间:2023/1/26
王中山

提起古筝,人们想到的往往是衣袂飘飘、温婉柔情的女性形象。然而在专业演奏领域,古筝的领军人物之一王中山,是一位幽默风趣、富有亲和力的男士,只要有他在场,现场氛围总能变得轻松、有趣。一双看似胖乎乎的小手,却创新使用左右手轮指、弹轮、多指摇、左手摇指等古筝演奏技法,享有“筝坛圣手”“天下第一快手”之称。

已故前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指挥家朴东生曾发表文章评价王中山:王中山是近年来在筝界、民乐界乃至音乐界备受瞩目的人物,是一位将古筝演奏、教学、创作、社会活动集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一战成名的“山中王”

王中山出生于河南南阳镇平县。河南是我国的曲艺大省,南阳又是曲艺之乡。河南筝的发源地就在南阳,当地自古习筝的氛围浓厚,而且筝和三弦、琵琶是当地大调曲子的主要伴奏乐器。“大调曲子曲词优美、文雅,那时候,当地人都以会唱大调曲子为荣。”王中山6岁时,喜欢听曲儿的父亲送他去学唱大调曲子,“那时,家附近就是林场,每天放学后我就去跟老师学唱,他唱一句、我学一句。”年,王中山开始正式学习古筝,在他的艺术道路上,郭振基、徐守中、李进三、李吉昌、贾洪玉等众多老师都给予他无私的帮助。

“小时候我比较皮,很少能够得到表扬,但每次演出后大家都为我鼓掌,这让我感觉很不一样。”王中山甚至记得自己8岁在县剧院里演出,演完后台下很多大人冲上台来拥抱他,“这件事对我影响挺大,我第一次知道原来表演是这么有魅力的一件事情。”他跟着老师去参加当地的各类民间民俗活动,“那个年代,生活比较匮乏。平时吃不到什么,但去演出就有好吃的。所以就特别愿意学,想要把琴弹得更好。”几十年后,当王中山自己也成为老师开始教学时,他感受到当年学唱大调曲子对自己有很深的影响,“我们常说演奏要有歌唱性。我有多年行腔做韵的基础,这对后来的演奏帮助很大。”

年,12岁的王中山被南阳市选送到郑州参加省里的文艺汇演。在所有节目中,王中山自弹自唱的《二嫂买锄》获得了二等奖。几十年后,王中山的朋友在当年的《河南戏剧》杂志上,找到了王中山演奏时的照片,“上世纪80年代,能留下一张照片,真的是太珍贵了。”回到南阳后,他被南阳戏曲学校(现南阳艺术学校)破格招生,进入艺校学习,成为了当时学校里年龄最小的学生。

《河南戏剧》杂志上的王中山演奏照

年艺校毕业后,王中山被分配到南阳曲剧团工作,同时他开始跟随赵曼琴老师学习古筝。因为有民间音乐的基础,和赵老师学习后,王中山很快就把技术上的欠缺补齐了。赵老师借鉴小提琴、钢琴的演奏方法,创出了快速指序技法,并改编有《金刚探红》《打虎上山》等作品。这年秋天,赵老师带着王中山一起参加了在扬州举行的第一届中国古筝艺术交流会(业内简称为扬州筝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古筝界的首次大聚会。在这次活动中,王中山左手戴四个义甲演奏了《打虎上山》,这种形式的演奏,不仅此前闻所未闻,也大大增加了古筝的表现力,引起巨大轰动。此后,古筝教育家曹正、古筝名家郭鹰见到他,都亲切地唤他“小老虎”。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正是年扬州筝会上王中山的一曲《打虎上山》,奠定了他作为“山中王”的地位。

“在我的人生中,赵老师对我的影响很深。如果没有他,我始终在弹民间曲目或其他创作筝曲,是他为我打开了眼界。让我知道,不仅河南南阳地区的人喜爱古筝,原来国内甚至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有这么多热爱古筝、从事古筝演奏的人。”

同样是在这次活动上,王中山的演奏得到了中国音乐学院古筝教授李婉芬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