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钢琴 >> 钢琴优势 >> 正文 >> 正文

鸡娃是啥牛蛙是啥素鸡是啥自鸡是啥专业术语

来源:钢琴 时间:2023/10/10

#作者:三轻网补课妈

北上广深家长间的对话

妈妈甲:你鸡娃了没?

妈妈乙:我家的是青蛙,怎么鸡都不行,哪像你,你家的是牛蛙。

妈妈甲:你自鸡肯定不行,我们班上小凡同学不就是人工牛吗,不行就去外面报班做个班鸡。

妈妈乙:去那找啊,外面机构太多课程太杂,也不知道到底好不好。

妈妈甲:我邀请你进我们的群吧,群里都是鸡娃大咖,好多都是成功上岸的,她们的经验非常好,你可以学习学习。不过家长需要面试才能进,你这家庭背景应该没问题。

妈妈乙:那太好了,啥群我加一下,终于找到组织了。

妈妈甲:我邀请你,叫清北鸡娃3群

本人因为身处教育行业,同时又是一个一年级孩子的家长,所以难免需要多方位了解当今的教育现状和家长想法。这一了解可倒好,发现一线城市育儿之海,无比深邃,感情自己这8年的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可以归零计算。

图片来源网络

01专业术语科普

“鸡娃”

就是家长们为了孩子能取得优秀的成绩,不断地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任务,不断激励孩子上进。这种行为就叫做“鸡娃”。

“牛蛙”

指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天生优秀叫天牛,后天培养优秀叫人工牛,英语优秀叫英牛。

“素鸡”

接受级别较高的素质教育的娃,比如钢琴、围棋、画画等各种才艺情商活动,还有延伸到马术、击剑、花样滑冰、冰球等的教育。

“荤鸡”

接受级别较高的数理化科目辅导的娃。

“自鸡”

有的家长本身是老师或者学历层次较高,可以自行辅导孩子。所以这些不抱任何补习班、培训班,在家自行教育的行为被叫作“自鸡”。

“青蛙”

又称普娃,指成绩等各方面都比较普通的孩子。

“上岸”

靠鸡,让孩子成功考上好学校好大学。

“BNJ”

不耐鸡,指孩子接受不了家长的鸡娃方式。

“JBCL”

鸡不出来,指家长吐槽孩子被鸡后不见长进。

图片来源网络

02一线城市鸡娃原因

那为什么一线城市热衷于鸡娃呢?不鸡娃不好吗?孩子这么累?

抛开社会的人才选拔机制、人口数量、教育资源这些因素,因为这都是客观事实。

主要的原因有两方面

一、中产家庭对教育回报率的认可

一线城市鸡娃家庭都有一个共性:对子女教育高度重视,孩子数目少,家庭收入中上等,这是典型的中产家庭。

80年代、90年代,包括现在。无数人通过高考从村镇流入城市,又从小城市流入一线大城市,完成了家庭财富的迅速积累,这样的积累是巨大的甚至是几何倍增的,这些财富、地位等让他们享受到教育的惊人回报率。

这些中产家庭中的父母都不是中庸之辈,他们看得更深更透彻,危机感很强,他们知道,如果不鸡孩子,那么未来他们在这座城市将很难立足。这所有的一切都促使新一代的中产父母,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要么要求孩子像他们以前一样刻苦学习努力上进,要么采用他们或许从未经历过的鸡娃教育。

二、认知的差异

父母的认知会决定孩子的认知。中国有句俗话,龙升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话糙理不糙。父母的认知,处世态度,身边朋友的素质都会从小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你有机会和现在一线城市的小朋友聊一聊,相信他们所展现的知识面、表达力、和思维力,真的不是当年的我们那一代能够企及的。

如果家长认知的越多,了解的信息越多,他才会对孩子规划的越多。因为他知道什么是国家扶持行业,什么是未来供不应求的职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因为他知道创业需要那些技能、哪些是国外有国内没有的,人脉资源该如何一步一步的搭建等等……

如果家长认知很少,或者没有认知,那么他对孩子的规划也就越少。孩子的成长都是看一步走一步,或许会走很多弯路、掉不少坑。啥都不知道,又何来规划呢?

拿鸡娃这件事来说,有的人觉得不可思议,有的人觉得很正常,有的人很赞成,有的人很反感。你觉的是攀比焦虑,别人觉得是很正常的事。

所以父母所在的阶层、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教育方法、三观,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图片来源网络

03二线城市、三线城市鸡不鸡娃呢?

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经济发达,教育资源更丰富。这里有最好的小学、中学和顶级的大学。学校越好,竞争越激烈,鸡娃氛围更浓郁。北京上海的鸡娃甚至带动了房价,鸡的越狠,房价越高。

二线城市大多都是省会城市,教育资源相对一线城市来说要弱一点,虽没有一线城市这样浓郁的氛围,但只要有重点学校,这个区域的鸡娃也不少。好初中好高中一个城市也就那么几所,不努力还真就上不了。加上省会城市的标杆作用,学区房的房价稳定上涨,也暗示着区域鸡娃的层度。

三线城市大部分为地级市,好学校这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在哪里,附近的家长必定都重视教育,虽算不上鸡娃,但至少保证要上就上当地最好的学校。

对教育最焦虑的地方往往并不是真正缺乏资源的地方,反而是那些拥有着好的教育资源的地方。

图片来源网络

04最后的话

关于孩子的教育,询问过很多的家长,每个家长都表示对孩子教育十分重视,只不过每个家庭对于“重视”的体现不一样罢了。有的属于老鹰派,有的属于鸽子派。有的盲目指挥,有的精准投入。

每一个家长都应该有一个灰度认知的概念,保持合理的度。

孩子需要家长的指导和规划,孩子终究是孩子,不能不管不问。懒惰是人的天性,成年人如此何况孩子,能够自律的孩子毕竟少之又少。

孩子也需要健康和快乐,该玩的时候让他们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玩的时间自然就多,健康和快乐也就有了。

每个家长都应该自鸡,自己多学多了解,才能给孩子方向和规划。即便自己是个新手父母,让孩子以后少走弯路,这不就是最基本的教育吗?

那如果家长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泊,或许孩子的未来会更好!

正如其中一个家长说:

“孩子不逼他一下,怎么知道他的能力和潜力到底在什么水平?如果有能力有潜力,我会一直鸡他。如果能力和潜力不行,我会慢慢接受,但还是会为他创造更多的机会。因为我是他的妈妈,他是我的孩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1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