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钢琴 >> 钢琴优势 >> 正文 >> 正文

它被誉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它让西洋乐

来源:钢琴 时间:2023/4/3
北京好治疗皮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9113880.html

有一首小提琴协奏曲被誉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之作,它就是诞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部作品是当年还在上海音乐学院求学的青年学生陈刚和何占豪联袂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年5月27日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演,而小提琴演奏者也是年轻的小提琴家俞丽拿。无论创作者还是演奏者都是花样年华的青年,都有着一颗火热的心,都憧憬和向往着爱情,同时,他们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一千多年处在封建社会残酷统治下的青年向往自由与爱情的传说,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同样有着花样年华的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

当然,对于这个凄美的爱情传说,无数人为传说中主人公的不幸命运流泪,也创作了无数的故事或者戏曲。因为这个传说也早在解放前就被搬上越剧舞台,后来一直是上海越剧团的保留节目。甚至有一年,敬爱的周总理招待美国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时,也专门让上海越剧团为喜剧大师演出。

当时,周总理看了节目单,立刻将所有的故事背景介绍都划掉,改成”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下拉近了喜剧大师和中国爱情传说的距离。不知道卓别林能否听懂越剧唱词,但他一定为此流泪了。

而两位在音乐学院求学的青年学子,他们一直接触的是西洋音乐,感受着西方人的爱情。但骨子里肯定是浸润着中国传统的爱情传说。肯定从小就喜欢听外婆或者奶奶给他们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当然,他们也看过越剧,甚至喜欢越剧,不然,他们不可能在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吸取音乐元素了。

只是,那时正是五十年代末,大跃进年代,他们不去创作表现钢花飞舞稻浪滚滚的火热生活,而是表现传统的爱情故事,也够大胆,而他们选择了小提琴,这个乐曲中的皇后,因为只有小提琴华丽而哀怨的音色才足以表现如此凄美华丽的爱情,当然,也因为小提琴是越剧最早引入的伴奏乐器之一。

于是,在年5月,上海兰心大戏院的舞台上,一部旷世传颂的小提琴协奏曲公演了,华丽的西洋乐器奏响了中国的声音,古老的爱情传说被一群花样年华的青年重新演绎。

然而,好景不长,进入六十年代后,音乐舞台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再也没有爱情的鲜花开放,没有春天,蝴蝶飞走了。当时,除了钢琴,因为殷承宗叫人把笨重的钢琴搬到天安门广场,他在广场上,给上万的工农大众弹起《东方红》和《北风吹》能够作为配角,为样板戏伴奏以外,其他的西洋乐曲沉寂了。就连俞丽拿在家指导儿子弹钢琴,也得用厚厚的帘子挡住窗户,并把玻璃的缝隙封死,生怕漏出一点所谓不和谐的乐音而惹麻烦。

冰雪遮挡不住春天,蝴蝶总会飞翔,当文艺春天来到祖国大地时,百花盛开,蝴蝶归来,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再次响彻祖国大地。虽然创作者和首次演奏的俞丽拿女士已经人到中年,但音乐却永远年轻。而更多的小提琴家也将这首曲子作为自己的演奏作品,甚至日本的小提琴家西崎崇子。

自然,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更是将这部协奏曲作为自己的代表作在全国甚至全世界演出,富士山下,大洋彼岸,欧洲的音乐大厅都响彻这首美丽的乐曲。而这首小提琴协奏曲的主题音乐被独立抽出来,填上歌词,又成为一首名为《化蝶》的歌曲从许多女高音歌唱家美妙的歌喉中飞出。

我第一次听这首协奏曲时,刚好十六岁,走进花季,是在同学家听的,只是听了一半,那时没有录音机,只有收音机,我们无意中收听到的,但因为本来就喜欢小提琴曲,再说,刚好看了袁雪芬主演的越剧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所以入迷的听,生怕放掉一个音符,虽然没有唱词,但故事还是很熟悉的,直到最后尾声,收音机里播放其他节目才依依不舍的放弃。

因为家里有电唱机,所以,我一直在寻找《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唱片,但却没有买到。

而知道歌曲《化蝶》却是我二十多岁,但并不是听歌手唱,而是在买歌本时,看到这首歌,于是边识谱边哼唱,虽然学会了,但音太高,对付不了。

再后来就是在电视里看到一个音乐欣赏节目,那期节目专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只是演奏的是一位年轻的小提琴家。有了专家介绍,对这首小提琴协奏曲的背景和乐曲内容有了一定了解。

果然,这部作品的创作是在陈刚和何占豪等青年学子在年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下基层,走到田边地角为农民演出,可是,他们演出的贝多芬和巴赫的作品,农民们都听不懂,他们要求音乐学院的学生为他们拉越剧,拉沪剧,这让他们沉思,也让他们认识到中国的音乐必须民族化,本土化,更要表现生活。于是,他们要创作属于中国的作品。

当然,当时,他们还创作了一部现实题材的作品《女民兵》,但《女民兵》最终让位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当然,这也得感谢一位领导,当时陈刚和何占豪他们系党总支书记刘品,他是作品的总策划。也是他说通了高层领导,才有这部作品作为新中国十周年的献礼作品。

再后来,听了西崎崇子和盛中国的演奏,还买了一盘盛中国演奏的磁带,只是让人借走了,没有还回来。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流行音乐的浪潮冲击着严肃音乐,大家追求港台歌星的流行演唱,对于没有词的乐曲,再也没有耐心好好听一听,蝴蝶被眼花缭乱的霓虹灯晃花了眼,迷失了方向,厌倦了飞翔。只是,从大洋彼岸来了一个金发碧眼的钢琴家,他在钢琴演奏中加入流行元素,节奏也轻快,乐曲也非常好听,经过他改编的钢琴曲《梁祝》再一次吸引了手中挥舞荧光棒的追星族。

只是,如今毕竟是百花齐放的春天,蝴蝶依然飞舞着,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也在音乐会上演奏,随着盛中国先生在全国各大城市巡回演出,蝴蝶在大江南北飞舞。

又一次看央视音乐台的节目《音乐人生》这次介绍的是我国民国时期著名的音乐家陈蝶衣先生,想不到陈蝶衣先生是陈刚先生的父亲,陈蝶衣先生创作了大量的流行歌曲,经周璇、白光等歌星的演绎,风靡大上海。他的代表作有《花样的年华》、《玫瑰玫瑰我爱你》和《蔷薇蔷薇处处开》,他的名字中有蝶,而他的儿子的作品中也有蝶,这难道是一种缘?而当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次公演《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在这个上海最著名的大戏院,这个曾经响起父亲创作的歌曲的戏院,再次响起儿子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陈刚先生不知有什么样的感慨,节目里没有说,倒是讲了一个故事。

陈刚的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上演时,他的父亲却没有资格坐在戏院欣赏儿子的作品,而是在很远的地方劳动改造,是在劳动一天后收工路上,从广播里听到的,也许效果不如戏院现场演奏,也许还有杂音。父亲哭了,他为儿子欣慰,也为中国音乐欣慰。为儿子用一样乐曲表现中国传统文化而欣慰。

不知道陈蝶衣先生站在什么样的路边,但肯定没有鲜花,没有蝴蝶,只有风沙弥漫,荒草萋萋,但他心中一定有一片花海,花丛中飞舞着两只美丽的蝴蝶,它们是梁山伯和祝英台。

这部载入史册的作品永远那么年轻,那么鲜活。

当引子开始,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小提琴奏响优美的主题曲,就好像青春少女走在流水潺潺,鲜花盛开的野外。一个闺阁女子以自己的抗争为自己赢得求学权利,女扮男装去求学,也引出这个优美的故事。

随着乐曲进入,我们似乎看到两人同窗共读,感情日益深厚,但一个隐瞒身份不敢表白情愫,一个懵懵懂懂,把对方当成兄弟,但那时的生活是欢快的,也许对于祝英台来说,这样的欢快太难得。当主题旋律出现时,音乐为我们再现十八相送时两人情意绵绵依依不舍。

当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的节奏,陈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乐队强烈的快板,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这两个主题逐渐激化,人们感受到英台抗婚的怨愤场面。

当又一个慢板出现,大、小提琴的对答,缠绵凄苦,如泣如诉的音调,把梁祝相会楼台时百感交集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接着,小提琴的散板独奏与乐队的快板齐奏交替出现,变化运用了京剧导板与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最后锣钹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英台抗拒的不仅仅是婚姻,她抗拒的是摧残人性与生命的封建制度,她不光是殉情,她是为自由而战,当活着不能拥有自由与独立,那么就将生命化作惊鸿。

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长笛吹奏出柔美的华彩旋律,与竖琴的滑奏相互映衬,把人们引向神话般的仙境。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建势力压迫下死去后,化做一双蝴蝶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飞舞。

这部作品不仅是爱情的颂歌,更是一部人性的颂歌,生命的颂歌,自由的颂歌。

蝴蝶在自由的飞舞着,它从传说中飞来,从越剧舞台上飞来,从小提琴里飞出来,向着自由广阔的空间飞舞着。因为蝴蝶有了一双音乐的翅膀,所以飞得更高更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