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钢琴 >> 钢琴优势 >> 正文 >> 正文

从黄土高原走出的钢琴家访弗留利国际钢琴比

来源:钢琴 时间:2023/3/19

要佳林在弗留利国际钢琴比赛现场

第23届威尼斯弗留利国际钢琴比赛(InternationalPianoCompetitionofFriuliVeneziaGiulia)于近日落下帷幕,中国选手要佳林获得二等奖(并列,一等奖空缺)及最佳肖邦作品演奏奖。意大利威尼斯弗留利国际钢琴比赛历史悠久,具有很高的国际比赛规格与水准。比赛历届获奖选手包括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第二名迪米特里·希什金、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二名亚历山大·加德耶夫等钢琴家。

要佳林此次参赛其实是“前度刘郎今又来”,“我参加过年的弗留利国际钢琴比赛,感受到比赛无论规格还是组织,都是我参赛体验里最好的几个比赛之一。而且我很喜欢这个漂亮的小镇,所以四年后就又来了。”

结缘弗留利,再续“拉三”情

本届比赛共包括四轮,因为疫情原因,今年比赛的第一、二轮安排在线上举办,决出的七位选手来到意大利,现场进行第三轮和第四轮比赛。第三轮比赛中,要佳林选择了肖邦的《船歌》、普雷特涅夫改编柴科夫斯基原作的《睡美人组曲》与普罗科菲耶夫《第八钢琴奏鸣曲》。身处水城威尼斯演奏《船歌》别有一番风味,《睡美人组曲》技巧繁难;而普罗科菲耶夫《第八钢琴奏鸣曲》属于作曲家三首“战争奏鸣曲”中的一首,要佳林选择演奏这首乐曲,也寄托了他对世界和平的期待和祝愿。

决赛上他演奏了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要佳林坦言自己和许多钢琴家一样,有浓厚的“拉三”情结。他在本科毕业音乐会时第一次演出了这部作品的两架钢琴版本,“这次对我最重要的意义就是第一次和乐团合作‘拉三’。这部作品是我认为最伟大的作品之一,第一次演出就与这么高水准的乐团和指挥合作,非常令人难忘。算上比赛和音乐会,我一共和FVG交响乐团合了四次,这是一群非常热爱音乐的音乐家,每一次合奏都会加深我对这部作品的认识。”

要佳林年出生于黄土高原的一个小城市——山西大同。年,他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钢琴系,其间一直师从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傅红。年起他得到钢琴家黄若愚指导,年考入纽约茱莉亚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同时作为中国音乐学院全球音乐教育联盟联合培养的学生,同期攻读中国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除了此次比赛,要佳林还是年新加坡国际钢琴比赛、第二届ShigeruKawai国际钢琴比赛、第十八届“桑塔·塞西利亚”国际钢琴比赛以及西班牙“古典音乐星耀奖”国际音乐大赛等多个国际比赛的获奖者。在国内重要赛事中,要佳林曾斩获第九届全国施坦威钢琴比赛专业C组第一名、长江钢琴(小金钟)专业组第一名、第三届成都金芙蓉音乐大赛第一名等。

要佳林说,自己是从黄土高原走出来的孩子。他永远不会忘记,那年在家乡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台下那么多渴求的眼神、真诚的掌声,“我希望把学到的真本领带回家乡,让自己投身于祖国广袤的大地,投身于人民群众,通过更多经典作品的演绎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来。”

走出黄土高原,问鼎艺术高峰

在见到他未来十年的主课老师傅红前,要佳林对古典音乐的认知还停留在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上。找到中国音乐学院钢琴系的傅红老师时,要佳林8岁,第一次为老师演奏的是克莱德曼的《水边的阿狄娜》。尽管弹了很多错音,傅红却从他业余的演奏中听出了他的音乐天赋,尽心尽力地从头教起。看到要佳林家境不算好,傅红特意减少学费,并且每次他来北京时都会不计时间地为他上课。

“傅老师不仅在音乐路上是我重要的引路人,更培养了我很多优秀的品质。”考入附中后,要佳林开始了远离家乡独自学习的生活,傅红不仅指导、督促他练琴,在生活点滴小事上也对他言传身教,这对初入附中刚刚独立生活的青春期少年来说十分重要。傅红常教导要佳林要发自内心真诚地演奏,这也为要佳林的演奏风格带来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在附中,要佳林成了一块吸水的海绵,学习音乐的各方面知识。尽管在常人看来他是一个天性乐观的大男孩,实际上在练琴和比赛方面,他有着不服输的冲劲,要佳林管自己叫“一根筋”。年第九届施坦威全国青少年钢琴比赛总决赛暨第83届施坦威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中国区总决赛中,要佳林获得专业C组一等奖,而这是他参加这个比赛的第十年,“我是一个不怕输的人,如果还有机会,我必须再来一次。”

通过给附中不同专业的同学弹伴奏,要佳林积累了大量经验,他在不同乐器的演奏者身上以及他们的课堂中学到许多音乐处理的奥妙,同时也攒下了宝贵的人脉。年,在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毕业音乐会上,要佳林不仅准备了三小时长的“巨无霸”曲目,还自己组了一个管弦乐团,在音乐会上作为独奏与指挥演出了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乐队成员中的很多人都是他帮忙弹过伴奏的同学。三个小时演出结束还有人“撺掇”着返场,要佳林又以《野蜂飞舞》《彩云追月》和《英雄大波兰舞曲》返场,才结束这场难忘的音乐会。要佳林回忆:“年轻人无知者无畏,这是最宝贵的品质。”

跟随大师,追求卓越

进入中国音乐学院本科后,要佳林一度遇到瓶颈。年,在准备中国音乐学院举办的一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时,他时常苦闷地把自己一个人关在琴房,面对九尺斯坦威却无从下手,觉得自己的音乐缺少了新鲜的血液,且意识到自己的技术无法足够武装自己的想法。在那场比赛期间,要佳林全程认真听了所有选手、所有场次的现场,“我不仅看到了自己和国际一流选手的差距,更看到了自己在审美上的单一性。我认为这场比赛完全打开了我的眼界,成为我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成为了我后来出国深造的动力。”

年,要佳林在朋友的介绍下开始跟随钢琴家、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主科教师黄若愚学习:“黄老师永远让我灵感迸发,他是一位富有智慧且善于表达的老师。他洒脱浪漫的演奏风格、不拘一格的教学风格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崇尚黄金年代大师的演奏风格,有自己对钢琴演奏独特的教学系统。”黄若愚在美国学习的最后四年师从俄罗斯学派钢琴家、涅高兹学派的传承者谢尔盖·巴巴扬。正是在黄若愚的影响下,要佳林立志此生一定要追随巴巴扬学习钢琴演奏。

年,要佳林考入茱莉亚学院钢琴系,如愿成为谢尔盖·巴巴扬的正式学生。真正成为他的学生后,要佳林感受到的是教授作为艺术家的人格魅力和他温暖的品性。作为一名严谨的艺术家,巴巴扬每次上课都会身着正装,示范曲目时总能直戳人心,让在座人热泪盈眶。这也影响了他的每个学生,在他的课上,大家一起着装整齐,正襟危坐,严肃的课堂氛围传达的是对所演奏作品的崇敬之情。要佳林说,在茱莉亚学院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坐在主课教室听巴巴扬讲音乐、谈人生,听他教导他的学生们作为艺术家应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尽管巴巴扬的演出非常频繁,但他总是抽出所有空闲时间给学生上课,每节课的授课时间随学生的曲目量和掌握情况而定,一首普罗科菲耶夫的奏鸣曲,他给要佳林上了七个小时的课,“他强调艺术家要有冒险精神,为了防止错音而畏首畏尾的演奏在他的课上是绝不允许的;但他又要求要把每一个小节、每一个音都细致打磨和处理,七个小时的课程中间竟然没有任何休息!”正是这样一位老师教会了要佳林找到自己的音乐语言,释放自己的音乐天赋,此时的要佳林感到一天练琴十二个小时都不够,有着太多可练习的地方,有着源源不竭的动力。

要佳林表示,自己在未来几年中要沉潜下来,以认真学习为主。经过严格的筛选,年8月,他将作为惟一一位中国钢琴家参加当今古典音乐界最具声望和影响力的音乐节——瑞士韦尔比耶音乐节独奏家项目(VerbierAcademy)。9月起,他还将在茱莉亚学院为非钢琴专业的学生开设三门钢琴集体课。

张听雨/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