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一个带着血泪的新闻。
四川泸县一15岁少女从25楼跳下,父亲欲接住被砸身亡。
两个生命烟消云散,一个家庭分崩离析。
据红星新闻报道,记者从当地多个知情人信源获悉,事发小区楼上开设了钢琴补习班,由于孩子对父母提供的钢琴兴趣培训班有抵触情绪,后来选择了跳楼轻生,父亲为了营救女儿被砸成重伤,两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这是一个非常显然的物理常识题:体重大约百斤的少女,从25楼的高空中跃下,冲击力会有多大?仅凭徒手之力又怎么可能接住?很多网友,似乎对这位父亲以血肉之躯拯救跳楼女儿的做法无法理解——这样无济于事的施救,无非是再多搭上一条人命而已。
这些网友可能精通物理学,但他们可能无法理解什么叫父爱。
01
这是一种本能,一种自然的护犊之情——当父亲伸出臂弯想要接住女儿的时候,便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这的确是一场惨绝人寰的悲剧,但它留下了父爱如山的记忆,留下了人性的温存。
但也有网友继续刨根问底:既然你如此热爱自己的女儿,为什么还要把她逼到跳楼轻生这步呢?
平时如果注重亲子关系,注重家庭教育,注重父女沟通,悲剧可能也就不会发生了,也不需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展现父爱了。
如果尊重女儿的意愿选择,不要逼迫她学不喜欢的技能,不要加重她的学业负担,悲剧也可能就不会发生了。
如果你不要搞那些强迫性的、填鸭性的教育,而是更多从兴趣出发,从人性出发,按照她的兴趣发展,也不会走到今天这步。
这些与教育有关的反思和质疑,也并非全无道理。
但我也想说,“教育”这件事,实在是太过玄学了。
我们可以事后诸葛亮地分析:到底是哪个教育环节可能出了问题,如果当初改变或撤销了哪个不合理的教育步骤,就可以避免悲剧——但实际上,在悲剧发生之前,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先知先觉地找出哪一根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02
有些网友说,这个世界上一大半的教育悲剧,都是来源于“填鸭教育”。
“填鸭教育”这个词组通常出现在学校教育的场合中,往往和“应试教育”意思相近,是指枯燥、机械、生硬,破坏人性和兴趣的教学方式。
学校教育有成绩指标和升学压力,出现“填鸭”情况似乎还能理解,但为什么我所了解到的,连很多才艺教育(兴趣班)也在拼了命搞填鸭呢?
比如非常热门的“学钢琴”,虽说“钢琴班”属于“兴趣班”的范畴,但实际上它的学习过程是相当扼杀兴趣的——一旦学了琴,那简直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无趣、高压和枯燥。钢琴教学流行多年,但它的授学方式却似乎没有一丁点朝着“有趣”方向改进的迹象。
绝大多数学钢琴的小孩,都觉得学习过程苦不堪言,没几个乐在其中的。就算一开始对音乐、对奏琴有一些天然的、质朴的兴趣,几堂课过后很快也会兴致全无。
我几乎就没有听说过有哪位钢琴老师的教学是以趣味性、人性化而著称的,上课过程基本上就是枯燥的指法训练——你的指法和弹奏方式,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动作。如果你凭借自己的“兴趣”,灵机一动地”自由发挥”了某种弹法,就会立刻被强制纠正过来,甚至还会伴随严厉的惩罚。
这是只有中国孩子才这样学钢琴,还是全世界都一样?
这是只有钢琴教学才这样,还是说其他才艺的基本功教学也是类似情形?如果我们再延伸到绘画、戏剧、舞蹈、体育等领域呢?
历史上,不少在艺术和体育上创下过卓越成就的名人,他们学习基础技能的时候,大多经历拖极为痛苦和味同嚼蜡的一段过程——比如说我们所熟知的达芬奇画鸡蛋、纳达尔学网球硬改左手持拍,都是由家长或师长强制逼迫的结果……这些“反人性”的学习决不可能会是轻松有趣的。
就连骑自行车这个简单的技能,绝大多数人也是摔了无数次跤才学会的。
想要“快乐”地学会一门技能和本领,恐怕真的是一种奢望。
03
所以我经常在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掌握一门才艺和本领,扭曲“人性”、远离舒适区是不是必须付出的代价?
对“逃离舒适区”这件事,不同的人,可能会有大相径庭的承受阈值。这个度到底该怎么把握呢?
面对枯燥的钢琴教学,面对严厉的家长,郎朗选择了“继续弹”,但有的学生选择了“宁跳楼而不屈”。
郎朗式的父亲有很多,而郎朗却只有一个。教育,毕竟是一件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事情,很难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想做法。
同样是棍棒教育,有的孩子逆境成才,有的孩子演绎成了血的悲剧。
同样是兴趣教育和人性化教育,有的孩子成了全能达人,有的孩子碌碌无为,一事无成。
回到这个父亲和女儿双双殒命的悲剧中来说,或许教育因素的确占到了并不低的比例。
但你要说,什么是最正确的教育方案,如何从一开始就给这对父女开出正确的“教育药方”,那就真是强人所难了。
毕竟,即使众人齐声批判的“棍棒教育”,它也拥有着不比其他教育方式更少的成材率。
毕竟,任何教育方式都有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任何教育的实践过程都不可能尽善尽美。
近些年的教育新闻中,我们常常看到各种偶然、意外与巧合:一念之差可能让人意外成功,一念之差可能迎来可贵悟性,一念之差也可能带来血的教训。
逝者已矣,我只希望,下一次的父爱,不要用这种方式来展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