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钢琴 >> 钢琴优势 >> 正文 >> 正文

论特长课的坚持与放弃女儿,你不能在这种状

来源:钢琴 时间:2025/7/24
中科白癜风医院践行公益事业 http://www.yangguizhe.com/m/

最近因为学钢琴的事儿,我又和女儿“杠”上了。

女儿玥玥8岁了。从4岁多就开始嚷嚷着要学钢琴,一直到6岁,我才同意。用电子琴练了2个月,她依然说喜欢,于是果断买了钢琴,断断续续学到现在,满打满算不到两年的时间。

学钢琴就不是为了考级,打算培养她一个兴趣爱好,不是为了当钢琴家,想着续学着就好。可是,慢慢地我发现她的进步越来越慢,学习越来越懈怠,于是今年暑假就给她报名了钢琴考级。

然后,我们的拉锯战就开始。

她不想练,不想考级,甚至哭了好几次,说着“再也不要学钢琴了”。

而我一直在坚持我的原则,不可以停下,尤其不能在这种状态下停止。

关于特长班,几乎成了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选项,有的孩子一两项,有的孩子七八项。可是每一项都坚持到底是不太可能的。那么,什么情况下要坚持学到底,什么情况下可以放弃?因为女儿学钢琴,我对这件事又有了深入的思考。这一篇,就借由女儿学琴,来说一说特长课的坚持与放弃。

网路图

(一)这个暑假很特殊:出不去,就考级吧

哥哥今年十岁,自从哥哥上小学前,我们暑假也是在青岛继续上学的,因为幼儿园不放假。

等到哥哥上了小学以后,我就给妹妹请假,每年都会出去玩一段时间,出去玩的时候,特长课全部暂停,各种考级也都不参加。

平时,孩子上学的时候,白天上课晚上写作业,周末特长课,安排很满。到了暑假,就要好好放松一下,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丰富一下见闻。开学前一两周收收心即可。

有人说,假期也要让孩子规律学习,不然孩子很容易后退。我知道,这句话有道理。而且,我非常佩服自律到天中每一天的人,但我依然认为“有张有驰”的生活,更加多滋多味。

可是,今年出不去了。疫情当下,出去玩无异于给国家添乱,给孩子们增加感染新冠的风险。但是,孩子们在家里能做什么?我又能陪他们做些什么?

如果没有更合理的事情,恐怕只剩下学习和看电子屏幕了。

所以这个暑假,每个特长班的考级,我都给他们报名了。

哥哥报的是主持人、画画、跆拳道;妹妹报的是钢琴、画画、跆拳道。

(二)女儿哭着说:妈妈,我不想学钢琴了!

画画和跆拳道,没有课后作业,孩子都上了好久了,所以这两个考级对他们来说,基本上没啥压力,就是多增加几次集训课而已。

可是,钢琴对玥玥来说,变化很大。平时每天只练半小时,现在增加到两个小时。曲目都是新学的,玥玥看着就皱眉头。

自从开始练习考级曲目,玥玥掉了三次眼泪了。

第一次,玥玥哭着说:“妈妈,我不想练琴了,为什么哥哥可以玩,我就要弹这么久的钢琴?”

第二次,玥玥哭着说:“妈妈,我好想时间倒流,我要回到六岁,肯定不说学钢琴。妈妈,我可不可以不学了?”

第三次,玥玥哭着说:“妈妈,这些曲目太难了,我学不会。弹一遍都得十分钟,还要弹那么多遍!我真的不想弹了,我能不能不学了?……”

说实话,我焦虑过。

有几天,我心情和她一样糟糕。

(三)“焦虑”之下的主动沟通

当女儿第二次因为练琴大哭的时候,我的心情就很难受了。

我问自己:“为什么一定非要她坚持?”

每当遇到问题,我不喜欢自己闷头想,最先想到的办法通常是咨询相关朋友。

(1)

我问她的钢琴老师:“按照她现在的水平,考级有希望通过吗?”

老师说:她学习能力不错,只要认真练,应该可以考过。

(2)

我问前同事,当初你女儿练钢琴的时候,哭过吗?现在孩子状态如何?

她说:“现在已经过了9级。平时每天练琴至少一个小时,暑假都是半天半天的练。”

她女儿悦现在十岁,从上幼儿园开始练钢琴,那时我们一起坐班车,经常会见她给女儿打电话问她练了几遍,还会让她把手机放在钢琴旁弹一遍她听听。

那个女孩我见过好几次,很懂事,幼儿园的时候识字量就相当惊人,可以看全文字的书籍,非常独立自律。

我问她,你女儿练琴哭过吗?

她说:“哭过几次,不过都是被我骂哭的。没有因为不想练琴哭,因为她知道,她没有第二条路走,必须坚持下去。”

之前,我总笑她是个“虎妈”,太严厉了。可是她当时对我说:“等学出来了,她会感谢我的。”

几年以后,她真的做到了,她女儿也真的尝到甜头了。

(3)

我还问了女儿同学的妈妈,她去年考级了。今年,我一问她,她便回答说:“我找钢琴陪练了。因为去年那种模式不想再重来一遍,亲子关系到了冰点。”

今年又报了五级,她找个陪练代替自己,她对我说:“命要紧。”

(四)横向参考,纵向分析

学习钢琴的孩子很多,中途放弃的孩子也不少。放弃的孩子各有各的放弃理由,我无需知道。我想知道的是坚持下去的孩子,如何坚持的。

问其他孩子的情况,只是为了横向参考,而不是攀比。

我不会以别人家孩子为标准去要求自己的孩子。毕竟,每个孩子性格不同,天赋不同。

之前,我不知道钢琴十级意味着什么,总想着既然开始学了,就要学出点成绩。可是,当我发现想要弹到十级的程度,需要每天七八个小时的练习时,我果断从大脑中清掉了这个想法。

如果她喜欢钢琴,她主动去练,我会全力支持,也会用心陪伴;但如果她不喜欢了,让我逼着她每天坐在钢琴旁练这么久,我做不到。如此长时间的付出,没有主动因素在她心中,过程一定极其痛苦。若是逼她完成,或许会有其他损失,比如身体、情绪或心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确实是真理。但是,这“苦”首先要孩子认同。

她可以害怕辛苦,也可以展现脆弱,但是一定要发自内心认同这件事,喜爱这件事,非常想达成这个目标,我们才有理由支持他们,陪伴他们爬过通往目标的一座座高山。

我想,最难受的莫过于“孩子既不喜欢、又没有天赋,父母却非要逼着孩子持续学习”吧!

于其如此,何不换一条路走,寻找孩子喜欢或者擅长的领域呢?

(五)妈妈,郎朗是怎么成为钢琴家的?

这个问题,玥玥问过我好几次,每次我都随口回答这样的意思:“坚持!他每天认真练琴,几个小时都坐在那里,反复练习每个曲子。”

可是上周,玥玥再一次问我这个问题时,我打开了手机,认真地在搜索栏敲下了“郎朗”,看到了他的成长经历。由此,更坚定了我们阶段性学学就好的念头。

以下两段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郎朗出生在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原大东区)一个充满音乐氛围的家庭,他很小就对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郎朗2岁半时就被动画片《猫和老鼠》中汤姆猫演奏的《匈牙利第二号狂想曲》所吸引,从而对钢琴演奏者的手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无师自通地在家里的国产立式钢琴上弹出了基本旋律,从此由父亲郎国任对他开始钢琴启蒙。

郎朗3岁时正式师从沈阳音乐学院的朱雅芬教授学习钢琴。5岁时第一次参加东三省少年儿童钢琴比赛,获得第一名,并在赛后举办了生平第一场个人演奏会。年,年仅7岁的郎朗参加首届沈阳少儿钢琴比赛,再次获得第一名。年,郎朗从余人的报考大军中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钢琴科。

据说郎朗4岁的时候,可以将《西游记》的整个主题曲弹下来,没有谱子,完全凭记忆凭感觉。这就是热爱的力量。

年,郎朗15岁,报考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郎朗在考场上演奏完毕,在场的考官都傻了。院长格拉夫曼说:“这这么教啊?这没法教啊。”

著名钢琴家傅聪说:“郎朗是一百年才出一个的天才,他的音乐是从血液里流出来的。”

从这之后的比赛和奖杯,不胜枚举,我就不复制粘贴了。

我们现在只看郎朗小时候的经历,可以得出什么?

郎朗非常喜欢钢琴;郎朗在钢琴上有天赋。他父亲对他的引导和陪伴当然不能忽视,但是若没有以上这两点,他父亲就是每天打他,也打不出多少成绩。

所以,我们作为凡人,一定要淡定。

我们不能看到人家的父母打了孩子,孩子成才了;就天真的认为我们也学着去打孩子,去督促孩子,孩子也能成才。

这两者之间不是等号关系。

若真想要一个成功的等式,我想应该是:

热爱+天赋+坚持(主动被动)=成功。

(六)女儿,我们不能以这种状态放弃钢琴

既然我写出了上面的等式,已经意味着我对女儿有了一个基本的分析。

事实就在这里,只有接纳。

(1)热爱

女儿心中依然还有一些热爱之情,因为每次她看到郎朗的时候依然眼含羡慕;

(2)天赋

弹钢琴的天赋上,她很普通。

我每天陪着她练琴,知道她一首曲子需要多少天多少遍才能弹得熟练,是否融入感情,是否比其他人学得更轻松更快。

老师对孩子当然是鼓励为主,家长也是如此。但是,家长更要有对孩子的正确认知,只有这样才能丢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孩子提出无法实现的目标,让孩子无法企及,从而丧失信心。

(3)坚持

这一点,算是差强人意。她虽然会哭,但当我坚定地告诉她“必须坚持”的时候,她依然能坐到钢琴旁,足量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不用打也不用骂。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玥玥提出要放弃钢琴学习,我不会同意。

遇到困难就想逃避,这种行为不能被允许。一旦允许了,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不利。

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以后遇到困难,她也会想到逃避或者放弃;给孩子增加了一次失败的体验,等到若干年后回忆起来,也会认为“因为我做不到,所以我只能放弃”。这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即使她真的不喜欢钢琴了,她确实想放弃,那么我们也要等到爬过了这座山,战胜了眼前的困难,通过了这个关卡,然后再去放弃。

不是因为“我不能”,而是因为“我不想”。——这个信念,很重要。

不是我没有能力做成,而是我有主动选择权,不是被动放弃。——这个信念对孩子自信心的形成很重要。

(七)一点思考

我们为什么给孩子报特长班?是为了让孩子爱上并擅长一件事,还是为了实现父母心中的梦想?

报了钢琴,一定就要坚持到十级吗?报了跆拳道,一定要练到黑带吗?这些执念是从何而来?真的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利而无害吗?

没有坚持学下来,或许会遗憾,但是遗憾又何尝不是一种“美”?

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只是在放弃的时候,我们可以问问自己这四个问题:

这个时刻放弃,会让孩子收获/失去什么?(时间、尊重、自由,还是随性、逃避、畏难?)如果不放弃,孩子会收获什么?(毅力、自信、恢复热爱,还是束缚、压抑、厌恶?)孩子会形成怎样的自我认知?(我可以,还是我不行?)对孩子成长是否有帮助?(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这四个问题弄清楚了,是坚持还是放弃,答案就会浮现出来。

朋友们,对孩子上特长班这件事,你们是怎么想的?在陪伴孩子上特长班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迷茫、收获或后悔之处?

欢迎留言分享,让我们找到更合适的方式,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谢谢。

——END——

作者:皓月长歌正面管教,家庭教育讲师。家有两只神兽,挑战不断,成长不息。所写文字皆出自个人学习与实践,或有局限性,请大家建设性参考。如果你喜欢,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0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