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钢琴 >> 钢琴资源 >> 正文 >> 正文

钢琴连音符号不知道怎么弹音乐窝教你钢琴连

来源:钢琴 时间:2024/10/6
中科白癜风医院用疗效说话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154120.html

弹钢琴对于连音符的练习说法很多,有的人认为需要抬手指练习,有点人甚至认为需要高抬手指练习,那么究竟怎样的练习方法才是正确的呢?下面让音乐窝小编教你钢琴连音符号的练习方法吧!

 钢琴连音符号怎么弹

关于钢琴练习中到底要不要高抬指?什么时候要高抬指?

首先,这里要强调的是练钢琴而非钢琴演奏,高抬指,对于钢琴入门者非常重要。这里的练钢琴,主要是指练手指的功能,通过高抬指来练习来提高,而不是练一般的弹奏技巧。

那么初学钢琴,一定要靠高抬指来灵活手指,使手指关节变得有韧性、有弹性,伸张自如吗?是的,这是很有必要的。可是,就像上面郎朗老师的钢琴课里,和我们看到很多大师在演奏钢琴的时候是贴键在演奏,似乎看不到高抬指的动作呢?为什么车尔尼也说演奏不用高抬指呢?

今天我们来解释一下钢琴中“高抬指与贴键”两种触键的误读:

请注意,车尔尼说的别高抬指,并不是指在所有的状态下,例如手指笨拙弹音阶都难以动弹的人,如果也不要开发启迪手指潜能,那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了。高抬指强调手指独立运动,它有助于手指能力的增长,初学钢琴者学习高抬指是一个必要的阶段,掌关节和手指的肌肉群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锻炼。这同时也为以后贴键弹奏打下基础。如果掌关节训练不好,它必然影响手指的灵活性、独立性。

不得要领的高抬指有一下三种现象:

第一种现象是手指下键后,还在加力,使整个手掌、手腕紧张。改正的方法是下键后,马上放松,让手指所用的压力只须阻止琴键弹回即可。同时注意掌关节自然撑起,像一把打开了的小雨伞。

第二种现象是手指过度抬高或过度弯曲,造成手、腕、臂紧张,正确的弹法应该是让手指抬高时,指型呈天然弧形。

第三种现象是在很慢的速度中,手指过早地抬起准备,造成下键声音缺少爆发力。所以抬指准备只需来得及从容抬起、从容触下即可。高抬指训练并不排斥手臂重量的运用。因为手指的训练无法真的离开腕、臂、身体的协调配合。

总结:钢琴初学者,必须在高抬指训练过程中,从慢速逐步过渡到中速、快速。随着速度的增加,相应减少手指运动的幅度,同时保持颗粒性的要求,使手指技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一般能在清晰、均匀的基础上,弹奏速度接近或达到车尔尼规定速度时,便可有意识地结合臂力运用于弹奏。只有结实的手指尖与手掌关节的灵活性以及手掌相应的稳定性,才能使肩到臂、腕直达手指的重量,通过指尖抵达键盘,从而产生洪亮、辉煌、爆发力强、变化无穷的音响。

而贴键弹奏法是高抬指弹奏法的继承和发展。贴键弹奏法强调肩、臂重量的运用。19世纪最伟大的钢琴教育家莱舍蒂茨基(TheodoLeschetizky)在教学中提出使用整个手臂,放松手指,不用敲击使手臂重量降落在键盘上的主张,追求演奏音色的丰满、柔润及华丽,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钢琴家。

戈多夫斯基(LeopolGoodowski)是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他强调弹奏应指头紧靠在键盘上,尽量保持与键盘最小的距离,这就不会产生任何不必要的浪费动作,不仅不浪费而且节约力量,用这样的方法来弹奏,手、腕是很放松的,假如键盘从下面移开的话,手就会自然地向下落,因为手和臂都很放松。由此可见,重量弹奏法是孕育于手指弹奏法之中。如果偏于重量弹奏而取消手指必要的训练,是对重量弹奏法的一种误解。

通过上述两种触键的描述,现在你得到答案了吗?

大演奏家弹奏的某些现象与人们现在提倡的高抬指等一些观点并不矛盾。如有的钢琴家似乎漫不经心、极为松弛地弹奏出非常困难的片段或有时手指离键很低,手腕也常摇晃,以示松弛,这是因为钢琴家在弹奏运动中智能和体能高度结合和绝对的技术控制,高度的整体把握。因此高抬指、重量运用只发生在演奏者的意识中,它们的外在形态很少显露出来。

正如学走路的幼儿总是艰难地平衡自己的身体,小心翼翼地先迈出一只脚,再迈出第二只脚一样,钢琴家在能够自如地弹奏以前,也必须有意识地,甚至用夸大的姿势去剖析每一个动作。一旦选择了适当的触键方式并形成良好的弹奏习惯后,他就可以减少肌肉的动作,使每股肌肉在执行任务时,几乎使人觉察不到。就像孩子长大后,无须再做那套学走路时的复杂动作了。

所以,专业演奏者弹奏时,手的动作应当相当平稳。有如克莱德曼等钢琴家在电视中演奏时一样,我们是看不出高抬指弹奏的。

钢琴的连音奏法怎么练

钢琴,从它的发音方式——打击琴弦发音和发音不能延续的发音特征来讲,用钢琴歌唱不是其性能的特长。但由于现代钢琴制作的先进,尤其是钢琴演奏技术的改善与发展,用钢琴歌唱不仅可能,而且其优美动听的音质可与世上一切擅长歌唱的乐器媲美。然而,钢琴的歌唱性弹奏和技巧的学习掌握、娴熟运用是有相当难度的。它必须依靠克服由于榔头击弦造成的打击性来创造一种特殊的触键方式,产生圆润连贯的声音,在听觉上求得柔和、抒情的歌唱效果。

连奏、从声音效果到触键方式与非连奏恰好是一个反方向。它对手指的触键方式的要求不是爆发性的快击挥动,而是训练有素的缓慢触摸,其触键要点是:

1)改变手指的触键部位。不以指尖,而以柔软的指面肉垫部位触键。用手指肉垫处触键会形成一种受力的缓冲,这对于钢琴发音的音质会产生非常微妙的影响,有助声音的柔润。

2)改变手指触键的高度。触键高度对于手指挥动的速度有积极意义,是明亮的颗粒性声音的触键方式,连奏不需触键的高度而要求以下平稳的贴近键面的方式触键。

3)改变手指的触键速度。缓慢的触键是创造柔和歌唱性连奏声音的关键因素。一方面触键速度快慢与声音力度强弱成正比,另一方面触键速度影响着声音的音质,决定着声音的明暗、刚柔、颗粒性与连贯柔和性等等。

4)改变触键的用力方式。在钢琴触键的用力形式方面,原则上是两大类:或垂直方向用力,或水平方向用力(当然,两者之间会有多种交融变化形式来产生千变万化的音色层次)。柔和、连贯而圆滑歌唱的连奏需以水平方向可以使琴键以一种缓冲的方式受力,造成琴键的导传系统改变键锤的击弦方式,这将大大减少榔头击弦方式,这将大大减少榔头击弦的打击性,从而改变发音的音质。水平方向用力方式体现于具体弹奏是一些类似推、来、挂、摸的触键形态。

5)连奏要求更多地运用手臂的重量和寻求重量在指间平稳的流动转移。重力从一个音(一个手指)平稳地移向另一个音(另一个手指)的连贯性和圆润性的好坏优劣。

6)特殊地注意触键后保持上部重力的传导转移,让上部重力从一个音(手指)移向另一个音(手指),务求声音圆润连贯。

钢琴的连音的练习技巧

连奏要求交好的控制技术,要求手、腕、肘、臂等各活动部位的圆滑、平稳、协调。因此,对于幼儿学琴入门来说,的却是十分困难的。过去的训练程序就把这一训练课题放到较晚的时候才学。尽管困难,哪怕仅仅是“胚胎”,仅仅是“雏形”,对连奏弹奏法的学习也要放到第一阶段的“基础底面”内容中去。

辅导幼儿学习连奏,最要紧的是强调连贯如歌的声音效果,启发孩子对歌唱的想象,让他们自己去追求想象中柔和优美的歌唱性声音。急功近利,一味关在房子里,扑在钢琴上,并不一定就能学得好,如果把视野打开,带孩子听音乐会、演奏家演出或录音、录像,在孩子的内心听觉中树立起优美动听的歌唱性声音概念,就远远会比非常孤立地去练习某种方法受益更大。

但是,这决不是说手段上的严格练习不重要,相反,手段是通向目标的桥梁,必须从严训连。学习连奏辅导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

 1)让手指展平、贴键。

从入门的落指、基本手型到基本弹奏动作,我们都一直强调着手指自然弯曲,保持半圆的手型。现在学连奏,突然又要求孩子把手指放平,我们一直在要求他们作基本弹奏动作时要注意抬起手指,现在却又要求他们贴键,孩子们会感到不习惯。可弹琴不能只用一种方法,得给孩子们讲清楚,这是连奏的要点,不会就得学,就得练,一定得严格做到。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只要认真要求,严格联系就能掌握。

 2)用缓慢的速度下键。

要弹歌唱性,慢下键是求得柔和歌唱的声音的最关键的一环,抓不住这一条就不会有歌唱性的声音。练了音,丢了方法,实质上等于白练。家长的辅导在这些关键处显得格外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把孩子们自己把不住的关把好,把孩子们自己要求不到的东西坚持到;把孩子们自己不够严格的习惯坚持培养成严格的习惯。

3)引导孩子改变非连奏中垂直用力的击键方式,培养起水平方向的触键用力方式来。

触键的用力方式关系到钢琴发音的音质、音色、音量、在触键技巧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事实上触键速度是同触键的用力方向直接相关联的,慢下键同水平方向的用力形式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要做到柔和歌唱的慢下键,最根本的一点要从改变用力方向的训练上着手。

4)强调连奏运用手臂中立。

由于慢下键的控制很容易造成僵硬紧张,单单依靠手指是奏不出圆润而有共鸣的歌唱性声音的,这时手臂的运用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5)强调从一个手指到另一个手指的重量转移。

这是声音圆滑连接的关键。俩系时要特别冷静而有耐心,要细细体验,专心倾听。下面的练习对于圆滑连接和重要转移可能会有益:

6)连奏的学习可从两音的连接开始。

手指上也可选在比较好控制的二、三指上先练。待有了体会再扩大到三音、四音、五音,逐渐把大指、四指、五指包括进来。另一方面,则是先作相邻的音的连奏连接,再作相间音或远距离音程之间的连奏连接。

想要学习正确的钢琴连音符号的练习方法单靠自己练习还是不够的,需要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广州学钢琴选择音乐窝海珠旗舰店,自主研发教材搭配立体循环课堂,让学钢琴更专业更轻松更快乐。

更多“学钢琴知识”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