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钢琴教学八个忌讳,这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钢琴教学法》的内容,中国音乐学院樊禾心教授编的《钢琴教学论》里,也有这个内容。这八个忌讳,渗透了教育学、心理学及美学原理,又没有离开钢琴的专业性特点。为了更加完善,根据《钢琴基础教学常规》,我改了一下,去掉两个,增加两个,觉得这样更合适。
1、忌程式化。上课的内容要丰富,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但是不能死板的规定一个程序,从手指练习到练习曲再到乐曲,中间也没休息,这样时间长了容易让孩子觉得枯燥无味,产生审美疲劳。上课程序要灵活多样,要能够随机应变。未必都是先回课,你也可以先讲作业,未必都是每次都有手指练习,也可以没有。对于每节课的教学计划,也要有随机应变的成分。
2、忌一错就打断演奏。这个是钢琴教学的常识,主要指的第一次演奏。学生回课第一次弹时若出现错误,老师一定不能马上打断,否则学生的思路会被打断,而且也会对自己的演奏失去信心,再弹状态就不对了。所以教师要耐心的听学生演奏完曲子再指出错误,并帮助他们纠正过来。
3、忌一味批评训斥。儿童的心理是很脆弱的,语气严厉只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和抗拒心理,所以教师应用温和的语气跟儿童沟通,多鼓励,少批评;
4、忌面面俱到。课上出现的问题不用一点一点都详细讲解,要抓住重点,解决难点,次要的问题可以先不管。比如手型有问题,谱上有错音,这时只能去解决错音问题,如果去解决手型问题,是没有效果的。这两个问题比起来,错音就是主要问题。
5、忌只讲不练。在课堂出现的错误,教师在及时指出并纠正后,要让学生当堂多练几遍,加深印象,否则下次还错。
6、忌没有奖励措施。原来第六个忌讳是忌填鸭式灌注。这个是针对中小学启发式教学法而言的,钢琴教学里这种情况不多,这个提法意义不大,我把它改成忌没有奖励措施。教学常规认为,儿童钢琴教学必须有奖励措施,这样才能调动积极性,如果没有,教学就会很吃力,学生进步慢。
7、忌每次上课教材过多。原来的第七是忌布置作业简单化,这个和上面的忌面面俱到是矛盾的,我给他改一下,改成忌每次上课教材过多。作业不能太复杂,要简单明了。上课的教材也不能太多,不然思想压力大,练琴效果和上课效果都不好。作业太多,往往抓不住重点。
8、忌长时间授课。上课时间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来制定。年龄小的孩子,每次上课时间不能太长。如5岁左右的孩子,上课时间按照半小时计划,效果就很好,如果上一个小时,后面注意力就不集中了,不能保证效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