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无论到哪里生根发芽,都不会忘记一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老外常常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你们中国人都一个样,把孩子抓那么紧,那么小就急着让他们学这学那,好像后面有只看不见的老虎在追一样?
别说,还真有看不见的东西在追。
纪录片《英国的华人虎妈》记录了生活在英国的华人妈妈们对孩子的教育之道。他们随机从一家中文学校抽了几组家庭,跟踪了解华人妈妈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节目组发现在中国父母的信念里,从来不认为孩子做不到,他们认为孩子从一开始就能做到,只要孩子努力就能做到。
换句话说,他们坚定地相信——是娃皆可鸡,只看妈妈够不够坚持。
来自广东的6岁宝宝——马修的父母都是会计。这是马修妈妈给儿子制定的每日计划,精确到15分钟。
小小的人儿每天3:30从幼儿园放学回家后,就一刻也不得休息,要参加足球俱乐部,参加学校的园艺活动,跳绳,弹钢琴,做公文式数学,学中文,用中文写作,背英语单词,练习用英文写作……到了周末还要进行数学和英语测验。
这样的计划表他已经执行了整整一年。节目组拍了马修默写英语单词时的情形,随便贴几个他默的单词,你们感受一下:Investigate(调查),Instruction(指令),invitation(邀请),instrument(乐器),invisible(隐形的)……
这是一个六岁小朋友每天要背的单词,我感觉我高中都不一定能默得出来,严重怀疑他妈是按照字典顺序给他默写的。可怕的是,马修一般都能做到全对,状态不好的时候也能对八成。
马修的爸爸妈妈由于都是新移民,同为华人,他们的生活跟国内的鸡血家庭还是很像的。俩人做着一样性质的会计工作,妈妈负责制定各种计划,并监督、落实这些计划。爸爸一边抱怨老婆对儿子太过严厉,一边心安理得地当甩手掌柜,啥也不干。每天下班回家,爸爸的第一件事总是去看他种的花,而不是去看儿子学习。(太过真实,难道这就是鸡血妈妈的宿命?)
作为一个六岁小孩儿,马修当然也会嫌累,想要偷懒,困了想睡觉,窗外有冰激凌车路过就要分神。但他有个强大的妈,总能在他犯困的时候坚定地告诉他:不行,还没做完,不许睡。
虎妈的想法是:这些玩意看着多,但是扣掉中间休息,满打满算也就3个小时,一天学3个小时又不多咯。
马修原本的梦想是当一名清洁工,因为他经常通过窗户观察清洁工,他觉得这工作很有意思。马修妈不动声色地带儿子去了她们老板——一位牙医的家:回来以后告诉儿子,清洁工收入很低,又很辛苦,将来如果要像她们老板一样住大房子,还得当牙医。
于是马修就改了主意,告诉妈妈:本宝宝决定不当清洁工,改行当牙医了。其母心中暗喜,脸上却不露声色:当牙医不错哟,可是只有好好读书才有机会当……(马修:我走过最长的路,就是我妈的套路)
很明显,马修并不快乐。即便在旅游的时候,他都一脸并不兴奋的表情,度假唯一让他高兴的,是可以不做作业,当然每天一页的计算还是要刷的,但那毕竟已经比平时少得多了。
在超市里马修妈要奖励儿子一个玩具,奖励他之前拿了第一。妈妈说:“你是因为拿到第一,所以妈妈才给你买这个的哦,要记着生活里没有什么是免费的。”
采访者问马修:那到底是你想当第一,还是妈妈想当第一呢?
马修毫不犹豫地指了指妈妈,然后说:“我不想当第一,我想当第二。”
妈妈无奈地摇了摇头说:“第一难道不好吗?”
马修的妈妈也并不快乐,从小她的父母就一直逼着她不停地学习。连个度假都没有,所以她现在会带儿子去旅游,弥补自己小时候的遗憾。(但是两口子即便在旅游的时候也总是拌嘴,娃也不开心,这个旅游搞得像完成任务一样)
马修的妈妈对数学一点也不感兴趣,可是她的父母都说:“学会计吧,会计哪里都有人需要,会计毕业了好找工作。”
于是马修妈就学了会计,即便在干这个工作好多年以后,她依然形容自己每次打开电脑就想死,这么多数字实在看得人头大。而她的丈夫当初也是在一个叔叔建议下学了会计。
有意思的是,另一组家庭中的华人妈妈,也给4岁的女儿灌输,长大了一定要学牙医。这些华人的志愿和理想,仿佛都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在妈妈那一代,是会计,在马修这一代,是牙医。
另一个让马修妈妈觉得不爽的是自己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她总是很生气,为什么只有自己一个人操心儿子,老公却可以啥都不管。明明她跟老公一样要工作啊。
这一点,嫁给本地人的妈妈可能有点优势。
另一位华人妈妈嫁给了英国人。这个妈妈家有一个非常可爱的4岁女儿凯特。因为他家女儿年龄较小,虎妈目前主要负责协调总指挥。
她搞定了女儿即将就读的学校,帮女儿找好了钢琴课老师,随时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
凯特的爸爸是一个英国人,虽然他一直抱怨老婆霸道、严格,但他会做家务,打扫、做饭、带孩子,并且不干涉老婆的育儿方针。(长得也还行,神仙老公了,有木有)
凯特的妈妈从小也被父母严格要求着长大,她认为打鸡血是必须的,她甚至觉得凯特4岁才开始学钢琴和算术已经晚了,家乡那边孩子4岁已经会乘法了。
看这个纪录片,令人由衷觉得,华人妈妈的鸡血是刻在骨子里的,代代相传。她们自己有着一个并不愉快的童年,读着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过着并不开心的人生,可这是唯一一条能令她们感到安心的路,所以她们只有不断在身后push自己的孩子也走这么一条虽然辛苦,但大致知道会去到哪里的路。
回到开头说到的,这些妈妈们虽然并没有人在后面追着她们要她们挥舞小皮鞭“鞭策”孩子,但他们的童年经历已经内化成了自己的内在父母,总会不停地在她们耳边喃喃低语:“不能停下,不考第一就会变成第二,接着就是第三,如果孩子将来当不成牙医,还能干什么?他们不能过得比我差。”
这是虎妈们的悲剧,她们永远无法真正从童年的阴影里走出来,而现在她们正在亲手炮制下一代虎妈虎爸。
这大概就是华人家庭无论到哪个国家,都能混到中产阶级,却也只能止步中产阶级的根本原因。从源头上,他们就掐灭了对孩子成长来说最坏以及最好的可能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