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曾说过:“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欲望,英文又叫Desire,是由人的本性产生的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欲望无善恶之分,关键在于如控制。世界上所有动物最原始的、最基本的一种本能。
从人的角度讲,是心理到身体的一种渴望、满足,它是一切动物存在必不可少的需求。一切动物最基本的欲望就是生存与存在。简单的来说就是爱与不满足。
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说:“低级的欲望通过放纵就可获得;高级的欲望通过自律方可获得;顶级的欲望通过煎熬才可获得。”
低级的欲望,是物质上的欲望,因此,只需要放纵便能得到满足。
高级的欲望,是精神上的欲望,因此,需要通过克制和自律才能得到满足。
而顶级的欲望,是自我实现、自我超越,因此,需要百般煎熬才能得到满足。
董卿又上热搜了,作为《主持人大赛》的点评嘉宾,信手拈来的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字字珠玑的点评,醍醐灌顶的建议,妙语连珠的谈吐,让人不得不为她丰富的知识底蕴和内涵感叹。
那么董卿为什么能成长得如此优秀?这与她父亲从小给她的教育分不开。也是从那时候起,她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董卿幼年时的梦想是长大后做一名文艺工作者,父亲一开始并不同意。后来发现女儿在文艺上确实很有天赋,于是才决定要好好的培养她。
父亲对董卿说:“要想在文艺上有一番作为,必须从小打好底子。”
于是父亲对她展开了魔鬼式的教育与训练:
每天抄成语、古诗,并大声朗读、背诵下来。在天亮之前被要求起床,去家门口的中学操场上至少跑够米。
董卿稍微大一点,父亲又让她抄古文、背古文。
从读初中开始,父亲每年都会给董卿开一张必读书单,要求她必须读完多少本名著,并摘抄背诵其中的精彩句子。
董卿后来回忆:“我会把好句子抄在小纸片上,然后贴在小书桌上,等着父亲回家检查。”
中学以后的董卿,还要在每个寒暑假都去勤工俭学。虽然家庭条件完全可以让董卿有其他的选择,但父亲还是会让她从最基础最辛苦的工作做起。
有一段时间,董卿非常厌倦这种“安排”,如所有那个年纪的女孩子一样,她开始注重打扮,开始喜欢上了照镜子。结果遭到父亲的严厉惩处:不给董卿买新衣服,还不让董卿照镜子。
“信不信我把镜子给砸了,马铃薯再打扮也是一个土豆。”
“最好的装扮不是脂粉,而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董卿小时候最怕吃饭:“因为一坐到饭桌上,父亲就会不停地数落我。”
董卿那段时间很讨厌读书,但是在父亲的威逼之下,她又不得不“好好”读书。
就这样煎熬了一段时间后,董卿却发现自己竟然渐渐爱上了读书。
“现在我一天不读书,就像一个月不洗澡那样难受。”
董卿曾经埋怨父亲的冷血,但是现在她无比感谢父亲:“没有他的严厉,就不会有今天的我。”
郎朗也和董卿一样,也有一个魔鬼般严厉的父亲。
郎朗的父亲郎国任,一直非常喜欢音乐,他曾是空军文工团的二胡演奏员。
郎朗出生后不到一岁,居然哼出了《大海啊,故乡》的调子。
郎朗两岁半时,看完《猫和老鼠》,竟然跑到钢琴上弹出了片子的主旋律。
郎国任敏锐地意识到了郎朗有着出色的音乐天赋。
于是他决定让郎朗学钢琴,并给专门为他请了钢琴老师。
从郎朗7岁上小学开始,郎国任就为他制定了残酷的作息时间表:
早晨:5:45起床,练一小时琴。7:00上学。
中午:回家吃饭15分钟,练琴45分钟。
晚上:放学后,练两小时琴。
吃晚饭时能看动画片。晚饭后练两小时琴,然后做作业。
年幼时期的郎朗,每天都保证在近6个小时的练琴时间。除此之外,在节假日和寒暑假期间还会加倍练习,每天的时间几乎全部被钢琴占据。
这些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而言,实在是太严格了。所以过了没多久,郎朗就厌倦了练琴,开始反抗,经常撒泼哭闹:“为什么别的孩子都在看电视,在外面玩,而我却要天天在家练琴?”
郎妈说:“孩子不想学,就不学了吧。”
郎爸说:“孩子不想学就不学,那还需要我们父母干嘛。”
不管郎朗怎么哭闹,郎爸寸步不让:“必须练琴。”
正是因为这样残酷的训练,郎朗后来在钢琴上的造诣才会如此出色,多次在国际大赛中得奖,享誉全球,成为第一位受聘于柏林爱乐乐团和美国五大交响乐团的中国钢琴家。
有一次,一个小朋友问郎朗:“我弹一个半小时就烦得不得了,你怎么弹八九个小时都不腻呢?”
郎朗这样回答说:“我刚开始练琴时也跟你一样,练不了多一会就烦了。其实任何兴趣都一样,如果你把这个兴趣变成工作,都会遭遇一个厌倦期,但把这个厌倦期度过去就好了,度过去你就会更加热爱这个事情。以前我厌倦钢琴,是因为我弹的是技术,把曲谱看作一个个死的音符,所以觉得很枯燥。现在我喜欢弹钢琴,是因为我弹的不仅是技术,也是文化、诗歌、心境,练琴的时候其实是在练心,所以觉得练琴也很有意思。”
郎朗说:“我也是长大了才懂得感谢父亲逼我练琴!”
教育家张捷做过一个调研,结果发现了“兴趣”的秘密:“我跟大家讲,兴趣是假象,再有趣的事情如果变成职业,都是痛苦的,都是艰苦的。任何兴趣想做到顶尖,都需要经过残酷磨练。在残酷的磨练中,一定会遭遇兴趣厌倦期。如果你的孩子在某方面有天赋,一定要逼他度过这个厌倦期,因为度过这个厌倦期之后,他就能获得高层次的快乐,但如果孩子度不过这个厌倦期,他就永远都是厌倦的。”
每一个能够做到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人,谁不曾经历煎熬?
站在领奖台上的运动员,有多少人身上带着陪伴终身的伤痛,他们又曾经面对过多少精神上的负担:各方面的压力,日复一日训练的苦闷,瓶颈时期的挫败。。。
当你只是想要去山脚摘苹果时,你只需要会爬树就足够了。
当你想要去山腰看红叶时,你就要在每一次疲惫时,压制住内心那个想要放弃的想法。
当你想要征服山顶时,你就必须要克制对未知和死亡的恐惧,挑战身体的极限,用精神和意念来克服一切。
司马迁《报任安书》这样写道: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顶级的欲望得到满足过程是煎熬的,当顶级的欲望得到满足时,你就会得到顶级的快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