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一直有一些钢琴销售单位引用美国的一份商业杂志《PianoBuyer》去引导顾客去选购钢琴。甚至有中国的一些行业从业者去美国付出高昂的费用与这家商业杂志洽谈中国的代理资格,于是乎中文版的或者说中国更改版的《PianoBuyer》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琴行中奉为销售教案。那么《PianoBuyer》到底是什么?有没有价值?本文会做一个详细的分析解读,以下内容仅仅代表我的个人看法及观念:
第一:《PianoBuyer》是什么?
《PianoBuyer》是一个叫拉里范恩的人组织美国一些行业从业者及学者编辑的一个钢琴购买指南商业杂志。主要搜罗了一些美国市场钢琴的行业信息,比如品牌、型号、价格等信息。这些信息都是根据美国市场的零售价格体系及编辑者们的职业立场而确立的,并没有从钢琴的实际销量及市场占有率等核心因素去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因为他们把所有的钢琴品牌、型号、价格罗列出来之后,可以获得更多的钢琴企业去投广告。比如某些钢琴品牌及型号在美国市场的零售终端基本是零星甚至根本没有人购买,但是因为有标价和售卖方的存在,他一样会被收录进《PianoBuyer》中去,如果不收录或者不体现这些无人问津的品牌及型号,《PianoBuyer》将会失去这类钢琴企业投广告的可能。这一切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广告收入,事实上在美国本土确实有很全球各地的钢琴品牌投入了相当的广告费用给《PianoBuyer》。所以我们需要理性的看待《PianoBuyer》仅仅是一份商业元素丰富的盈利性商业杂志,它并不是上帝免费赠予你的购琴宝典,他一样存在着不可描述的误导性。
第二:《PianoBuyer》的内容有没有价值?
很明显,如果你在美国生活,《PianoBuyer》的参考价值还是相对不错的,毕竟《PianoBuyer》几乎罗列除了所有在美国销售的钢琴品牌、型号、价格。同样《PianoBuyer》也会误导美国人选择了一架市场占有率极低的钢琴,当然大部分人还是很智慧的,他们不会挑战认知去选择那些闻所未闻的品牌。他们会通过《PianoBuyer》了解自己想了解的品牌、型号、价格信息。但是如果你生活在中国,《PianoBuyer》对你的价值可能是非常有限的,因为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品牌钢琴的型号在美国市场及其他国家根本没有,中国市场的特色型号只能在中国市场销售,在《PianoBuyer》找这些中国才有的型号是非常无趣的体验。当然笔者也希望中国能有一份自己的类似《PianoBuyer》的商业杂志,他可能是营利性的,但是把资料做了一个归集,消费者们可以在里面找到心仪品牌的价格体系,可以省去消费者到处搜集查阅资料的时间。
第三:中文版或者中国翻译更改删减版的《PianoBuyer》?
笔者近期阅读了中文版或者中国翻译更改删减版的《PianoBuyer》,唯一的感慨中国文字博大精深,中国商人总是那么的不缺乏智慧。中文版或者中国翻译更改删减版的《PianoBuyer》对很多品牌的描述及删减做到了比美国版本还要更加赤裸裸的商业处理,其广告投放的选择也是充满了更直接的铜臭味道。据笔者得到的信息一页广告的收费居然达到了8万人民币,一个连出版版权刊号都不具备的伪杂志竟然可以收取高额的广告费用实在让行业震惊。有人会好奇为什么会出现翻译更改删减的行为呢?主要国内做中文版或者中国翻译更改删减版的《PianoBuyer》的人是行业从业者,他代理经营了一些钢琴品牌,和这些钢琴企业之间存在着利益相互的关系,所以在制定中文版或者中国翻译更改删减版的《PianoBuyer》时,这些钢琴企业的信息量及描述一定是完美丰富的,但是与这些人没有利益合作关系的钢琴企业,中文版或者中国翻译更改删减版的《PianoBuyer》会做很大的缩水处理。商业性的杂志说白了先有商业才会有公正,没有商业价值的杂志那就是一本废纸或者是政府的内参文件。
第四:《PianoBuyer》看什么?
《PianoBuyer》不会像某些人说的购琴宝典,也不会像有些人说的一文不值。可以这么理解,出现在《PianoBuyer》里的品牌不一定可以买,但是《PianoBuyer》没有的品牌一定不能买。我没有办法去搜集美国钢琴行业的各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情况,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根据欧美海龟钢琴专业的学生描述,在美国市场亚洲产品有大量人群够买的钢琴无非是珠江(珠江、里特米勒、恺撒堡)、雅马哈、三益、卡瓦依等公司销售的产品。如果你在《PianoBuyer》中发现这四家公司的型号在中国市场一样拥有,那么恭喜你,你就买这样的全球款型号。如果在《PianoBuyer》找不到这四家公司产品对应的品牌、型号,那么你要清楚的告诉自己,这就是中国专供型号!我不认为它具备超高的性价比,仅仅字母LOGO而已。至于欧洲钢琴,事实上在欧洲的钢琴在美国市场的销售并不是非常庞大的,高昂的价格不仅仅让中国市场的消费者望而却步,在美国他们也一样让美国普通老百姓望而却步。至于亚洲地区生产的欧洲钢琴子品牌,他们可能拥有一定的市场,但是他们的销量跟珠江(珠江、里特米勒、恺撒堡)、雅马哈、三益、卡瓦依等公司对比而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近些年甚至有一些欧洲的钢琴公司为了让《PianoBuyer》收录反哺中国市场,在美国找几个琴行摆放中国生产的子品牌钢琴,至于卖不卖他们根本不在意,主要在意的是可以反过来影响中国市场。
第五:因为《PianoBuyer》中国德国钢琴的时代即将开启?
我并不认为因为一本商业性的杂志可以带动德国钢琴在中国市场的崛起,所有人都清楚一个概念,只有德国原产的钢琴才代表了尊贵与身份。中国生产的德国钢琴仅仅是一个标签而已,德国钢琴企业希望低廉的子品牌增加自己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在未来的高端市场能够获得更多的订单。我们首先要清楚,目前欧洲市场占有率最大的钢琴公司是珠江钢琴,并不是德国本土或者亚洲其他国家的钢琴企业。当然在中国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也是珠江钢琴。我并不是去为珠江钢琴打一个响亮的广告,仅仅陈述一个事实,至于有些人还活在梦里,那么梦总有醒来的一天,不是吗?德国钢琴企业不出钱在中国投资钢琴工厂、输送大量德国高级技师,那么德国钢琴的时代在中国就永远开启不了!
这篇文章并不是去否认《PianoBuyer》,仅仅是因为中文版或者中国翻译更改删减版的《PianoBuyer》的出现想着通过自媒体平台去陈述一些事实真相。中文版或者中国翻译更改删减版的《PianoBuyer》也好,原版的《PianoBuyer》也好,均是商业运作下的杂志平台,他们是一把双面刃,有有价值的信息也有无用的信息存在,还是需要有一个理性的阅读心态才能让从业者、消费者均获得收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464.html